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種姿態
波赫士‧夏瑪茲《一萬種姿態》 Boris Charmatz, 10000 gestures
2023.03.17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我對於知名舞團或是舞者其實沒甚麼概念,除了超有名的以外,往往都是要去網路找找資料才知道。可是我又滿愛去看舞蹈表演的,一年都會看個兩三次以上。所以買票有時就像賭博,賭這個舞碼能不能打動我。
"你一天會做多少個動作?感到快樂時你做什麼動作?孤獨時你做什麼動作?不想跟人互動的你會做什麼動作?什麼動作是你每天經常重複的?什麼動作你此生只可能做一次?若是你的每一個動作都不能重複,生活將帶你到何處? " -OPENTIX節目介紹
"生活化"這個詞往往可以吸引我,我對將舞蹈跟生活連結的舞碼都很有興趣,如何將日常動作融入舞蹈中。(仔細想想,應該是源於當初伍國柱的"斷章"帶給我的感動) 所以這次看到"一萬種姿態",沒啥猶豫就買票了。
"25位舞者X 400組無重複動作的身體安魂曲" 因為這句介紹,舞蹈的開始我都在找尋是否有重複的動作出現 。視線不斷地搜尋場上的舞者,仔細的辨認不同的動作。
這個動作很像,但是手的角度不同。
這個動作很像,但是腳的姿態不同。
我搔癢的時候也會這樣。
這是我運動完伸展的動作。
慢慢地,思緒跟不上舞者的動作,視線所及是不同的舞者的不同動作。沒有空去辨認動作的姿態及意義,就只是不斷的動作。繁雜、情緒化、片斷、瑣碎.... 感覺就變成了下面的影像,很難解釋的感覺,糊糊的。加上莫札特的安魂曲極具感染力和情感深邃的襯托,有一種宗教儀式的感覺。
中途舞者集體喊著不知名的吶喊,從舞台上進入到觀眾席,在座位的前後左右及上方穿梭。當舞者舞動的身體從我身旁穿過時,我還有跟她對上眼,那種荒謬(最後選用這個形容詞) 的感覺,是種難以表達的體驗。
後半場動作從個人轉向集體互動,加上燈光的變化,及靜止停頓。繁雜無序後的空白,反差感是清楚且強烈的,竟讓我想到了成、住、壞、空。(就說是宗教儀式....) 但是我很喜歡那種黃昏燈光下的感覺,那種寂滅感,挺美的。
看完會懷疑這些動作是如介紹說的是預先編排好的嗎?舞者怎麼去記住這些繁複的動作?但是真的不像是即興的,如果是,那能在60分鐘內不即興出重複的動作也是很難想像的。剛剛看了一下有參加演後座談的觀眾的紀錄,編舞家解釋了過程。
"他(Boris)決定框架,舞步固定但每個舞者自己發揮,他也不可能記得一萬個動作,只有每個舞者自己記得,成員來去,新加入的舞者不可能完全繼承上位舞者的姿態,他只能自己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舞,或許數量龐大,所以更有生機、變化萬千。" -from Wen-yen Lee FB
看完的感覺是強烈的,但是也是模糊的。要說有沒有抓到甚麼,是有抓到些甚麼但又很難說得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不斷去看舞蹈表演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