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裕民坊,真的消失了

AA
·
·

一直以為裕民坊會永遠存在,但當這天來到了觀塘才發現,裕民坊真的消失了。

作為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的一部份,裕民坊一帶從2007年開始陸續重建,不過裕民坊街道西面的幾座大廈,包括裕民坊大廈、裕華大廈、國泰大廈、裕民大廈卻依然屹立不倒,還記得2017年這幾座大廈正式開始清場,但總是清不完,清了三四年還是有商舖在營業,我已有了一種裕民坊永遠都存在的感覺,但昨天我才留意到,原來只拆剩下一座大廈:


我不是觀塘人,但我小時候老爸就在觀塘上班,已經常聽到這名字,長大後有一段時間在觀塘上班,我人生的第一次創業也是在觀塘,基本上有足足一年半的時間每天都在觀塘,那時我還同時做外賣仔,足跡幾乎遍佈整個觀塘,裕民坊的這條街,可說是每日必經。

我人生曾經做過一件挺瘋狂的事也是發生在裕民坊,那是2018的農曆新年,我和幾個朋友在年三十晚到年初二當起了無牌小販,在裕民坊那幾座大廈的通道口賣起了即燒串燒。還記得那時和他們在觀塘開了一間Party Room,年三十晚當天就訂了一大堆食物,隨便找了一輛手推車,在附近大型垃圾場找了個爛木櫃,幾塊木板,就搭起了一個小販車,然後找幾個冰桶冷藏食物,就浩浩盪盪的出發到裕民坊擺檔。

到了裕民坊時大約晚上七點,發現已有很多檔小販在開工了,而且之後幾天都發現他們都是擺在同一位置,隱隱中有一種秩序,我有理由相信他們都是駐扎多年的陀地,早已建立了地下秩序,而且他們的小販車可是專業多了,穩固的車、專業的爐鑊,還是用石油氣!回看我們的,胡亂搭砌的爛車、旅行型小爐,BBQ的燒烤網,我們默默的走到另一條通道,沒有人佔地頭的小角落擺賣。本來準備好的陀地黑社會沒有出現,食環處人員卻來了一堆,不過農曆新年,他們只叫我們不要走出大街擺賣就由得我們了。雖然我們燒烤技術奇差,但農曆年真的是厲害,加上裕民坊外面是一大堆的巴士小巴站,人流不斷,也讓我們賺了一筆!不過收檔時,我們在附近的垃圾桶找到很多我們的食物,全

都是燒不熟的..........

後來的發展讓我離開了觀塘,這一次再來,已是人面全非,想起了2017年我剛學攝影,就曾到過已清場的裕民坊到處拍攝,立即找回當時的照片。

那天是2017年12月11日,幾座大廈的居民已遷出,只餘下地面的商舖,而部份都已經結業。由於觀塘的住宅區依山而建,很多居民都要轉乘小巴上山,那時雖只是中下午時份,已有不少人在等車。


還記得當年在路口的那間麥當勞嗎?記得我少年時不熟觀塘,那時還沒有OpenRice那些餐廳指南,每次到觀塘都只懂去這間麥當勞吃東西,而這麥當勞曾打破兩個紀錄,第一個是1981年創下單日最多人惠顧紀錄,1992更成為全球10大最繁忙麥當勞之一,不過這間歷經36年的麥當勞也已搬到了附近的鱺魚裇大廈。


我想大家印象最深刻,還是在裕民坊裡面經營的小店吧,這些小店都是附近居民經營多年的小店,基本上我平時是看也不看一眼,這個時候卻走來拍它們,人,永遠都是這樣,現在這些小店都已一間不剩了,只不知,他們現在在哪呢。


那個時候幾座大廈的門口已全封了,裡面都已經沒有居民,但我是充滿探險精神的人,不知從哪裡卻找到了一個沒有封的入口,當然要進去探險看一看。(我也不肯定是不是下圖這入口,可能有誤)


左穿右插下到了不知哪一座的後樓梯,借著窗口的日光,還看到梯級的路,不過,裡面的走廊只剩下極少的燈還開著。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調大光圈,拍開閃光燈,再拍了一次,放心,沒有古怪的東西,只看到每戶門口都已貼上告示,大門被加上了鎖,而走廊的盡頭,還有著一些清潔工具,沒有漏網之魚,也沒有被破壞了的鎖,本以為會有單位被一些流浪漢或吸毒者霸佔了,結果完全沒有。如果你在照片看到一些我看不到的東西,不要告訴我。


走著走著不經意走到了後面的一個露天平台,後來才知道是香港攝影師李維桑奪得《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佳作獎的拍攝地點。平台上除了我還有其他人,而地面上有很多未用的竹,還有一堆菜??是附近居民放在這裡曬菜乾嗎??


這裡能拍下裕民坊大廈的背面,只見其殘與舊,要重建,真的不為過。


回到了2021年,以上的景像都已消失了,只剩下工地一塊,和未來一個高大上的「東九都會」。我是認同裕民坊一帶重建的,當香港不再大幅填海、效野用地保持70%、新界舊村不能開發的時候,重建就是唯一能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法,不過,重建的規劃必須要做得好,作為香港首個衛星城市的觀塘,大家都見到今天的問題,社區設施不足,交通規劃不夠完善,還有那讓人粗口不斷的開源道和駿業里。而現在,我見到的新裕民坊,即已重建好的那一部份,就只是豪宅,和附近的舊式洋樓格格不入,不知道是否真能幫助觀塘居民?

我是支持去舊迎新的,但卻不支持這樣的大型重建,而政府往往就喜歡這樣一下子的大型重建,將社區面貌徹低改變,香港已不是一個新城市,各區各地都已建位了社區和歷史,就這麼容易一下子大型重建,像打遊戲那樣砍掉重練嗎?所以也怪不得現在港人越來越關注保育,有時候還有點過火,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當香港在不知什麼原因下只能有24%開發用地,8%住宅用地的情況下,好像就只能靠著重建去推高住宅供應,同時不增加土地開發了,不過重建又可以小型的,不需要每次都這麼大型,你們的規劃也不是很好,當西九文化區不知還要起多少年,當起動九龍東似已爛尾,未來還要來個明日大嶼(對不起,還是會大幅填海的)。其實,不如腳踏實地,去找一些還未開發的可開發土地建設新社區吧,不過應該不能,想想已不再存在的八萬五。

社區失去了,歷史失去了,樓多新也好,環境多美也好,都總似欠缺了一些東西似的,那種東西,是......。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