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重大辯論 Ep. 5】Aquinas vs. Averroes on Faith and Reason

簡介
In lecture 5, Dr. Kreeft presents the synthesis of faith and reason achieved by Aquinas, which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the double-truth theory of Averroes.
在第五堂課中,克里夫博士(Dr. Kreeft)介紹了亞奎那對信仰與理性的綜合,這解決了伊本·魯世德雙重真理理論的問題。
頻道Word on Fire Institute - www.youtube.com/chan...
Youtube影片列表連結 - youtube.com/playlist...
Youtube影片連結 - youtu.be/Wb3pyVa36Tw...
影片官網 - www.wordonfire.org/v...
影片
全部內容
第五堂課是關於聖湯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與伊本·魯世德(Averroes)對信仰與理性的辯論。
在當今的哲學家中,仍然有柏拉圖主義者(Platonists)、亞里士多德主義者(Aristotelians)、奧古斯丁主義者(Augustinians)、笛卡兒主義者(Cartesians)、休謨主義者(Humians)、意識主義者(Conscients)、黑格爾主義者(Hegelians)、無神論存在主義者(atheistic existentialists)、有神論存在主義者(theistic existentialists)、馬克思主義者(Marxists)、解構主義者(deconstructionists)、實用主義者(pragmatists)、現象學家(phenomenologists)、實證主義者(positivists)和懷疑論者(skeptics)。但湯瑪斯主義者(Thomists)的數量甚至更多。
為什麼聖湯瑪斯的哲學在七個世紀之後仍然具有如此持久的影響力?為什麼他的哲學證明自己更能夠吸收現代科學和新哲學發展(如個人主義(personalism)、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和現象學(phenomenology))的新數據,比任何其他哲學都強?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是真實的,因為真理從不與真理相矛盾。第二個原因是阿奎那更好地結合、綜合和調和或結合了哲學與神學、理性與信仰,比任何其他人都做得好。這將是我在這堂課中試圖證明的主要論點。
他在哲學理性內,也比任何其他哲學家更好地結合了理性的兩個主要理想——清晰與深刻、嚴格邏輯與直覺智慧、分析與綜合、細節與大局。沒有其他可能與他相提並論的清晰哲學家能與他相提並論的深刻。而沒有其他可能與他相提並論的深刻哲學家能與他相提並論的清晰。英國分析哲學家今天給你清晰、謹慎的邏輯,但沒有太多深刻。而歐陸哲學家(continental philosophers),尤其是現象學家和存在主義者,給你深刻但沒有太多清晰,阿奎那給你兩者。許多思想家探索超自然現象,但忽視自然,更多的人探索自然,但忽視超自然。
例如,所有哲學繪畫中最有名的《雅典學派》(School of Athens)畫中,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起行走,柏拉圖的眼睛望向天空,而亞里士多德的眼睛望向大地。但阿奎那探索和捍衛兩者,因為他基本的原則和假設之一是恩寵完善自然,就像光線完善所有顏色和形狀。上帝超自然啟示並不破壞、忽視、貶低或減輕整個自然界和自然理性的價值,它提升和完善了它們。這就是為什麼信仰,即我們靈魂與上帝的聯繫,完善了理性,即我們靈魂與自然的聯繫。
阿奎那也結合了非凡的智力光輝和非凡的常識。他就像大海,表面既清晰又閃耀,深處幾乎不可窮盡。他像亞里士多德一樣,習慣性地避免極端,避免二選一的情況。正如Chesterton所說,你可以從至少兩個角度跌倒,但只有一個角度可以讓你直立。例如,大多數哲學家非常聰明(intelligent),但常識(common sense)不足。大多數人非常有常識(commonsensical),但不是很聰明。阿奎那兩者兼備。讓我給你三個非常簡短的例子,說明阿奎那清晰簡單的常識。它們也是他清晰與深刻結合的例子。以下是數千個例子中的三個。
首先,他對自由意志的捍衛。他寫道:「人有自由意志;否則,所有讚美、指責、勸
建議、命令、獎勵和懲罰都是沒有意義和徒勞的。」(Man has free will; otherwise all praising, blaming, counseling, commanding, rewarding and punishment are meaningless and in vain.)
第二,他對the power of the temptations of the flesh(肉體誘惑力量?)的解釋。他說:「人不能沒有喜樂;這就是為什麼被剝奪了真正的精神喜樂的人會轉向肉體愉悅。」(Man cannot live without joy; That is why one deprived of true spiritual joy will go over to carnal pleasures.)
第三,他關於來世的一個論據,他說:「自然不會徒勞無功地創造任何東西。
因此,人對不朽的自然渴望是它真實的標誌。」(Nature makes nothing in vain. Thus, man's natural desire for immortality is a sign of its reality.)
聖奧古斯丁和聖湯瑪斯·阿奎那肯定是兩位最偉大的基督教哲學家。他們是基督教思想山脈的雙峰。奧古斯丁是愛的大哲學家,阿奎那是真理的大哲學家。這兩者之間沒有矛盾,因為對這兩位思想家來說,愛和真理都是他們的絕對價值。請記住,中世紀奧古斯丁的雕像總是展示他雙手握著開放的真理之書和燃燒的愛心。請記住,奧古斯丁的第一次心靈轉變是當他閱讀Cicero的《哲學勸言》(Exhortation to Philosophy)時,發現真理是絕對的,並把他的全部心都奉獻給它。阿奎那也有這兩個絕對價值,他展示了它們如何合一,因為他說真理是我們必須最愛的事物,而愛是最高的真理。
他說,愛上帝比認識上帝是更大的善(it is a greater good to love God than to know God),因為我們可以完全地愛他,但我們不能完全地認識他。
他通過觀察愛塑造了愛者成為所愛之人/物的形態(love shapes the lover into the form of the beloved),而知識則塑造了被認識的事物,使其符合認識者的心理限制(knowledge shapes the object known to the mental limitations of the knower),來比較這兩者。
這就是為什麼認識一塊石頭比愛一塊石頭更好,但愛上帝比認識上帝更好。因為當我們知道一塊石頭時,我們把它提升到人類思想、理念和精神的水平。我們把它變成我們思想生活的一部分。但當我們愛一塊石頭時,我們把自己降到它的水平。我們變得更像石頭。但當我們愛上帝時,我們變得更像上帝。我們提升自己到一個更超人的水平。然而,當我們知道上帝時,我們是以人類的類比和人類的術語來了解他,所以說,我們把上帝拉到我們貧乏的水平,因為我們的知識是如此有限。
例如,我們說上帝從我們的敵人變成我們的朋友,當我們轉變和悔改時,但上帝並沒有真正改變,只有我們改變。就像太陽看起來繞著地球轉動,其實是地球繞著太陽轉動一樣。
奧古斯丁和阿奎那都相信,真理和愛都是絕對的,值得無限和絕對的忠誠。我們不應該妥協任何一個,因為它們是上帝所構成的。它們是神聖的屬性。它們是構成我們靈魂中上帝形象的兩個力量的各自對象、終點和完美:智力和意志,頭腦和心臟,知道的力量和愛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上帝給了我們兩位偉大的哲學家,而不是只給了一位,就像他給了我們兩個性別,而不是只給了一個一樣。奧古斯丁是愛的至高無上的冠軍,阿奎那是真理的至高無上的冠軍。
奧古斯丁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誤解,被認為是一種禁欲主義的殺樂者,因為他改信前是身在與大多數我們社會中的人相同的性癮頭裡。同樣,阿奎那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誤解,被認為是一種頭腦中充滿雲彩的知識分子,只有其他知識分子才能理解他。
這完全不是事實。事實上,一旦你理解了他技術哲學詞彙中的一些關鍵術語,這些術語來自亞里士多德,阿奎那是史上最簡單、最清晰、最容易理解的哲學家之一。出人意料地容易閱讀和理解,總是充滿常識。這是關於阿奎那的最好書籍《St. Thomas Aquinas the Dumb-Ox》中主要論點,作者是G.K. Chesterton。笨牛(Dumb-Ox)是阿奎那被他的同學們稱為,因為他在課堂上很少發言。這並不是因為他什麼都不懂,而是因為他幾乎什麼都懂。
我無法抗拒誘惑,想用阿奎那自己的話來證明我的觀點,而不是用我的話,但這將需要我朗讀整頁的阿奎那的文字來向你展示他有多清晰和簡單。這篇文章是關於我想重點探討的主題,即信仰與理性、宗教與科學、神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我花時間朗讀全部內容,因為它涉及並反駁了我們文化中最流行的關於歷史變化的迷思,即自阿奎那以來,我們這個時代的現代文明史圍繞著科學與宗教之間不斷升級的戰爭。這是一場完全虛假的戰爭,沒有造成任何傷亡。這個說法可能令人驚訝,但當我們不再討論稱為科學和宗教這兩個模糊的抽象概念時,當我們問一個問題:哪個宗教的哪個教義被哪個科學的哪個發現所反駁,什麼時候發生了這個發現,請點出科學家和發現以及反駁宗教教義的邏輯數據、實驗或計算,當我們問這個問題時,我們會發現沒有人能回答。
因此,對我們的時代和文化來說,重點探討阿奎那的論點至關重要,即信仰和理性永遠不會矛盾。這個假設是他一生工作成果的基礎,這是一項龐大的事業,旨在展示兩個龐大而複雜的思想體系:一方面,所有通過信仰知道的東西都是超自然地在基督教神學中啟示的;另一方面,僅僅通過自然理性證明的所有東西,無論是常識、哲學還是所有科學。這兩個思想體系是相容的,而不是矛盾的。它們不像狗和貓那樣無法交配。它們像男人和女人那樣可以。
以下是來自他較短的《總論》(Summa)即《異教徒總論》(Summa contra Gentiles, summary against the unbelievers)開頭的引文,該書的意思是針對異教徒的總結。引文的第一部分是關於真理的絕對優先性。他寫道:「每件事物都有其作者所意圖的終極。但宇宙的作者是智慧。因此,宇宙的終極目的必須是智慧的善。這個善就是真理。因此,真理必然是整個宇宙的終極。而智者的考慮主要旨在追求真理。所以,根據他自己的說法,神聖的智慧見證說,他已經取了肉身,降臨到世界上,為了讓真理被認識到:‘我生來為了這個,我降臨到世界上也是為了這個,為了讓我見證真理。’」(The end of each thing is that which is intended by its author. But the author of the universe is an intellect. The ultimate end of the universe must therefore be the good of an intellect. This good is truth. Truth must consequently be the end of the whole universe.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wise man aims principally at truth. So it is that according to his own statement divine Wisdom testifies that he has assumed flesh and come into the world in order to make the truth known: 'For this was I born and for this I came into the world: that I should give testimony to the truth.')
接下來是兩個真理之間的區別。阿奎那將強烈反對他當代人、布拉班特的西傑(Ciger of Brabant)的所謂雙重真理理論(double truth theory),後者認為神學的真理和哲學的真理可以相互矛盾,即使兩者都是真實的。在這裡,阿奎那區分了上帝揭示真理的兩種方式,即理性(reason)與啟示(revelation),以及我們認識真理的兩種方式,即信仰與理性,而不是兩個真理。他說:「揭示真理的方式並不總是相同的。我們關於上帝的信仰中有一些真理,它們超出了人類理性的能力範圍。」——即發現、理解或證明。
「這種真理就是上帝是三位一體。但有些真理自然理性可以達到。例如,上帝存在、他是一體的等等。事實上,這些真理已經由哲學家們在僅憑自然理性的光照下進行了演繹證明。」
「上帝讓這兩種真理都成為人類信仰的對象是恰當的。首先,我們必須證明關於自然理性可以探究的真理這一點,因為有人可能會認為,既然這種真理可以由理性知道,那麼上帝通過超自然啟示將它啟示給人類就是多餘的。但如果只將這種真理留作人類理性探究的問題,就會產生三個不好的後果。」
「第一個後果是,很少有人會擁有對上帝的知識,因為有三個原因導致大多數人無法從發現這種真理所需的勤奮探究中獲得成果。有些人沒有這種身體素質。有些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必要需求而無法投入探究。最後,有些人因懶惰而無法投入探究。」
「第二個不好的後果是,那些想要發現上帝真理的人將花費大量時間才能達到。這有幾個原因。這種真理的深奧性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在青年時期,當靈魂更容易受到激情影響時,它不適合認識這種高尚的真理。」
「第三個不好的後果是:人類理性的探究通常在使用中會出現錯誤,結果許多人仍然會對事實上已被證明為真實的事物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因為在那些被譽為有智慧的人中,每個人都教導自己的一套學說。」
「因此,上帝的慈悲提供信仰的教導,即使是自然理性可以達到的真理,也是有益的,這樣所有人都可以輕鬆地分享對上帝的知識,沒有不確定性和錯誤。」
「自然理性無法達到的真理,也是適合我們信仰的。因為沒有人會對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產生渴望和熱情。但人類被上帝的預定引導到比人類脆弱性在這個人生中能體驗到的更高的善。因此,必要地將人類心靈召喚到比人類在這裡和現在可以達到的更高的自然理性,這樣它就會學會渴望並對超越整個現世生活狀態的東西產生熱情。」
現在,這個邏輯和理論上的上帝策略解釋,由心理和實踐上的補充。阿奎那寫道:「向人類啟示超出人類理性範圍的真理所帶來的另一種益處是治癒自大,這是錯誤之母。因為有些人對自己的能力有如此自大的意見,他們認為自己能夠衡量一切本質:在他們看來,一切看起來是真的都是真的,一切看起來不是真的都是假的。為了讓心靈從這種自大中解放出來,並謙卑地尋找真理,必要地向人類啟示一些超越他們智力完全的東西,由上帝啟示。」
然後,出現了一種基督教哲學的宣言或章程,反駁了18世紀啟蒙運動的觀點,Alexander Pope在他的《人類論》(Essay on Man)中總結了這一觀點:「那麼,認識你自己,不要假想探究上帝;對人類的正確研究是人類。」(Know then thyself, presume not God to scan;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is man.) C. S. Lewis對此回答說,對人類的正確研究是一切,尤其是上帝(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is everything, especially God.)。聖湯瑪斯,引用亞里士多德的話,基本上說了同樣的話。
他說:「有個名叫西蒙尼德斯的人勸告人們放棄對神性事物的探究,將自己的才能用於人類職業。他寫道:『作為人類,應該知道人類的事情;作為凡人,應該知道凡人的事情。』反對西蒙尼德斯,亞里士多德說:『人類應該盡可能地向著不朽和神聖的方向引導自己。』他說,雖然我們對更高現實所知道的很少,但那少量的知識比我們對更低貴事物所擁有的所有知識更受珍視和渴望。」
現在,底線是這些真理永遠不會相互矛盾,不會有真正的戰爭,包括哲學科學在內,與真正的宗教。阿奎那寫道:「雖然基督教信仰的真理超出了理性的能力,但自然賦予人類理性所知道的真理,不能與基督教信仰的真理相對立,有兩個原因。首先,人類理性所知道的自然真理是如此真實,以至於不可能將這些真理視為虛假。」他想到了這樣的真理,如「二加二等於四」,不朽的比凡人的更大,以及其他這樣的自我顯現的原則。他說:「也不允許將作為虛假相信那通過信仰在神聖啟示中知道的。由於只有虛假與真實相對立,這從它們的定義中很明顯,因此,通過信仰知道的真理不可能與人類理性自然知道的真理相對立。」
「第二個原因是,無論是老師引入學生心中的任何知識,都包含在老師的知識中,除非他的教導是謊言,這對上帝來說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們的人類理性通過我們的自然本性向我們保證的原則的知識,是由我們的自然本性的創造者上帝植入我們心中的,這些原則因此也包含在神聖的智慧中。因此,任何與它們相對立的都是與神聖的智慧相對立的,因此不能來自上帝。因此,我們通過信仰認為的神聖啟示不能與我們通過自然理性知道的相反。」
最後,這可能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一個看似過於樂觀的實際結論或推論,但它是邏輯上和必然地跟隨的。阿奎那說:「從這裡我們得出以下結論:無論針對任何信仰教義提出的論點,都是錯誤和不邏輯地從植入我們本性中的理性第一原則中推導出來的。這些結論沒有證明的力量,這樣的論點必須是僅僅可能或邏輯上錯誤的。因此,總是存在回答它們的可能性。」
這最後的觀點並不意味著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回答所有問題;是理性,而不是理性者,是值得信賴的。劍,這個工具,沒有問題,但問題出在劍客,這個使用者身上。阿奎那的論點只是意味著沒有任何論點可以證明任何基督教基本教義是虛假的,因為它不是虛假的,虛假和真理是相互排斥的。但真理和真理不是,因為真理不能與虛假共存,只能與真理共存。所以信仰可以與理性結婚,但真理不能與虛假結婚。
值得注意的是,阿奎那的對手通常以兩個相反且相互排斥的原因攻擊他:首先,他在對人類理性的估計上太謙卑,對上帝啟示的信仰太依賴;第二,他對人類理性反駁所有可能對每一個教義的論點的能力太樂觀。但如果上帝存在,那麼我們容易犯錯的頭腦謙卑地順從祂絕對正確的頭腦是完全理性的(the humble conformity of our fallible mind to his infallible mind is utterly rational)。這回答了第一個反對意見。另一方面,如果信仰是真實的,它永遠不能被證明是虛假的,因為虛假和真理是對立的。這回答了第二個反對意見。
阿奎那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偉大事業的婚姻介紹人,即信仰與理性。當我們談論這段婚姻時,我們不是指心理行為上的信仰或相信上帝,因此相信上帝所啟示的一切,以及理性的心理行為,即理解、判斷和證明。這兩個心理行為不能結婚或交配,就像貓和狗不能交配一樣。相信和證明是二選一。如果我們可以通過理性證明一個真理,我們就不需要信仰來認識它。如果我們需要信仰來認識它,那是因為理性不足以認識它。不,當阿奎那將信仰與理性結婚時,他是在將信仰和人類理性的客觀內容結婚。是對象被兩者認識,而不是主觀的相信和證明行為。他展示了所有通過信仰知道的真理,一方面,整個基督教信仰,以及所有通過理性知道的真理,另一方面,適合於同一真實世界,沒有任何矛盾,因為真理不能與真理相矛盾。
現在,這段婚姻是一項巨大的事業,因為新娘和新郎都是巨大的。信仰包括上帝啟示的所有真理。三位一體、道成肉身、上帝的屬性、創造、上帝的預定、上帝的愛、救贖、最後審判、天堂和地獄和煉獄、教會、聖事、神學美德、神秘聯合和福樂視,罪和救贖和正義和慈悲和上帝對個人和社會的命令。整個套餐比哥特式大教堂更複雜、神秘和美麗。事實上,比整個自然宇宙更複雜。
而我們可以通過理性知道的東西也是巨大的,因為它包括,嗯,我們可以通過常識、所有科學和良好哲學知道的一切。哲學包括邏輯和方法論和形而上學、形式和物質和實質和意外和本質和存在和成為和宇宙學、空間和時間和物質和四因,和人類學、靈魂和身體和理性意志和激情和不朽和自由,和認識論、感官和智力和抽象和普遍和特別和真理的本質和懷疑論和主觀主義的駁斥,和倫理學、善惡和對錯和義務和良心和責任和四德和自然法和社會倫理和審美學和歷史哲學和政治和教育,嗯,一切。
將這兩套想法結婚起來,就像將兩個星系結婚起來。阿奎那唯一承擔這項巨大任務的原因是,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可能的,因為他知道所有真理的基礎,即上帝。正如哲學家Arthur Holmes所說,所有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他還知道,正如Chesterton令人難忘地說,人類理性不像氣球飄向天空,也不像鼴鼠在地下挖洞,而像一棵偉大的樹,根深蒂固於大地,枝條伸向天空。
現在,讓我們從這個主要論點,關於信仰和理性的普遍原則,轉移到三個具體問題,這些問題構成了阿奎那時代信仰和理性危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剛剛被重新發現,在黑暗時代失落了幾個世紀,阿奎那清楚地知道,亞里士多德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但亞里士多德在至少三個重要問題上與基督教相矛盾。首先,他似乎證明了宇宙沒有開始,而是永恆的,沒有被創造,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從無到有。第二,靈魂不是不朽的,而是凡人的,因為它是身體的形式。第三,沒有什麼叫做上帝的預定,因為完美的上帝只會知道和愛完美的對象,只知道和愛值得知道和愛的東西,那就是他自己。
另外兩個有問題的想法,都有些更技術和哲學,來自穆斯林哲學家對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創始人普羅提諾(Plotinus)的綜合。在伊斯蘭世界,哲學比基督教哲學先進了幾個世紀,在西方歐洲擁有亞里士多德和普羅提諾之前,他們已經擁有了。根據穆斯林哲學家普遍接受的新柏拉圖化亞里士多德解釋,所有人類思維的第一行為者是一個單一的智力行為,在上帝之下,在個別人類之上(the first agent of all human thinking was a single act of intellect below God but above individual human beings)。換句話說,當我們知道任何永恆的真理時,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自己的主動智力,而是從單一的主動智力中接收這些想法,這也是根據當時最時尚的天文科學,負責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天使。這裡有一個教訓,那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哲學依賴於總是需要修訂的當前科學的最新理論,無論它們多麼受歡迎。
在所有五個問題上,阿奎那都必須面對並反駁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心靈。他必須僅憑理性,而不是僅僅通過信仰斷言上帝啟示亞里士多德是錯誤的,因為那不會是婚姻,而是分離。他必須證明它,這正是他做的事情。但關鍵點是阿奎那衝進了戰鬥,而不是從中退縮。他用來贏得戰鬥的策略也很重要,當然,論點很重要,因為理性論點在那些日子裡至少被認為是通往真理的道路,就像蘇格拉底一樣,而不僅僅是勝利,就像辯士一樣。但最重要的是,阿奎那維護了信仰與理性婚姻的基本事業,免受離婚的威脅。離婚沒有發生,直到後來,尤其是在現代。
對阿奎那來說,面對亞里士多德哲學帶來的信仰與理性婚姻危機,有三個可能的回應。我們可以稱它們為「信仰主義(Fideism)、理性主義(rationalism)和綜合(synthesis)」。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三個選擇,因為它們仍然是今天我們文化中的三個選擇,儘管它們來自其他來源,而不是亞里士多德。危機顯然是上帝啟示與亞里士多德理性之間的矛盾。兩個回應,信仰主義和理性主義,在亞奎那之前幾個世紀的伊斯蘭哲學中已經出現,這兩個在我們今天的文化中也是最受歡迎的。在穆斯林世界中沒有第三個選擇,沒有像阿奎那那樣將信仰與理性結婚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穆斯林哲學家至今仍屬於這兩個陣營之一,一些基督教思想家也是如此——主要是新教徒(Protestants),但也有一些天主教徒(Catholics)。我們可以稱他們為原教旨主義者(fundamentalists)和現代主義者(modernists),如果我們喜歡含糊的口號。更準確地說,他們是非理性主義(irrationalism)和理性主義(rationalism)。
非理性主義認為依賴理性是無用的或不虔誠的,並放棄它。在8世紀的穆斯林哲學家中,阿什阿里(al-Ash'ari)和亞什阿里派(Asharites)選擇了這個選項。這是在對阿爾金迪(al-Kindi)和穆塔齊爾派學校(Muttazilite school)早期試圖使用理性解釋、理解和捍衛古蘭經(Qur'an)的反應。但阿什阿里教導說,不應試圖將哲學理性與對古蘭經的信仰結婚,其最終原因是他對意志主義(voluntarism)的神學——優先考慮意志而不是理性,不僅在人,而且首先是在上帝。即上帝的意志是如此自由,以至於它不受理性的約束,因此,一個行為只是因為上帝的意志是好的,而不是因為它的本性,我們可以通過理性知道那個本性。換句話說,上帝的意思就是正確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有依賴理性的願望,因為上帝自己是不合邏輯的。根據亞什阿里派,沒有自然道德法則是透過理性認識的。
亞什阿里派認為理性無用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說,所有自然事件都是直接和立即和超自然地由上帝引起的,而看似自然原因,我們可以通過自然理性調查,只是上帝通過純粹的力量和意志行事的機會。例如,當火燒時,不是火,而是上帝產生熱量。當我願意移動我的手時,只有上帝,而不是我,移動我的手和我的意志。這後來被稱為偶發論(occasionalism),它削弱了人類理性,既在神學和道德上,也在物理科學上。
穆斯林世界出現的另一種回答,不受歡迎於普通人,但受到精英哲學家的歡迎,可以標籤為理性主義,而不是非理性主義。這主要來自伊本·魯世德(Averroes)。伊本·魯世德對理性與信仰、亞里士多德與古蘭經的危機的回應,不是通過糾正亞里士多德,就像阿奎那做的那樣,也不是通過忽視和禁止他,就像原教旨主義者做的那樣,而是使用亞里士多德來糾正古蘭經的正統解釋。換句話說,這些穆斯林理性主義者,就像非理性主義者阿什阿里一樣,假設信仰與理性之間,作為上帝啟示的古蘭經與作為人類理性最高成就的亞里士多德之間存在真正的矛盾。而這正是阿奎那否認的關鍵假設。
在做出這個假設時,伊本·魯世德與阿什阿里不同,他根據亞里士多德糾正了《古蘭經》,而不是相反。伊本·魯世德這樣做,許多後來的基督教和猶太理性主義者,如康德(Kant)和斯賓諾莎(Spinoza),也這樣做,他們使伊斯蘭教派的真理成為內在的(esoteric),而不是外在的(exoteric),只能由精英知識分子理解,而不是普通人。他區分了三個不同的層次的人,並教導了後來被稱為雙重真理論(a theory of double-truth),或更準確地說,伊本·魯世德的三重真理(a triple-truth)——三個不同且不兼容的真理層次。
大多數人屬於他所謂的「勸誡之士」(men of exhortation),他們依靠情感而不是理性,應該給予他們意識形態、演講和修辭,而不是哲學和邏輯。群眾相信《古蘭經》並將其字面解釋,我們應該對他們和對那個解釋感到滿意,因為那是他們能做到最好的了。我們可以把他們看作是智力上三歲的孩子,他們相信字面的聖誕老人,這也是正確的,因為它讓他們更快樂、更好,他們無法理解任何比那更高的東西。
頂尖的精英少數人被稱為伊本·魯世德的「演繹之士」(men of demonstration),即能夠理解邏輯並在每個地方都要求邏輯上確定的證明,即使在宗教中也是如此。他們理解亞里士多德,他們理解亞里士多德的理由是無法被超越或反駁的。因此,他們在《古蘭經》與亞里士多德相矛盾的每個地方,特別是我們之前定義的亞里士多德與《古蘭經》之間的四個最重要的矛盾:宇宙的創造、個體靈魂的不朽和上帝的預定以及對我們詳細的個人生活的知識,以及主動智力的個體性,他們將象徵性地(symbolically)而非字面地(literally)闡釋《古蘭經》。
在這兩個類別的人之間,在宗教家和哲學家之間,伊本·魯世德將神學家(theologians)放在中間,伊本·魯世德說神學家對不確定的論點感到滿意,論點的適當性,僅僅可能的論點。這些人認為他們用推理支持了他們的信仰。但這是兒童級的推理。神學家試圖將信仰與理性融合在一起,伊本·魯世德說這只能導致混亂。伊本·魯世德聲稱他是個好穆斯林,相信《古蘭經》中的所有東西,但他聲稱《古蘭經》中的所有先知,包括穆罕默德,都被派往教導群眾象徵性的真理,而不是教導成熟哲學家理性真理,而亞里士多德比這些先知更好地了解上帝的心意。
伊本·魯世德是現代基督教的原型。唯一的區別是,今天取代上帝啟示並要求將其降至僅僅象徵性,而不是字面真理的東西,不是亞里士多德,而是至少三件其他事情。第一件不是現代科學,而是科學主義,它拒絕超自然,就像因為對女性的知識大大改進而拒絕男性生物的存在一樣。第二件是現代世俗人文主義,它捍衛人類自豪感並批評基督教的謙卑,即所有聖人的秘密。第三件,也是最有效率的,是性革命,它拒絕了猶太教和基督教4000年來在性方面共同的道德哲學。
西方在阿奎那時代教導本質上與伊本·魯世德相同的哲學家是Sigur of Brabant,他教導了所謂的「雙重真理」理論:一個命題,如亞里士多德對創造、預定和不朽的否認,在哲學上可能是真的,即使在神學或宗教上可能是假的;相反的命題,創造、預定和不朽的現實,在神學上可能是真的,在哲學上可能是假的。對信仰來說是真的,但對理性來說不是。換句話說,真理是相對的。所以哲學家和神學家都有權說:「好吧,那是你的真理,但不是我的真理。」這不是13世紀的古老異端。在世俗精英中,這是一種非常現代的正統。
阿奎那一貫有禮貌地,並竭盡全力在許多對手的錯誤中找到一些真理,但他對這個想法的態度不僅是不妥協的,而且是聲音很大的,甚至是個人化的。因為在穆斯林世界沒有阿奎那,原教旨主義的非理性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理性主義是唯一的兩個選擇,原教旨主義成為大多數穆斯林的主流正統,至今仍如此。但很大程度上因為阿奎那,雖然不僅僅是通過他,主流基督教哲學走出了中間道路,一種替代方案,既接受理性又接受信仰,並使它們和解,綜合,結婚。這就是為什麼我讀了阿奎那的長篇引文,因為它捍衛了整個中世紀基督教思想主流事業的基礎信仰:所有真理都來自一個上帝,他不會欺騙任何人,也不會向兩個不同層次的人類教導相互排斥的真理,也不會用他嘴的兩邊說話,而是一個上帝,是所有真理的唯一作者和權威。最終的問題不僅僅是關於信仰和理性,關於人類如何知道真理,而是關於真理本身和關於上帝,因為上帝是真理。阿奎那是上帝的偉大戰士,在思想的世界中的聖米迦勒大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