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正宜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接棒家族----原來一切都是因為愛

正宜
·
·

小咪的生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小咪對她幾乎沒什麼印象,對媽媽的記憶只有她留下來的照片。爸爸後來再娶,但不久就把她丟給繼母,自己跑到巴西追夢去了。繼母帶著小咪改嫁一個年紀大的有錢男人,但可能是覺得生活太沉悶無趣,繼母常常離家出走,丟下孤零零的小咪在陌生的豪宅中,偶而回來的繼母,居然宣布自己愛上一個年輕的男人,要跟他結婚,於是小咪只好跟著繼母,再換另外一個父親,和新的繼父開始新的生活。原以為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沒想到小咪國中的時候,繼母又忽然失蹤………….


故事說到這裡,你一定覺得小咪的身世坎坷,從內心對小咪深深感到同情。但這只是事情的表象。只看見事物的表面,你很容易會對所看見的有膚淺的解釋,覺得小咪的繼母是一個愛慕虛榮、思慮短淺、自私自利的女人,而小咪的生父更是一個為了夢想拋棄家人的傢伙,但是,你會發現,這些都只是你從某一個狹隘的角度所做的解讀。


幸與不幸,是否能光從客觀的事實去做認定呢 ? 如果一個人像一般正常人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是否就一定是幸福的,而小咪有兩個媽媽,三個爸爸,是否就是不幸的呢 ? 像拖油瓶一樣被丟下的小咪,是不被愛的嗎? 這個故事讓讀者重新去思索,什麼是家人的定義。


家人是否僅限於以血緣串起的關係 ? 沒有血緣的親子,是否永遠也比不上血肉相連的親生子女呢 ? 接棒家族這個故事之所以感動許多讀者,或許是因為,裡面所描述的親情,超越了血緣關係而存在,因此更能夠溫暖人心。


真實的故事其實是這樣的 : 小咪的繼母在結婚前就知道自己因為身體的因素不能夠生育,所以把小咪當作自己親生的孩子疼愛,為了讓小咪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才嫁給有錢的男人,但是因為自己身體的狀況越來越不好,為了讓小咪不要失去所有的親人,所以改嫁給一個年輕的男人。後來在小咪國中的時候,因為舊疾復發,為了不讓小咪再次承受失去母親的痛苦,她離家出走,獨自養病。


原來,一切都是因為愛。


小咪是被愛的,到巴西去的父親一直都在找她。兩個繼父也都很疼愛她。繼母所做出的那些跳脫常理、無法理解的事,也都是努力地想著,什麼對小咪最好?而做出的決定。一般人只有一對父母,但是小咪總共有五個父母,她所擁有的是一倍以上的愛。


雖然我覺得繼母的不告而別,好像不是明智的決定,因為家人不就是在各種的情況之下都彼此扶持,患難與共嗎 ? 可是因為她的動機是出於愛,於是就可以理解,可以原諒了。


聖經上有一段經文說 :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言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意思就是只是很吵而已),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意思是所有這些都無法增加我的價值),

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不管做出多麼偉大的善行,如果不是出於愛,可能動機只是優越感和成就感而已。


愛是一種能力,需要[恆久忍耐,又有恩慈],能夠體會、接納別人的軟弱,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一個內在有安全感的人,才有能力給出愛。愛是[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愛需要一個人有信念,並且能堅持到底,愛[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愛有能力能掩護別人的過錯,不管是那個人的優點,連缺點也一併接納。愛並不是規定該怎麼做的法則,而是一個人的內在狀態。也就是說,我們是能夠給予愛的人,或者是,我們是無法給予愛的人,這兩者之一。


如果內在是無法給予愛的人,不管付出的再多,最後也會變成情感勒索。


如果內在是無法給予愛的人,即使再怎麼犧牲奉獻,都只是為了道德的優越感,動機仍舊是自私的。


我也是為人父母之後才知道,人並不會因為成為父親,或成為母親,就自動成為一個可以去愛的人。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接棒家族]裡小咪的第二個繼父森宮壯介一樣,莫名其妙地突然被賦予父親或母親這個身分,然後才手忙腳亂地勉強扮演著父親或母親這個角色。扮演一個角色,或許沒那麼困難,但是給出愛,就需要內心的真實成長。


也就是說,在努力要給予愛的時候,才發現內在是一個無法給予愛的狀態。


我在想,會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呢 ? 長大以後才發現,愛不是一種感覺,也不是一種責任,而是關乎[我是誰]這件事。


我是否是一個能夠去愛的人。


要擁有內在的安全感,我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就像小咪一樣,在進入到婚姻,與所愛的人進入更進一步的關係之前,她需要回到過去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知道自己是被愛的,而不是被遺棄的。


愛需要對自己先有真實的了解與接納,因為這樣,才有能力去了解與接納對方真實的樣貌。否則,我們會將自己生命中的缺憾,和那些錯誤的期待,放在所愛的人身上,這樣的愛常常帶著傷害。


但是不曾活在愛裡面的人,要怎麼知道如何去愛呢 ? 從來不曾被了解和接納的人,要怎麼去給予他從來沒有得到過的了解和接納呢?


事實是,我們無法給予自己從未得到過的東西。


小咪如果不曾從自己的父母,從自己的繼父母身上感受過愛,她可能會將情感的依存關係,或是情感的投射,當作是愛的替代品。或是為了不失去對方的愛,而喪失自我。在愛裡面的種種傷害,原來都是因為我們其實不知道愛是什麼,而盲目地追求。


慾望的滿足,是愛嗎? 只為了不要孤單,是愛嗎? 想要從關係裡得到自己的價值與身分認同,是愛嗎? 為了彌補過去的傷痛與遺憾,是愛嗎?那個我們都太脆弱而無法直視的現實是 : 其實我們都是如此欠缺愛的能力。


我再說另外一個故事,只是這個故事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真人實事。從前從前,大約兩千年前,有一個宗教領袖,他十分地受人景仰,不只是因為他所傳的道理常常使人深受感動 (就連那些被瞧不起的社會階層,都在他所講的道理中,得到安慰,感覺到盼望),而且他身上有一種奇妙的能力,只要靠近他的人,有疾病的都會得到醫治,癱瘓的人忽然恢復行走的能力,啞巴能夠開口說話,瞎眼的可以看見,最誇張的是曾有人目擊他使被埋在墳墓裡三天,都已經開始腐臭的屍體復活。


當時的人將盼望都放在這個神奇的宗教領袖身上,期待他能為他們將侵略的外族打敗,為他們建立一個強盛的國家,期待他憑空變出許多食物來給他們吃,即使不用工作也不怕挨餓,期待他來醫治他們一切的病痛,解決他們人生中一切的問題。有一次在一個很重要的節慶中,他們看見這個宗教領袖進城,興奮地夾道歡迎,將樹枝與衣服鋪在地面上,大聲呼喊他們的救世主,可見當時他的聲勢和人望有多麼高。


但是沒過幾天,這個宗教領袖的團體裡起了內鬨,有人控告他犯了當時的宗教律法,於是這個宗教領袖被手無寸鐵地抓起來,為了不引起騷動,半夜緊急進行審問,到了天亮,就和另外兩個死刑犯,一起被帶到刑場處死了。


眾人所期待的,那能夠拯救世界的能力蕩然無存,在十字架上的這個人,赤身露體,全身是被鞭打的鞭傷,看起來比一隻過街老鼠還脆弱。那個被擁戴的,被期待要拯救世界的救世主到哪裡去了? 他為什麼看起來一點能力都沒有? 為什麼他連自己都拯救不了?


有幾天的時間,整個城裡風聲鶴唳,因為傳說要追捕剩下的邪教黨徒,那些原本風風光光跟在救世主身邊的教徒跑的一個不剩,他們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景仰的老師被釘在十字架上斷氣,什麼事也做不了。老師已經死了第三天了,他們全部躲在其中一個人的家裡,唉聲嘆氣,擔心受怕。


奇怪的是,這些門徒們在第三天過後,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就像他們的生命忽然經歷了一件改變他們一生的事件,他們的眼神裡不再是驚恐,而是驚奇,和過去未曾有過的盼望。他們還是東躲西藏,但是開始有謠言說,那個宗教領袖並沒有死,他在第三天時復活了。


復活?你是說,他像木乃伊一樣,自己走出墓穴嗎?有的人聽了捧腹大笑。他們親眼看見他斷氣,死人怎麼會復活?


故事是這樣的,當這位叫做耶穌的人,他在被釘上十字架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將會被陷害、被殺,但是他明明知道自己將經歷這些痛苦,還是選擇順服這條道路,因為他知道當他被釘十字架,在十字架上斷氣時,他所受的刑罰,能夠代替所有人的罪,一起死去。


在十架上的耶穌,他所想著的,也是對我們的愛。一切都是出於愛。雖然這個世界的人,還以為他像手無寸鐵的弱雞一樣被殺,但是這個故事的真相是,他為我們的罪受刑罰,代替我們而死,然後,也為著我們復活,讓所有相信他所完成救恩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於是那些親眼看見耶穌復活的門徒,看見了永生的盼望。對於後來那些雖然沒有親眼看見耶穌復活,但是相信他所成就救恩的人來說,他們發現了一件重要的真理 : 原來自己是被愛的。


有一個人為了愛他們,忍受被冤屈、被鞭打、釘十字架的痛苦。原來一切都是因為愛。


什麼 ? 耶穌 ? 我又不認識他 ? 你說他愛我 ? 為我而死 ? 這故事太誇張了吧 ! 如果你這麼想,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耶穌是兩千多年前的猶太人,離我們超級無敵遙遠,你會覺得他是一個陌生人,這也是很正常的。


問題是對於耶穌來說,你並不是一個陌生人,他已經認識了你很久很久了,現在你才發現這件事,一定覺得非常震驚。要怎麼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呢 ? 證實的方法,可以從聖經關於耶穌的記載去找線索,還有因為耶穌既然現在還活著,直接問他本人也是可以的。透過禱告,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連絡耶穌。


這樣,或許你和小咪一樣,也會發現一個關於自己身世的,截然不同的故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