《駭客任務四重奏》二十二年後的復活(分不清虛擬還是現實)
駭客任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電影,它完整地描述了關於「Matrix(母體)」的世界觀,不僅僅只是用電影三部曲而已,還有《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集》中的九段不同動畫來部補完整個駭客任務的世界觀。
很期待新版的12/22的復活新作會如何重新詮釋男女主角的重生,但其實仔細了解前作的話,似乎不難發現其實整個駭客任務似乎都存在於虛擬世界當中,如果新作沒有摒棄前作的設定的話,那麼面對「主角群」的復活,似乎不是這麼難以接受的。
我們可以先檢視一下《駭客任務》本身的背景知識(前三部劇情解析),看起來是在說從「01帝國」後,機器人與人類的戰爭之中,找到了某種與人類和平相處的辦法,就是將人當成「電池」一般的畜養,並建立虛擬世界以確保人類的精神生活得以延續。就像是在《駭客任務:重裝上陣》中尼歐(Neo)與高層的對話中所提到,機器與人是一種共生關係,只是主控權與思考邏輯上相異的情況下,那些被當成「電池」被機器所畜養的人類,並沒有「錫安」中的擁有自由意志的人類來的自由,他們必須被解放,以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
但其實整個世界都在Matrix的掌握之中,因為當機器統治人類的時候,就發現人類其實無法生存在「烏托邦」當中,第一代的虛擬世界幾乎讓所有人類瀕臨死亡(人類滅族危機) ── 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存條件。
在動畫版中機器01帝國剛建立的時候,利用其自身的優勢幫人類做出便宜又好用的日常用品,再加上機器本身也不需要用到這些「事物」,所以希望藉此能與人類建立友誼,希望能與人類和平相處。但機器人卻不懂人類世界的複雜,當所有人都購買便宜又好用且不易損壞的01帝國商品的時候,那些現實世界的財團、國家、關稅、市場波動等等就完完全全被打亂,誰還想要買「非01帝國」生產的用具,換句話說機器人想要與人類平等發展的基礎條件,恰恰動搖了整個人類世界的根本。
這或許是機器人的悲哀,也是屬於人類的悲哀。人類透過機器來解放雙手,但卻又無法完全失去其競爭心理,而機器必須在確保人類生存的意義下,自身存在才有其意義,畢竟機器人根本不需要用自己所生產的任何事物,但卻需要來自於人類所給予的平等尊嚴。
在歷經第一代「烏托邦事件」後,機器開始模擬原始人類社會的運作,終於得以保存人類這個物種,但是就如「動畫版」中所描述的一些片段,在系統的運行中總是會有一些Bug(錯誤)產生。像是某些廢棄大樓的場景沒有建置好,就出現一些掉幀、穿模、不穩定等現象,而表現在虛擬世界中看起來就像是有人突然穿越或是事物靜止等靈異事件。
此外,像一些比較敏感的人就會注意到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又或是某些運動員想要超越自身的極限而挑戰到所虛擬世界所建置的邊界等等。恰好因為虛擬世界的「數值」是固定的,所以面對這些Bug與人類思維極限的挑戰下,機器人不得不進行「升級作業」。而它們所想出來的方式就是「救世主系統」。透過救世主將虛擬世界不適應的人類挑選出來,並針對這些不適應的人類特點來進行系統優化,已達到更趨近於真實的「人類世界」。
而這個「救世主系統」就是創造一個地底下的「錫安世界」,藉此以反抗地上豢養人類的「機器人世界」。而救世主就是在虛擬世界中可以不受系統所建置的「界線」,能夠完全運用「自由意志」行動的人,換句話說就像是電腦當中的病毒,但基本上這個病毒是該電腦本身製作出來,為了檢測自身系統是否完善,因此不論這個病毒如何強大(像尼歐在虛擬世界中表現如同超人一般),最終還是受到電腦的掌控。
而電影中的尼歐其實就是第六代病毒(救世主),而透過他的努力(&史密斯的努力),Matrix終於迎來第六次大更新,也就是無需所有的人類都生存在被豢養的電池容器中,那些想要離開的可以選擇在「錫安」生存,而機器與人類獲得了停戰協議,人類與機器取得了新的共生方式。
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虛擬世界
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來說明《駭客任務》的故事背景,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在整個《駭客任務》的世界觀當中,似乎都在提醒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只有那些夠敏感(或是救世主)的人,才能夠發現「世界」是與我們格格不入的。又或者是說只有那些「有才能」的人才能打破虛擬世界的界線,就算是這些人也很難一瞬間區別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畢竟在大腦被欺騙的情況下,就連尼歐也需要透過程式練習,才能真正地打破界線(在救世主系統尚未完全覺醒之前)。
那麼問題就來了,請問「錫安」這個「現實世界」存在嗎?在《駭客任務》第二部結尾尼歐在現實世界用超能力擊敗來襲的烏賊、史密斯也能透過複製與電話傳輸到現實世界,那這個現實世界究竟是甚麼?為什麼虛擬世界的能力能夠作用到現實世界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假設在《駭客任務》世界中的邏輯思維是非常嚴謹與完整的,如果本片的設定不是一部「超級英雄」片,那麼尼歐如果真的是「凡胎肉體」的話,那就絕對不會有超能力的設定出現。
但第三部前半段基本上可以看到尼歐在現實世界開掛,面對數以萬計的烏賊襲擊,只要將手抬起就讓這些「機器」直接爆炸,有如「祭司」所預言一樣,「救世主」並非只能在母體當中才能發揮作用,但「祭司」身為一個程式,又怎麼能判斷虛擬世界的程式可以在現實世界中運行呢?除非它們都是「程式」,而且整個《駭客任務》的構成都要是「程式」才有可能做到。
其實片中所提供的線索非常的多,像是剛剛所提到的本片的核心理念、祭司的預言、史密斯的程式複製與取代等等。而比較直觀的對比就是尼歐在眼睛被史密斯弄瞎之後,居然可以開啟另類的感官系統,而這個系統其實就是它在虛擬世界中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綠色代碼一樣,只是現實轉為金色版本而已。而當尼歐到了「現實世界」中機器所居住的城市,居然是覺得如同光一般存在,所有程式的匯集點等等線索,基本上就是在說明整個《駭客任務》就是一個巨大的虛擬世界。不論是「錫安」還是「母體」,它們只是為了整個系統所存在必要「程式」罷了。
這個反轉其實非常有意思,因為它根本上的讓我們無法區分真正的「現實」與「虛擬」的界線。從尼歐第一次醒來的時候,莫菲斯(Morpheus)對他的「坦白」就讓他在「現實與虛擬」中狠狠打上一巴掌,再加上之後賽佛(Cypher)的叛變,讓我們意識到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現實世界」這樣的現實,感覺(Feeling)似乎才是真實意義的「現實」,一但有我們無法接受的現實時,大部分的人可能選擇逃避而非面對。
而在尼歐展現出「超能力」的時候,就如同第一集那無法接受的「事實」一般,崔妮蒂(Trinity)也是直呼不可能,畢竟如果能在現實世界使用跟母體一樣的能力的話,那豈不代表他們所作的一切、或是他們所在意的一切,都與虛擬世界的程式一樣,都是沒有自由意識的,都是被設定好的呢?這時候賽佛對錫安的批判似乎開始有點意思,因為如果察覺到真相的崔妮蒂也選擇逃避的話,那與賽佛接受母體世界的安排是否有所矛盾,因為妳也是不想面對事實真相呀!
聰明的人(崔妮蒂)或許猜到了真相,但卻無法面對真相,於是選擇了「相信」,用「信念」支持尼歐。真相不僅僅是「救世主系統」是幫助母體升級的環節,更深層來說,整個《駭客任務》世界都只是一個虛擬系統下的運作。或許是模擬人類與機器帝國之間的共生關係、或許是紀載歷史的過往、抑或只是「真實世界」客廳中遊戲主機的一個遊戲。但不論如何,這裡真真切切只是虛擬,唯一真實的部分就是情感的流露、與信念之間的堅定。
這樣的虛擬現實分界的打破,也顛覆了觀眾的認知,究竟是看到這些線索選擇面對三部曲就是一個強大的虛擬世界之論,還是刻意將尼歐的超能力歸諸於「例外」,你會像電影一樣選擇「面對」還是「相信」。賽佛是真的叛變呢?還是早已看穿一切都是虛擬的呢?唯一的不同只是你要在哪個層次下的「虛擬」生存,是母體、還是錫安、還是處於觀影的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