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心得001:神技第1式-天眼破兵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我在法律系、法研所的學習過程中,是老師、學長姐、同學、學弟妹,眼中的「黑名單」、「問題人物」。
老師、學長姐,只要跟我「交過手」的,還沒有一個不被我「問倒」過;同學課堂報告時,會私下拜託我「不要問問題」;學弟妹在台上報告,被我問到「在台上當場哭出來,或是,下課馬上哭出來」的次數?大概有個十來次吧。
有次,有一位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口試,題目寫什麼?不知道,內容寫什麼?當然也不知道。口試前,我走進口試的教室,趁空檔,跟這位研究生,借論文來讀,站在旁邊,讀了大約10分鐘,就走到座位坐下。然後,跟坐在我身邊的一位學弟聊天,我拿張紙出來,開始畫圖&註記:「這本論文的意旨是…。等等的口試,口試老師應該會問這個,口試者則會答這個,接著口試老師…,花了大概15分鐘,連圖帶文,寫了約2/3頁A4的內容,預判,這場口試的過程。」最後,結束時,2個小時的口試內容,都沒有超出A4的內容;結束後,身旁的學弟把我拉到一旁:學長,你不是沒讀過這本論文?我看你只有剛剛進來時,瞄了一會而已,不是嗎。你到底是怎麼辦到的?你這跟「開天眼」沒兩樣了吧?就算「通靈」,都沒你這麼離譜!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你這種「怪物」。我笑笑地回他:我這是「天眼破兵」,想學嗎?我教你啊。
我自己的生活周遭,還沒遇過「閱讀速度」比我更快的人;我沒學過「速讀」,但我會「動態思考」(參040,心得001),而且我用它用得很活:
EX當我讀到一本新書時,我會看它的「書名」&「目錄」,看完後,我會「擱置」,自己停下來想一下,想什麼呢?猜!猜這本書在寫什麼,猜得到嗎?若書名&標題,沒亂寫或刻意耍帥、標新立異,命中率?大約有70-80%。
當我腦袋裡「順過」一遍之後,我才會去翻內文。這時,我不是在讀我猜到的部分(都被我猜到內容,1+1=2,我已經會了,還有啥好讀的),我是在「找」我沒猜到,或是我猜錯的內容,所以,現行,擺在書店的那種暢銷書,因為內容都不會太過艱深(起碼比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人的著作,要容易得多),這類書籍,我的閱讀速度,「時速」大約是「350-450頁」左右。
EX以學術文章來說,特別是「論文」,相較市面上的書籍,會特別要求「推論過程的嚴謹度」,所以,我只會找「推論過程,尤其是關鍵轉折的部分」來讀。我只需知道作者是「如何」「從1走到10」,只要知道「1與2之間的節點(推論過程、轉折)內容」。就可以判讀出整本論文的內容了。大部分的學術文章,反而比市面上的一般書籍,更容易閱讀,我覺得。
相同的邏輯,與身旁的人討論,尤其是「學術討論」,說穿了,我已經很習慣「猜」(當初拼書的訓練,從無序中找到秩序,既然連無序的雜紙都可以了,何況已經有序的文章),猜久了、猜多了,命中率,自然有一定的水平(熟能生巧)。因為猜中,所以能夠預判;因為猜中,所以能夠很快進入狀況;即便猜錯,也有問題可以問、可以交流。因為大部分時候,都能夠猜出「整篇文章、整段談話的架構」(動態思考的訓練核心,無序中的秩序),所以,自然也就知道,所謂的「節點」,會落在何處。
節點,未必是多數人一般意義的重點,更多時候,是指「推論的轉折處」,就好比,站在路口,往左還是往右的狀況,決定接下來走向的轉折處,便是我所謂的「節點」。
以往,在法學領域的學術討論,多數人,較容易忽略、疏漏「推論」,但我經常是追著「節點」在問問題的,一旦沒「守住」「節點」?自然,就容易被我「破防」了。
天眼破兵,找到決定走勢的「節點」,是我從「動態思考」的訓練過程裡,領悟出的技能。(動態思考的訓練核心:從無序中,找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