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地名
继续从《议论文选》里找写作思路,读了朱湘《胡同》一文,谈论北京胡同的名字,他说这些名字像词牌名一样美丽,充满了色彩与暗示。地名很能窥见一个地方的特色,走在路上,看着路牌与站牌,仿佛在阅读历史与人文典故。
最近几天我暂住深圳盐田沙头角的友人处,住在海边别有一番兴味。街道安静闲适,与从来都是繁华热闹的深圳有点不太相符。“海涛路”、“海景路”,不由得让人去听一听海涛、赏一赏海景。地铁站名也有海洋味,“沙头角”是海之角,“海山”是沙头角海与梧桐山之间。
沙头角最特别的地名当属“中英街”,顾名思义,一半是中国一半是英国的街。这是19世纪英国军队来勘定的边界,街上的界碑就是这段屈辱历史的遗产。现在这条街所在的小镇每天大批游客来参观和购买香港商品,是个由海关单独管理的特色景区。每天导游都会和游客戏谑道“现在你们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这边一侧才是社会主义道路。”
走海边的路是惬意的,走山上的路却是曲折的。大学在山城重庆待了5年,能走上一段平路都是很欢喜的,因为平地在这里实在难得,去一趟食堂要爬坡,上一趟系馆要上大台阶。大学所在的区是“沙坪坝”,“坪”和“坝”都是很有重庆特色的字眼,它们都是指平坦的地方。重庆人称广场舞为“坝坝舞”,即找到一整块平地上跳舞。沙坪坝区是个教育大区和老区,民国兴办教育之初也便是从渝中老城向外走找到一块平地来兴建楼舍。
老城里的名字都是处处有故事,但新城却是乏善可陈。朱湘在民国指责人们把胡同名字改得平庸,今天的问题已经是快速城镇化的路名实在没什么好取的。我读的高中在合肥的滨湖新区,“上海路”“北京路”“西藏路”总是给我种困惑,这里既不是台北也不是南京,何必起这样的名字呢?这种以全国地名命名的方法只能说是取巧之举,这样建造的新城难免会是缺少灵魂的,热爱家乡从何言起。今日我们旅游希望去到实实在在的古城古街,恐怕就是我们日日居住的地方少了些生活的厚度。
——————————————
思路:最近的盐田看到的地名——重庆的地名——地名的争议——结尾
时间:70分钟作800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