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丑现象”的边缘思考
1. 同情一个人并不必然意味着认同她的所有言行;
2. 恶对人的吸引力由来已久,电影的作用就是就是让人在安全的环境中放纵自己的各种想象,包括对恶与行恶的想象。
3. 文艺作品甫一推出,就宣告了作者的死亡。它与受众的互动自有其逻辑和轨迹。
4. 在犬儒主义盛行的年代,人们看到的是英雄背后的阴影。
5. 是相信大众的理智还是替大众做决定,这是个古老的问题。
6. 英雄似乎天然地具有正面的道德的意涵,这让反派英雄听上去像是矛盾修辞。
7. 其实英雄本身应该是道德中立的,正如师傅,工人,手艺人一样。
8. 英雄是偶像的一种,比圣人更接地气。
9. 英雄因此会招致非英雄的人崇拜和模仿。如果英雄本身在道德上是可疑的,那么人们不应该崇拜和模仿他。
10. 如果是从审美意义上欣赏和模仿反派英雄呢?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大问题在于,各种价值其实很容易串味的。可能一开始人们是被反派英雄的 coolness 吸引,但渐渐地从他身上濡染的却是 cruelness。这不是电影公司的声明能够点醒的,需要崇拜英雄的人自己时时自察。所谓欣赏一个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因为你的每一次投入都在塑造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