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自己在学习
学习无处不在
说到学习,人们通常都会联想到学校生活,一群人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讲台上的老师或者教授讲课。
然后几十节课以后考试,通过,算是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是这样度过的,因为大人们那时候告诉孩子们,学习好就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能度过理想的人生。
但是最近流行起了机器学习。
所谓机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先筛选好一大堆数据,然后输入一个复杂的算法里面,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再给它输入类似的数据,机器就能按照学习出来的模型,推算出新的结果。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学习这种行为无处不在。如果按照机器学习的标准看待人类,那么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睁开眼就源源不断流进大脑的视频信息、两只耳朵里接受的音频信息、全身肌肤每时每刻的触觉、鼻子的嗅觉。
所有的这些信息都在不停输入大脑,更新人们都记忆,因此人只要活着,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打游戏的人,在学习游戏技巧,增强反应速度和肌肉记忆。
看电视剧的人,在学习剧情中的人物关系,积累生活中与他人的谈资。
睡大觉的人,在睡梦中无意识地进行生活的整理,一种无监督学习。
约朋友出去吃饭的人,在学习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技能,社交技巧。
机器学习用的是人工神经网络,而人类的大脑是一种生物神经网络。
「人们组合了视频、音频、动作和化学信息,把这个神经网络连续训练了几十年。」
一波三折
说到学习,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这个自信曲线。网络辩论里,这个曲线时常被用来攻击自信心过剩的对手,证明他们其实什么也不懂。
把上面的曲线求导,就得到下面的曲线。
在游戏业界,人们一直在追寻让人们得到快乐的方法。
而其中一个结论就是,游戏规则要容易学习,让人得到正面的反馈,并且持续给予玩家这种刺激,玩家就会得到快乐。
这个规律,恰好和这个求导的图重合。
在学习的第一阶段,人们的自信值上升非常快,因此感到非常快乐;
在到达顶峰之后,人们骄傲自满,但骄傲自满的同时经常也就是很多人停止学习的时候;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学习变得收益很小,甚至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懂,收获是负值,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就放弃了;
到最后的第三阶段,人们从绝望之谷中走出来,虽然学习效率很低,但至少是有收获的,因此能坚持过第二阶段的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而到了后期,虽然学习仍然有少许的正面反馈,但生活中给人更大的正反馈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比如人们身边放着手机的时候,别说学习,哪怕在同时玩一些相对低收益的游戏,也自然就会在高反馈值的手机的吸引下转移焦点
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学习那么有效,因为在这个阶段里,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把所有其他的正反馈全部消灭掉,让学生们别无选择,只能渴求那一点点微小的收获。
三分钟热度
有些人喜欢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人们之所以有兴趣,只是因为学习过程能带来正面的反馈而已。那只不过是在曲线的第一阶段里,由于学习见效快而产生的错觉。
在第二阶段里,学习是负反馈的。
这些人会发现自己的自信不过是狂妄,自己学到的东西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完全无法和他人相比,学了半天实际什么都不懂,从而迈入绝望的地狱。
到了面对大量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无论几千次仍然失败的尝试,数百万字的背诵全文,几百篇不知有没有用的论文,阅读杂乱无章的源代码,以及做了这一切都无人认可,毫无回报的时候,所谓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人们管这叫三分钟热度。然而,三分钟热度是最常见的,所谓的兴趣本来就只能持续三分钟罢了。
在第二阶段学习坚持下来的人,从来都不是靠兴趣。有些是开着直播希望他人关注,有些是为了靠着排行榜的名次出名,也有些人是在社交圈里得到认可,靠社交认同说服自己继续努力。
更多的人是为了学校毕业,或者为了工作而学习,支撑他们学下来的动力是一份工作的工资诱惑,以及对应的失业贫困的恐惧。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学习,是业余和职业的差距。
一个东西对一个人有兴趣,就会对一百万个人有兴趣。既然对一个人能产生正反馈,就能对无数个人产生正反馈。但是这些只有兴趣的人,全都只会停在绝望之谷的面前。
把一件事当成职业来做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做事是为了钱,为了生存,哪怕是每天重复的枯燥无味,哪怕是背诵一百万字,也要顶着恶心做下去。
由于世界上的人实在太多了,金钱却总是稀缺,因此只要有市场需求,总有无数的人为了利益,顶着负反馈也要抢着努力。
只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兴趣爱好者是完全找不到工作的。
最好的老师不是兴趣,而是利益的诱惑和死亡的恐惧。
兴趣会随着曲线的前进而失效,只有利益和恐惧能带领学习者渡过绝望的深渊。
纳什均衡
现代社会里,人的数量远远超出生产产品需要的数量。因此,所有职位的难度都被提升到了无限高。
就算是去送快递,也需要骑自行车的速度够快,送货够精准,否则在严苛的规则下面不仅挣不到钱,还要赔上不少。
那些不靠体力的职位,则是需要大量的第二阶段学习,也就是无趣学习。
由于竞争强度已经是无限高了,只是学会需要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必须比其他竞争者做的更好。
找工作的人都深有体会,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
做得好与做的比其他人更好,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就像是打通人机,后者则像是在整个服务器里成为王者。
所以,这个社会里大量的人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你学习一天,他学习两天;你学习一个月,别人学习一年。
并且,这些学习都是第二阶段的无趣学习,枯燥乏味,只有靠工资的诱惑才能勉强让人在这种痛苦中坚持下去。
直到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这种竞争性学习里之后,才勉强有最小的机会打败所有的竞争者,成功吃鸡,赢得一份工作。
其他人在整个行业被填满之后,什么工作也找不到,只能黯然转行,长久而痛苦的学习时间付诸东流。
直到最后,他们都以为一切怪自己不够努力。
哪怕是成功找到工作的那些人,成功击退竞争者之后,学的东西也没有用了,最后还是只能去拧螺丝。
每根螺丝都是打败了一百颗螺丝的强者。
血本无归
但是,人们还是不得不学习。
因为长年以来的教育已经把人们教出了焦虑感,一天不学习就浑身难受。
但是,学习又如此痛苦,如此的毫无用处。
即使毫无用处,人们也不得不学习,因为不学习很快就会被社会抛弃,失业,负债,然后悲惨地死去。
即使学习了,也仍然毫无用处,因为哪怕搭上自己所有空余时间去学习,也没有变强,仅仅是勉强不被抛弃而已。
于是,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在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地学习。
有的人学习书本知识,有的人学习社会知识。有的人在网络上学习,有的人在工作中学习。有的人在快乐地学习,有的人在痛苦地学习。
结果,高中生熬夜拼命学习了三年,把相同的课本知识翻来覆去全文背诵了十几遍,却只能考上一个二流学校。
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所有专业考试,出去社会面试,发现自己只能在一个天天加班到深夜的公司里拿到仅供生存的工资。
社会人在公司学习了数年、数十年的专业知识,然后公司倒闭,出来发现由于年龄过大而没有公司还会聘请,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投资人学习了无数的金融学、传播学和数据科学,结果还是在一次崩盘中赔光自己的积蓄,黯然离场。
游戏玩家苦练了三年游戏技术,只发现服务器里的对手水平也水涨船高,不得不换个游戏从头开始。
电视剧观众对每个剧集、每个演员的个人信息倒背如流,但十年后当年的明星都已经过气,这一切已经不能当成社交话题。
学音乐的人从一级苦练到十级,却发现社会中压根不可能靠音乐获得任何收入,连吸引异性都随着潮流的改变而变得不可能。
而那些学美术的,今天还在网络上重画美少女战士,从一切流量聚集到少数神画师的世界里尝试找到可能并不存在的自己的位置。
一切都毫无卵用。
假装自己在学习
在这样的世界里,最好的做法或许是假装自己在学习。
所有的学习都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学到不想学了就换一个主题。
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效果的,但是不会为此焦虑悲伤,因为本来就是为了快乐才去学习。
无需担心他人认为自己三分钟热度,因为三分钟热度就对了,否则只是浪费自己的心情毫无收获而已。
更无需担心学习之后没有长进,反正做什么都没有用,还不如好好快乐一番。
像这篇文章一样的写作,也是这类学习的一种形式。
学习了文字组织的形式,练习了辩论的方法。
当然不会有什么人会为这样的文章叫好,但是那不重要。
因为,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就和学习令人快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