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會友系列(三) 給閱讀筆耕】 :「筷子」(羅蘭巴特的《符號禪意東洋風)
當我寫伊藤潤二的漫畫評論文章:《符號禪意東洋風VS漂着物(ひようちやくぶつ)(1.0)》當引用過羅蘭巴特的《符號禪意東洋風》,這西方人一向慣用刀叉,卻會寫出東方人常用的「筷子」…他究竟是怎樣的評論的呢?
東方人如日本、中國等,在進食時多會用筷子;跟西方人多用刀叉有所不同,在羅蘭巴特的《符號禪意東洋風》中,有這樣的批評:「筷子(夾取)食物,這裏面有著一種母性的氣質,這種準確、細緻、十分小心的動作正是用來抱孩子的那種細心勁兒……由於使用筷子,食物不再成為人們暴力下的獵物……」[1]
不知道羅蘭巴特有沒有看過市川崑監督的日本劇集《木枯し紋次郎》(註:香港譯作《小旋風紋次郎》?[2]劇集中的紋次郎就是用比筷子還柔弱的蒲草之類似東西作為殺人武器,雖然科學上是說不通的;[3]但是北野武在其自編自導自演的得獎電影《花火》中,卻有一場用筷子殺人不眨眼的血腥場面。[4]由此可見,在日本人眼中的筷子,未必如羅蘭巴特所說的「母性」,反而可以是暴力及血腥的。
事實上,羅蘭巴特既不懂日語,也對日本文化不大認識;卻嘗試運用符號學凌駕禪意東洋風,單從書名就可見其野心。可惜的是,六祖慧能本來就不識字的,他所創立的禪宗,本來就是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碰上了禪意,我認為是有理說不清了。更遑論,以符號學解釋東洋風和日本文化?就連翻譯者孫乃修也不得不承認羅蘭巴特「不免流露出主觀性和邏輯推演的痕跡。」[5]
註:
[1] 筆者壓縮了這段話的大意,原文見羅蘭巴特(1915-1980)著,孫乃修譯:《符號禪意東洋風》,台北。商務,1992,頁21-25。
[2] 市川崑(1915-2008),日本著名導演,《木枯し紋次郎》由1972年11月18日至1973年3月31日在日本放送。
[3] 柳田理科雄著,談璞譯:《空想科學読本4》,台北,遠流,2011,頁70-100。
[4] 北野武(1947-),日本著名導演、演員,憑電影《花火》獲得威尼斯金獅大獎,關於電影《花火》。詳參拙作:http://blog.yahoo.com/_5S767IDSEI62DTK7KKXLLI6BXY/articles/27644。
[5] 「巴爾特實際上是把日本文化同自己所虛擬和構思的、與西方文化迥異其趣的另一種文化系統揉在一起而進行探討和論述的」,見註1,中譯本序,頁8。
筷子,是東方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亦有著深厚的文化氣息,以及禮儀衛生的象徵。筆者感謝閱讀筆耕,讓我記起了自己寫過的文章!雖然,寫的不是筷子,而是對伊藤潤二的漫畫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