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0鎮長周記|西市場
大家好,我是苑裡鎮長劉育育。
上週,我前往台南觀摩有「台灣最美古蹟市場」的西市場,非常有啟發,帶著滿滿的收穫回來苑裡,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這一座古蹟市場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故事。
我會過去西市場參訪的起因和場合,是因為今年的 #台灣設計展 選在台南市舉行,主題「是台南,當是未來」,以此呼應台南作為台灣歷史起點的地位,融合當地文化遺產、工藝與現代設計,以及這座城市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展現了對未來的探索。而其中,最讓我期待的,就是作為主展區的「西市場」,在修復再利用工程後的首度完整亮相。
「西市場」這座古蹟,位於台南中西區,最初建於1905年,曾是南台灣最大菜市場,也是臺南第一個官設公有的消費市場「台南市場」。
1911年颱風毀損了當時木構造作為建築主體的市場,而原地重建時,改採鋼筋混凝土結構重新修築,並名為「西市場」,這個名稱也一路沿用至今,當地人也喚作「大菜市(Tuā-tshài-tshī)。
這座市場見證了日治時代台南商業的繁華,隨著產業變遷,西市場的輝煌漸漸退去,曾在1990年代周邊海安路地下工程受到衝擊影響到生意,蕭條沒落。在文化部支持、台南市政府的推動下,市場古蹟本體斥資1.9億元,修復完成;市政府另外投入約1.7億經費,改造西市場周邊側賣店、魚漿製麵區、古蹟內部裝修及西市場光環境等周邊環境整修工程。
這個結合傳統和創新的市場街廓設計,共計榮獲7項國際獎項的殊榮,並得最美古蹟市場的稱號。
而西市場修復再利用工程完成後,讓帶有馬薩式屋頂、老虎窗建築特色的「L型本館」還原昔日風采,而重新造市的軟體活動,則讓市場成為鎂光燈焦點——透過在地商家、在地居民和策展團隊的共同參與和營造,重新喚醒大家對西市場的記憶,也讓大家穿越時空,看見百年市場的前身今世、展望未來。
▌#展覽兩大軸線,「吃」與「穿」的巧思:生活與設計的融合
在這次台灣設計展主展區之一「踅台南・造市場」中,設計師將生活中的「吃」和「穿」這兩個生活主題融入展覽中。
「吃」的展覽軸線,結合當地知名酒吧、甜點店一起開發屬於台南風味的調酒和甜點,以相當具有風土意識的沿海、平原到丘陵作為座標,透過田野研究與採集、從溯源到輸出,令人驚豔的有——牛肉湯雞尾酒、東山桂圓冰淇淋麵包。
此外,「衣」的展覽軸線,設計師結合在地意象如「火燒蝦」、「魚塭」、「龍眼」等在地關聯語彙打造出品牌視覺,讓西市場作為布市的身份凸顯而出,也讓市場建築空間再度化身成當年摩登時尚的展覽台,展現出日常生活中的無限可能性。
▌#設計的力量——傳統與未來的共鳴
走在西市場的每個角落,透過觸摸、觀看和感受那些傳統與創新交織的展覽,我深刻體會到一座古蹟市場與當地文化的深層連結,可以帶來的力量,以及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啟發。
非常感謝 #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謝仕淵 百忙中抽空,還有文化局同仁與各策展團隊的熱情導覽,讓我看見文化、理想與城市發展交融的圖像,將一個地方的過去、當下與未來描繪得如此生動。也很開心與同樣來觀展的高雄青年局局長張以理及其團隊交流。
聽說西市場已沉寂多年,此次透過台灣設計展的重新開市,不僅打開了市場空間的無限想像,未來也將交棒由台南市政府市場處接手經營,讓攤商重新進駐,並發展更多元的行動方案。
我們的苑裡鎮和苑裡市場同樣擁有珍貴的歷史資產。苑裡市場雖不是古蹟,但部分建築體經苗栗縣文資大會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未來苑裡市場重建,我們是否也能在保存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既滿足現代商業需求,又兼顧歷史修復和在地故事的敘說?
看著西市場重新開市、台南街頭隨處可見的設計元素,讓人們漫步其中、自由參與,這種方式拉近了人與設計的距離。我們是否也能舉辦類似的活動,邀請更多人走進苑裡鎮,發現這座小鎮的美麗與經典?
這次從台南回來,讓我更加堅信,傳統與創新並行將會是我們地方發展的新道路。期待與大家一起分享更多創意和靈感,讓我們的家鄉煥發出全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