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魔法外公|2.冥婚記之後續
上回說到阿母多了一個冥婚二媽,我們這些孩子多了一個冥婚外婆。
故事到這裡還沒落幕。
外公跟冥婚外婆完成冥婚儀式後,冥婚外婆的牌位當然是被迎入外公家供奉著,就這麼平靜地過了一段時間。
有天夜裡,外公在夢裡又見到冥婚外婆了。
我的心願已了,現在要當神仙去了,謝謝你。
(以上是設計對白,但意思是這樣的。)
於是,被託夢的外公醒來後,找人為冥婚外婆打造了一尊神像,可能還進行了一些專業的宗教儀式,好讓冥婚外婆的靈能順利移附在神像上。
這是外公家開設的道壇供奉的第一尊神,我們都叫祂「仙姑」。 之後還有第二尊神,也跟外公有關,先按下不表,之後再說。
我們家族每個人,不論大人小孩,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捻香:大人三支,小孩一支或雙手合十也行,跟仙姑拜拜。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跟長輩問安」。
我直到知道冥婚外婆的事之後,才意識到從小到大,拜了這麼多年的仙姑,竟然、竟然曾是名義上的外婆!
冥婚外婆成了仙姑之後,還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人有生日,神明有誕辰,在我們家有好幾年的時間,為仙姑慶祝生日是動員眾人的年度盛事!
時值九零年代中後期,雖然沒有「錢淹腳目」那麼誇張,大人對前景仍是充滿希望的,於是對於要投注大量金錢的宗教活動,心態並不是很保守。當然,我並不清楚他們之間是否曾針對每年舉辦這樣的活動有過爭執,事隔多年後,阿母是這麼評論的。
小孩子不知道,那樣的活動勞民傷財,我就是從小接觸太多了,所以想離得遠遠的。
但對小孩如我們來說,大人有大人的煩惱,我們只顧玩耍。
聽起來有點沒心沒肺,可是那是因為仙姑生日對我們來說,在那個娛樂還不多的年代--還沒有電腦、手機,打室內電話才能找到人,寫信交筆友--意味著更多樣的玩樂在眼前等著。
有什麼呢?
坐遊覽車進香、小小遶境是基本款,八家將、乩童開路等場景尋常不過,而辦桌、電子花車以及夜裡的蚊子電影院則是標準配備的這種程度。
蚊子電影院: 也叫露天電影院,是在露天寬敞的地方拉起白色的投影幕,人們坐在紅藍塑膠椅或從自家拉舒適的椅子坐在投影幕前,會有放映師操作儀器,播放當時熱門的電影,通常是喜劇國片,像是報告班長、狗蛋大兵等等。是在錄影帶租借與電影院普及之前,除了電視上播映以外能觀賞電影的途徑。
說到蚊子電影院,一定要提一下那件事。
酬神的蚊子電影院會在影片開播前,先播一段八仙過海的歌仔戲影像給神明看,播完之後就是小朋友最期待的橋段了!
大人會一邊揚手揮灑米酒(祭拜後會持酒繞金爐三圈表示儀式完成的意涵),一邊抓起一把一把的東西丟在人群中。從當時我們的視角來說,就是天上灑落著米酒味的雨,同時掉落著硬幣跟糖果!
這是專屬小孩的活動,附近人家的小孩不一定會參加仙姑誕辰的其他活動,但絕對不會錯過這件事!
那是大家各顯神通的時刻,有的準備好斗笠或雨傘,有的則是拉長了衣服下擺,要以速度見高下。在一陣一陣米酒味的雨中,爭相地在空中撈接、在地上撿拾小額硬幣(一元、五元和十元)跟各式糖果。就算被或硬或軟的東西砸中--別小看硬幣能造成的痛感,頻繁被扔中也是很痛的--頭髮和肩膀沾到米酒也不在意,只是急忙向站在一旁的家人展示自己的戰績。
也是這樣的場合,家教一向甚嚴的阿母才會允許我們大吃糖果!多麼令人感激的時刻啊,糖果的甜與方才爭搶的興奮感雜揉在一起,就這麼定格成了回憶中的一頁。
再說回仙姑誕辰那天。
詳細地說,天還矇矇亮的時候,首先就以存在感超級強烈的是宗教音樂揭開整天活動的序幕了!你沒想錯,就是嗩吶、二胡震天價響,吹響這個市郊小社區的祭典前奏。
回想起來,那個絕對是會被投訴的音量,只是有一種鄰里間的默契,並沒引來太大的反彈。或許事前已經先打點過了也說不定,也可能是一起參與的祭典,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也都沈浸在其中。
很多平常沒怎麼見過面的親戚應邀而來,道壇附近人家也來湊熱鬧。人們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出現在路邊、街角,然後聚集在外公家不甚寬敞的家門前。
有人幫忙封路、管制、指揮交通,有人協助跟鄰里溝通暫時提供車位,有人負責遞水、毛巾和帽子這類的物資。大家見了面就點個頭、交換支菸,隨意聊個幾句,並傳遞著幾點遊覽車來、在哪裡上車等等資訊。
是的,仙姑生日要帶祂去嘉義朴子的媽祖廟串門子。華語說「進香」,臺語說「kuah-hiunn」。小時候只要說「欲去kuah-hiunn」都超期待!根本就是帶著魔法的詞彙,比什麼戶外教學還有趣。
有參與到那段繁榮光景的孩子們--我姐、我和兩個表妹,我弟跟剩下的表弟妹那時還太小沒什麼記憶,有的還沒出生--在逢年過節時講到這個話題都充滿熱情,七嘴八舌說著自己記憶裡難忘的畫面。
其他孩子們都只能從這些破碎的片段想像那時的熱鬧,羨慕得不行。
接下來,不讓魔法外公專美於前,「陽婚」外婆也沒在客氣,準備粉墨登場了,我們下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