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angT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肺炎困境下的移工焦慮

TangTang
·
·

上月2月26日台灣雙北地區傳出台灣新冠肺炎第32例為一名無證移工,因日前照顧第27例患者而染病。隔日27日便有國內媒體披露,該名女性移工在醫院隔離治療期間,仍透過直播分享隔離生活,一度引起台灣輿論譁然,但更多評論聚焦在她的非法身份。國內仲介公會理事長在2月29日投書媒體,認為5 萬名的逃逸移工已成為台灣防疫破洞,除懲罰逃逸移工,也應查處住處屋主,以及修法課以刑責。移工團體、學者則分別投書媒體分析移工直播、失聯情況與防疫問題的結構因素,以及提出政策建議。幾經風波後,3月2日衛福部長陳時中與勞動部部長許銘春討論後,確認暫緩查緝失聯移工。但在這過程裡,始終缺乏移工自身的意見。


根據移民署2020年1月底的統計,台灣目前有48,548名失聯移工,印尼籍有23,473人、越南籍有21,931人、菲律賓籍有2366人、泰國籍有773人、馬來西亞1人。勞動部統計至2020年1月止,全台外籍移工共有71萬3732人。然而,面對龐大的在台外籍移工,當前台灣防疫資訊與用品能否有效擴及在台移工身上,關係著台灣未來防疫網絡設置的完整性。

第32例確診後,2月27日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受訪時宣布將加強查緝非法看護,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表示若社區感染發生,無證移工恐成為防疫破口,但宜採寬容方式處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32例在2月16日至19日隔離前的活動史,勞動部在同日27日晚間亦發佈新聞稿表示,會與內政部移民署等相關部會,跨部會加強查緝非法移工與宣導防疫。

2017年9月前移民署署長楊家駿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達,希望對形容離開原工作的移工,能以較友善的「失聯移工」取代過往「非法」「逃跑」外勞。然而對照台灣過往無證移工遭逮的新聞內容,傳統市場、農地、民宅、山林,無證移工大多於這些地點就逮,配合著勇警追捕的過程詳述,「逃逸」、「非法」等詞彙一再強化無證移工的負面形象。且在此次新冠肺炎防疫的過程,仍有許多媒體在報導確診的第32例印尼看護,繼續使用非法外勞一詞,突顯更名效果的侷限。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服務暨庇護中心主任汪英達3月3日受訪時即表示「無證移工他們都是在為台灣社會付出們他們的勞動力,他們不是成為無證就為非作歹。」


從失聯移工遭逮新聞中的事件地點試著回推,他們多數繼續從事農業、照顧業、傳統產業、營造業和餐飲業等需要付出高度勞動力的產業。與合法移工除了身份的不同外,另一點差異是,失聯移工冒著失去體制內合法身份的風險,多次聽聞台灣、母國政府與仲介的威脅,他們仍嘗試藉由離開原先的工作,拿回自己決定工作的自由。


越南籍移工阿軍(化名)在安置中心等待轉換工作「我們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一個月有27、28天在工作,薪水只有拿3萬,我們覺得不合理」阿軍與其他幾位受安置的越南移工正在用餐,一邊回答我對他們來到此處的困惑。在另一間安置中心的菲律賓移工亞力也與他同事們等待著與雇主的調解,亞力他們在安置中心已數個月,加班費、膳宿費的爭議,以及假期遭雇主任意挪用,轉換期間沒有工作收入,亞力的眉頭看起來糾結。找到新工作的印尼籍移工阿茱(化名),「在工廠是工作,在家裡也工作,我身體太累了」前僱主要求阿茱假日去家裡幫忙,每個月薪水多了1000元。汪英達主任表示無證移工的產生很多是制度上的問題「工作上的問題或被僱主打、被性騷擾,不好待遇是有的,跟仲介反應未果,仲介可能就會拖或說再幫你找,這還是好的,更差還有壓制的狀況。」


美家人力資源總經理許家畯指出失聯移工的問題,為市場與體制無法回應產業、家庭需求的結果,而不是因。「焦點不該放在移民署或勞動部,自首或是查緝都無法解決失聯移工的問題,查緝越兇,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結果是讓市場價格抬高,增加合法移工受到誘惑的可能」移民署2019年上半年曾執行「自行到案專案」,以及持續執行查緝的「祥安專案」,讓2019年6月的失聯移工人數一度下降至46,980人,但專案之後,即使新聞仍不斷播報失聯移工遭逮,今年1月的失聯移工人數又增加至48,548人。防疫重心若放在查緝上,也可能僅有短暫的效果,無助於建構防疫的整體網絡。


「她知道自己確診嗎?假設她自己不知道,那就不能怪她;那她如果知道自己感染,就不該再去外面,該趕快去醫院檢查」失聯移工是否會製造台灣防疫漏洞,阿茱表示還是得回到第32例對自身情況的掌握。「重點是有沒有保護自己,跟他有沒有逃跑沒有關係」阿軍亦認為應該回到第32例身上,而非她的身份。亞力同樣認為這是健康問題,需要從32例自身健康狀況來看。


新冠肺炎防疫資訊,現階段散見於勞動部、外交部、移民署等與可能涉及在台外籍人士部會的網站平台,資訊更新時間和語言內容不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防疫百寶箱內容主要以清潔方式、違反居家隔離罰則與口罩實名制為主。阿軍、亞力與阿茱皆表示知道防疫須知,出門戴口罩;減少外出和與陌生人接觸;回到安置中心會先去洗手。移工與台灣人在疫情擔憂、恐懼的心情沒有太多區別。「不知道有沒有人確診,當然會害怕,死掉很多人啊!」與阿軍一同受訪的越南移工阿文(化名),一再詢問新冠肺炎有哪些症狀才需要去醫院。印尼家庭看護安雅則表示自己曾有因感冒遭雇主責罵的經驗,二月發現自己和朋友都有發燒,擔心是肺炎立刻去看醫生。


「Line群組是主要取得疫情資訊的地方」阿茱表示自己看完會比對不同新聞來源,再轉發出去。阿文和阿軍對雖然表示有聽過第32例,但對台灣政府已經公佈的移動地圖,他們則表現的不太確定。防疫資訊的宣傳,台灣方面有疾管家定時更新資訊,但疾管家目前尚無多語版本。公視和中央廣播電台有多語新聞,提供新冠肺炎的更新資訊。這部分關係著移工對台灣的熟悉度,哪裡能取得資訊、比對資訊正確性。


防疫資訊傳遞上也遭遇文化差異衍伸的資訊誤讀,衛福部在2月25日設計發放的肺炎防治文宣內,以柴犬作為主視覺,搏得國人青睞,但對於在台東南亞移工而言,狗卻未必會吸引他們的目光。台中潭子耶穌聖心和聖母瑪利亞無玷聖心堂的Joy Tajonera神父(中文名陳智仁)在協助發送政府文宣,即遇到移工教友對以狗為海報視覺的困惑。1095文史工作室創辦人官安妮指出狗的口水在伊斯蘭文化中被視為不潔的存在,因此文宣中的柴犬,反而令印尼移工不願多看。


自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宣布新南向政策為起點,至今在台東南亞移工的相關政策,除了2017年、2018年桃園市政府舉辦過移工參與式預算,邀請移工共同討論相關政策與投票決選外,其他縣市的移工活動仍多以被動舉辦、贊助經費或提供場地居多。防疫資訊設計的過程中,文化差異導致的資訊誤讀,關係著移工是處於被動接受保護的存在,或是在防疫的滾動式修正過程裡能主動設計、參與和實踐。


「口罩不夠啊!知道要去藥局買,但一個禮拜三個也不夠啊!」阿文聽著阿軍講口罩政策,打岔提到。「看護工往往沒假,不太出得來;廠工的假期零碎化,班表可能被調來調去,他上夜班白天睡覺也沒辦法在他居留證號碼那天去買;近海漁工多半是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可能那個鎮上只有一兩間健保藥局;遠洋漁工多半是境外聘僱,什麼國內身份都沒有,依照衛福部講他們只能用護照」汪英達主任談到移工在不同產業取得防疫物資的結構限制。官安妮表示「口罩地圖對移工而言不好用,因為看不懂資訊,我叫他們辨認顏色,50個以上是粉紅色,但他們禮拜天去,結果禮拜天沒開」雖然有口罩地圖,但移工能夠排隊購買口罩的時間,多數侷限於週末假日,假日卻並非每間藥局都有營業,需要透過電話確認。


部分移工則是在雇主要求下,移工在休假期間仍留在宿舍不得任意外出。「班長不讓我們去台中,因為火車上有太多不認識的人,我們被要求都留在宿舍」(班長指醫院的護理長)在彰化一間護理之家工作的看護珠珠(化名),表示自己暫時無法來台中上1095文史工作室的中文課。雇主、仲介對於新冠肺炎的疑慮,連帶影響移工的上下班活動。


國內新住民與移工人數相加已突破百萬人次。無證移工成為防疫漏洞的前提,在於台灣防疫疆界要以過往的國族、階級來劃分,使政府無法準確掌握無證移工的活動情況,但移工們同台灣人一樣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第32例確診後公車業者公布其搭乘公車的畫面,第32例全程配戴著口罩,讓國人不安稍稍消除。但同樣生活在台灣的移工們,無論合法或無證,他們的不安,仍需要政府的支持、協助。「我們來台灣工作,我們沒有製造問題」對無證移工造成防疫漏洞的問題,阿軍這樣說。


(本文已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連結: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182?fbclid=IwAR3plSdkXxGcZv7Si6leu3ed4MaUSGEiZnYOns4UlQZOXrfaSS8bEM0lv8Q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