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妙融僧蹤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業緣的牽引,成就的契機

妙融僧蹤
·
·

既然來到了台中,便順道參訪同門的法兄弟們,正巧,曾經的幾位師長也在,於是在精巧的「法林禪院」中,七位比丘尼因緣和合的相聚。

老尼們的話題,從各自的修行生命經歷,回溯到佛陀曾經的僧團教育,以及佛陀聖弟子們之間的法愛情誼。

大家從眾所週知的摩登伽女事件討論到了對當下社會認知的影響,從目犍連尊者的死亡討論到了聲聞弟子的慈悲與業果,以及分享了律典中所記載當世僧團的生活方式。

由於有幾位專研藏經的法兄弟們在場,對於每一個故事與事件的解讀,便有了更多的角度與面向。這也讓我產生了好奇,回到自己的住處,便比對著不同版本的經文,細品一次這個一直都知道,但是從沒真了解的事件。

  • 經典中不同版本的故事

在摩登伽女這個歷史事件上,多數人都是透過《楞嚴經》而形成認知的。於是摩登伽女被一面倒的視為邪惡的魔女,貪欲深重的女人,壞人修行的惡人,是存粹的反面教材,是絕對要捨棄屏氣的邪惡。

但是在閱讀過關於摩登伽女的不同版本經典內容,以及律典中提到的相關故事之後,便會發現,這整個故事的全局,不只在講邪淫是萬惡之首,而是在提倡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

整個故事,也一再地展現出佛陀與僧團當時的處事態度與善巧的教育方式,不只使一個苦惱的生命,因真理之法而開展出了全新的解脫之路,也看到佛陀勇於挑戰當下社會的階級觀念,以事件為當機,教育人們平等的思想。

  • 最初的相遇,業緣的牽引

話說當時摩登伽女愛上了阿難,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且情有可原。

首先他們的過去生,就曾經做過夫妻,而在這一生,阿難尊者很可能是第一個對她卑賤的身份不以為意,且表示尊重的人。

兩個人的再次相遇,已是兩個世界的人,一個是生為皇族且出家修行的比丘,一個是生為賤民且無知貧賤的婦女。

經典中記載,阿難到城裡托缽,在回途中因為口渴,便向在池邊取水的女子化緣一杯水,女子告訴阿難:不是我不想佈施,實在是身份卑賤,怕會不合規矩。在這個階段可以看出,雖然摩登伽身份不好,但卻還是行止合宜有度的女性。

阿難便對這位女子說:這位姊姊,我是沙門,心理沒有貴賤之分。於是女子便給阿難尊者一杯乾淨的水,飲水之後阿難便回到祇洹林,就在這麼一會兒的交流過後,女子便再也忘不了阿難尊者。

這位女子就是摩登伽女,雖然都說摩登伽女因為阿難尊者的莊嚴法相而神魂顛倒,但我覺得,這一個短暫的互動,很可能是摩登伽女人生第一次,沒有因為身份而被拒於千里之外,也是第一次,在說明自己身份之後,仍被平等的對待與接受。

過去生的緣分,引發了相遇,也牽引著心識看到就歡喜,如此的發生不可否認也無法抗拒,動心動情算是必然的結果。

業緣,就是如此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牽引著我們影響著我們,但是打破業緣的鎖鏈,突破桎梏、超越束縛並非不可能,摩登伽女就是最好的範例,最轟轟烈烈的證明。

  • 此彼無分別,都是聖弟子

魂牽夢縈的結果,是以卑劣的手段來強娶豪奪。下咒、蠱惑是這齣歷史大劇中的狗血劇情,但這並不是這一段的重點,重點是,阿難尊者畢竟因著對佛陀的呼求與對三寶的信念而度過這可能沈淪的一劫。

當然,摩登伽女不死心地直接找上了僧團找上了佛陀。

她開始出現在僧團周圍,搜尋著阿難尊者的身影,一有機會便緊緊跟隨,這讓阿難尊者很不舒服,經中的形容是「極懷慚愧。憂慘不悅」,阿難尊者只能去找佛陀世尊告狀訴苦說:她到處跟著我,一直逼我,您可要幫我呀!

接下來佛陀出手了,只是雖然佛陀看起來是為著維護自己的弟子,幫著弟子化解窘境,但是同時,佛陀展示了身為一位人天導師的至高態度,他並不將摩登伽女視為敵人罪人,視為要消滅的惡人,也沒有嫌棄摩登伽女為了滿足自己的愛欲,施用咒術差點把自己優秀的弟子搶走的行為,更沒有輕視摩登伽的卑賤種性的身份。

佛陀把握住了自己信念的原則,並且看到了她的因緣即將成熟,於是善巧地引導她加入僧團。在律典中,佛陀告訴阿難尊者:你要如對待姊妹那樣地去對她說話,她應該要成為一位比丘尼。

  • 善巧的引導,證果的良機

佛陀問摩登伽女:你想讓阿難做你的丈夫,這事父母答應嗎?

摩登伽女說:父母聽我的。

佛陀說:既然你父母準了,就把父母帶來,我當父母面把你交給阿難。

摩登伽女回頭便把父母帶到佛陀面前,佛陀問她的父母,你們同意讓摩登伽嫁給阿難嗎?

摩登伽女的父母回答:是的我們答應。

於是佛陀便告訴摩登伽女的父母:既然這樣,就把她留下,你們可以走了。

當父母走後,佛陀告訴摩登伽女:要讓阿難尊者做你的丈夫,你得要跟他一樣出家修行才可以。

這一段對話描述,讓人不得不佩服佛陀,就這麼雲淡風輕地,將摩登伽女如法地收入了僧團,據《鼻奈耶》律典中記載,佛陀除了親自教導她,也將摩登伽女交給大愛道所住持的比丘尼僧團,讓大愛道(佛陀姨母)這位第一比丘尼,以及其所建立的尼僧團來帶領摩登伽女。

佛陀沒有因為摩登伽女的卑賤種性身份,與煩惱的不理智行為而捨棄排除她,而大愛道與尼僧團也以包容和關愛引領著她,沒有輕視她的身世,也沒有嘲笑她進入僧團的原因。

於是,摩登伽女在佛陀的教導與僧團的護佑之下,完全轉化了自心,她很快地成就了阿羅漢果,成為了證果的本性比丘尼。

當她證果後隨著僧團來拜見佛世尊時,佛陀問曾經為情而苦的本性比丘尼(摩登伽女的法名):你還想要阿難做丈夫嗎?本性比丘尼回答佛陀:阿難是我的法兄弟。

她向佛陀懺悔自己先前的愚痴,擾亂賢聖,做了不該做的事。佛陀告訴她:我已經接受你的懺悔了,要知道人身難得佛法難遇,你已經解脫生死得阿羅漢果,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從今天起更要精進用功,慎莫放逸呀!

由此,摩登伽女再也不是那個被往世的糾纏因緣所奴役,無可奈何且不由自主的人,她成為了能夠看透生命本質,將自心與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聖者。

補充一點,在律典中,摩登伽女的父母因為見到佛陀聽到了開示,也紛紛成道證果。讀到這兒,我個人覺得每每看到經典中出現的人物,都能這麼因緣際會的解脫成就,對我來說真是一種療癒。

更療癒的是,本性比丘尼的成道,早於阿難尊者。這最後大逆轉的情節,說明了什麼?大家自己細品吧!

  • 看向共通點,自然平等心

講到這裡,對摩登伽女來說,一生的劇情已經圓滿落幕,然而到這裡為止,這齣劇其實只是開演了上半場。

在接下來的劇情中,本性比丘尼出家這個事件轟動一時,當時所有婆羅門、長者、居士都聽說了佛陀收留了一個賤民女子出家修道,很多人都受不了佛陀的決定,於是紛紛都在傳言著:這麼一個下賤種姓的人,怎麼能夠與四部僧眾一起修行呢?她怎麼能夠進入到豪貴的家庭中接受供養呢?

從這裡可以推測,在本性比丘尼出家之前,僧團中仍然是以皇室成員或者高階種姓的人為主要成員。這個事件在當時,可能是毀人三觀的大事。

由於八卦的速度自古以來都是光速,很快的當時的國王波斯匿王就聽到了,國王很震驚,馬上起駕帶著一批人直奔佛陀安住的精舍祇洹林。

佛陀知道人們為什麼會這麼驚恐地來見他,便轉向在場的比丘們說:你們想知道本性比丘尼過去的因緣嗎?大家配合地表示想聽,於是佛陀說出了另一段故事。

曾經曾經,佛陀正是摩登伽種性的國王叫做「帝勝伽」,為自己的兒子「師子耳」娶妻,前往一位婆羅門種性的國王「蓮花實」的國度,表達想要迎娶對方女兒「本性」做自己的媳婦。

兩個國王一見面,婆羅門國王就嫌棄起帝勝伽的種姓,立刻趕人完全不給面子,並且揚言自己是高貴的人,不願與低賤的人種接觸。

帝勝伽國王反駁:你們婆羅門是從母胎生,我們也是母胎生,因此我們沒有不同。婆羅門死時大家都怕,我們死時,也是沒人喜歡,因此哪有不同呢。

婆羅門的蓮花實王更氣的說:一直以來都有四種種姓,婆羅門是從梵天的嘴中生出來的。

帝勝伽國王再反駁:你們有四肢,我們也有,你們可以講話行為,我們也是。如果說不一樣,從哪裡可以看出呢,比如不同品種的蓮花,有不同顏色香味,但是你說的這四種種姓,哪裡有不同?

總之,這一來一往的辯論,帝勝伽國王以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博學與口才,即便種姓低階,但最終還是讓蓮花實國王大為折服,連聘禮都不要的就把女兒本性公主給嫁了出去。

佛陀最後補充說明:那時的帝勝伽王是我,蓮花實王是舍利弗,師子耳是阿難,本性就是今天的摩登伽女。

佛陀以這故事藉這機會,好好的對當時的人教育了種姓階級觀念的錯誤,講完了故事,波斯匿王等人便開開心心的回去了。

現在看這故事,也許覺得當時的種姓觀念實在很迂腐,然而放在今天,人們在面對不同民族、國度、文化時,仍然有著粗魯的輕慢和你我的分別。從這點來看,人的思維習性並沒有隨著科技物質的發展而更升級。

  • 經典的故事,經典的訊息

從摩登伽女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大概整理出三個訊息:

最初二人的相遇,體現出了業緣的巧妙作用,以及當時的僧人,已經將平等心的行持融入在生活的應對中。這對當時而言,應該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也可以看到,「平等」可以不只是口號與觀念,而是可以實踐的行為。

中間二人的救贖,體現了佛陀的善巧睿智與平等胸懷,還展現了整體僧團的慈悲包容與團隊合作。很難想像,若當時沒有尼僧團的話,摩登伽女是否能很好地成為本性比丘尼。從這點來看,阿難尊者幫助女性三請佛陀建立比丘尼僧團的行為,不只利益了無數的女性,最終也是幫到了自己。

最後二人的前世,透過二位國王一來一往的辯論,不只說明了人人平等的道理,也提醒了眾人,並沒有原生性的貴賤差別與出生高低。知識、智慧、胸懷才是展現一個人層次的水平線。

後記

這天與師兄弟們的相聚,是沒有預期的相遇,我們因爲業緣的牽引,而感到彼此間的溫暖愛意,且為此感恩不已。我們互相供養出各自的所修所學,激盪出了一層層法的漣漪。在日暮時分,大家毫無執著地紛紛離去,帶著彼此的祝福與善意,回到各自的輪迴裡,繼續地圓滿自己的修行生命。也許,沒有執著的愛,便是這樣的狀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