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愛沙尼亞人
在Matters看到@拾玖樓的愛沙尼亞旅行隨筆,也讓我想起2015年在該國旅行時參觀愛沙尼亞歷史博物館的小故事。
愛沙尼亞歷史博物館位處首都塔林的古城區內,該博物館前身是The Great Guild Hall,個人覺得同業工會既然是愛沙尼亞歷史中一個重要的社會組織,今天把博物館設於這裏實在適合不過。博物館不大(沒記錯的話只有地庫和地面兩層),感覺它展示的物品甚至比塔林歷史博物館還少。最特別的是它不像常見的歷史博物館般按時間順序展示愛沙尼亞的歷史,而是撮要地講述一些愛沙尼亞歷史的特點、文化、社會制度等,或許這樣可以令展館的內容更精簡,但是對我這些喜歡看故事、有「起承轉合」的人來說則不太習慣,因為沒法理解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所以這個博物館的印象反而不及塔林歷史博物館般好。不過在地庫一層策展人設計了一些有趣的互動遊戲,例如其中一個混合電子及圖版遊戲的活動可以讓多位參觀者扮演不同商人,然後在中古時代透過貿易來蓄積最多財富。當然最深刻的自是那個愛沙尼亞人生扮演遊戲︰它就像我們兒時看/玩的那些人生交叉點圖書(「選A就揭第2頁、選B就揭第3頁… …」),不過現在換成是電腦版,參加者會扮演一名生於二十世紀初的愛沙尼亞人,在那個戰亂頻生的年代,到底你會選擇加入德國粹納參戰、還是選擇成為地下反抗軍士兵?你會選擇向蘇聯共黨告密、還是守著尊嚴而被送往Gulag參加勞改?或許從這個虛擬的遊戲中,我們能稍稍感受到愛沙尼亞人在該一百年內所經歷的顛沛流離,但同時也為愛沙尼亞人能夠走上獨立路途而高興。
但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博物館內其中一塊展板,板內開首就這樣形容愛沙尼亞人︰
"Estonians are one of the most unhappy people in Europe, according to the Happy Planet Index."。註
很難想像一個國家的博物館會以這樣的開場白來向遊客介紹。但是翻開愛沙尼亞歷史,我們看到一幕又一幕被征服、被勞役的歷史,「獨立」兩字對於愛沙尼亞人來說實在得來不易,它曾經被丹麥、瑞典、德國、波蘭、蘇聯統治,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還要數至一戰結束後,但是只有百多萬人口的愛沙尼亞不久便被蘇聯佔領。接著蘇聯自40年代開始便向愛沙尼亞實行蘇聯化政策,大量愛沙尼亞人被流放至西伯利亞等邊陲地區,同時亦遷入俄國人,結果愛沙尼亞人所佔的比例不停下降,最低時愛沙尼亞人只佔境內六成人口,而它的文化也被逐步邊緣化,假設按這趨勢發展下去,愛沙尼亞恐怕便變成一個沒有文化內涵的地理名詞。但幸好他們在被融合前先遇上蘇聯解體,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使得愛沙尼亞得以擺脫蘇聯的魔掌,而且獨立過程算是非常和平,從這點來看愛沙尼亞人可說是非常幸運。當然我這樣說不是要抹煞了愛沙尼亞人在爭取獨立過程中的努力,但在殘酷的政治現實中,努力向來不保證收獲,愛沙尼亞剛好在對的時間抓緊了機會,否則以愛沙尼亞那弱小的實力來看,沒有蘇聯的解體恐怕就沒有了今天的愛沙尼亞。
墨西哥有句諺語︰「墨西哥離天堂太遠,離魔鬼(美國)卻太近。」意思是指墨西哥因為毗鄰美國,所以常受到美國的魔鬼對待。類似的說話或許也可以應用在愛沙尼亞與俄羅斯身上。儘管今天愛沙尼亞已擺脫蘇聯的魔掌,但大國的陰影仍然一再提醒愛沙利亞人眼下的和平是何其脆弱,故此今天愛沙利亞人仍然保持有徵兵制度,它亦同時加入北約以及和它的兄弟邦(立陶宛、拉脫維亞)組成波羅的海防線,為的只是保護那得來不易的自主與和平。這個古城背後,寫著的是我們看不見的沈重歷史。
延伸閱讀:愛沙利亞的簡短歷史
註︰最新的Happy Planet Index資料(2016年)顯示,在140個國家或地區中,愛沙尼亞排名118,香港123,中國72,台灣沒有排名,首五位依次是哥斯達黎加、墨西哥、哥倫比亞、瓦努阿圖及越南。一看排名就覺得有違常理,怎麼不是北歐國家、瑞士或盧森堡之類國家位居前列?原來Happy Planet Index由四項元素綜合計算而成︰國民預期壽命、個人生活幸福感、生態足印和不平等程度(不單指財富,還包括生活方式、預期壽命等)。由於大部份已發展國家都在生態足印上大量失分,所以才會令一些經濟程度較低的國家位列前矛。有興趣可參考官方網頁︰http://happyplanetindex.org/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