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深度工作力》
不斷被拉走的注意力,使我們的工作時間拉長、品質下降、甚至粗心導致錯漏,對我們都不是件好事,然而還是有許多人汲汲營營於多工,為何?
第一是沒意識到這樣會拖累自己的工作品質
第二是近年常見的那一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一定程度的忙碌可以使自己感到充實,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然而努力最怕錯方向,庸庸碌碌的忙無法讓我們思考到最重要的事情,只能產出一些看似重要但其實還好的成果。
卡爾.紐波特所著的《深度工作力》裡提到,人依據專注程度會分為兩個工作狀態:(以下截取自書中定義)
淺薄工作
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的狀態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新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深度工作
在免於分心的專注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尤其網路容易嚴重削弱我們的專注與沉思的能力,在快節奏的世界中,我們的缺失恐懼會盤據我們的心靈,促使我們跟上其他人的步伐,以免不知不覺間被拋在腦後,因此我們經常Follow各方資訊,逐漸出現資訊焦慮,不過這時要問一下自己:「做這些事情對我的核心價值(或目標)有幫助嗎?」
這邊就要來說說我自己的經驗,許多朋友知道,我是全職的知識創作者,很自由的在家工作,雖然不必通勤、不用面對主管好像很輕鬆,但同為在家工作的人一定會知道,若沒有刻意規劃、或本身就不是高度自律的人,在家的專注度會非常非常低。
把網頁打開看收件夾、新聞、新知識,臉書開著看大家的動態,美其名是想了解大家的近況來反思自己,但實則是在羨慕與互動中時間就溜走了,回過神來連篇文章都沒產出,這邊看本書、那邊上個課,好像有在進步,但怎麼好像沒在應用,過了一段時間就會突然驚醒,發覺自己在原地踏步───這就是我的平時生活
自從跟到好老師以及長期學院課程後,是有逐漸在落實所學,也體認到策略規劃的重要,但我仍然處於極度容易分心的狀態,經常看網頁、Line、臉書(近期增加區塊鏈資訊),讓自己每次看後至少有半小時無法拉回專注工作狀態,也因此工作效率一直不好,粉專更新進度也不盡理想。
這次收到時報出版寄來的《深度工作力》,讓我再次檢視自己,我明白自己不可能隨時都在工作,我需要休息、陪伴孩子、甚至留些時間耍廢,於是開始思考:「怎樣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才能提高效率?」
《深度工作力》有提供了具體的策略與做法,這邊擷取策略一(總共有六個策略)如下:
最重要的是,書中有提到我們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最重要目標,以終為始的來規畫能幫助最重要目標的領先指標,並設置計分板與獎勵、用醒目的方式提醒並促使自己持續下去。
如果你跟我一樣,工作極度容易分心,除了閱讀《深度工作力》外,建議可以購買這本書的實作本,裡面有作者規劃設計的時間方塊時程表,每周開始前有周計畫列表,每日有兩頁,重要的是裡面有領先指標欄位、靈光一閃的想法欄位、以及每日工作完後提醒要進行的關機儀式,可以讓我們方便規劃工作進度。
老實說,我是個討厭寫計畫表的人,最多寫在月曆上做個提醒就好,不過近來隨著想做的事情以及接案數增加,我越來越需要評估取捨,蠻怕自己在一陣忙亂後回頭看,發現自己沒有留一部分時間累積核心價值、或規畫自己的發展,這等於是白做了工,對我來說,那是每個人最重要、也最不能等的事情,看完這本書後,我決定來試試看這本實作本,期待13週後感謝現在的決定。
若覺得這篇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按五個拍手實質鼓勵我哦^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