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兇12夜》La Nuit du 12

Alfredo
·
·
IPFS
·
本屆凱薩獎最佳影片得主,改編自法國真實謀殺懸案,女孩克拉拉深夜返家途中遭人縱火身亡,新接任隊長的警探約翰帶領團隊追查兇手的身分,卻發現女孩過往情史豐富,每個前任男友看似都有嫌疑,卻無法找到證據定罪任何一位。三年過去,真相或將石沉大海。

《追兇12夜》La Nuit du 12
導演:Dominik Moll

(本文有情節透露)

本屆凱薩獎最佳影片得主,改編自法國真實謀殺懸案,女孩克拉拉深夜返家途中遭人縱火身亡,新接任隊長的警探約翰帶領團隊追查兇手的身分,卻發現女孩過往情史豐富,每個前任男友看似都有嫌疑,卻無法找到證據定罪任何一位。三年過去,真相或將石沉大海。

有人說故事圍繞在女性死者的謎團就像是法國版的《雙峰》,未解懸案的遺撼也像是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或大衛芬奇的《索命黃道帶》,但法國人拍的犯罪偵察故事,刻意不走類型片的風格影像與峰迴路轉,反而往小處著眼,拍成充滿山區地景風貌與警隊辦公日常的寫實心理劇。電影以大量帶著社會觀察意味的訪查審問所組成,女孩身為被男性「獵巫」的受害者,警探必需猜測她的每段情史能引發多強的恨意與殺機。然而每個對罪犯的揣測落實在日常現實中,都像打著空氣一般沒有著落。每位嫌犯都像對死者漠不關心,可能的謊言與妒恨都成了想像與虛構,只剩下謀殺與屍體是真實的。

這故事就像是當代性別政治下所謂「進步」男性的性別焦慮,男主角約翰盡最大的努力謹慎展現對女性受害者與其親友的同理與不妄下道德批判,然而矛盾地,他卻必需本著專業去惡意想像每個人包括受害者所隱藏的動機。一幕克拉拉好友哭訴克拉拉正是被如警探這般「男性凝視」所害死的,反讓約翰陷入了更深的刺痛與焦慮。甚至和主角搭擋的老警察還更像是傳統的正派男性,因女性受害而痛苦,因男性暴力而憤怒,但這兩位一冷一熱警察的憤怒卻找不到出口。一度老警察想栽贓家暴前科男為兇手,但嫌犯的同居女友堅持她的不在場證詞,直說「你們不了解他,你們什麼都不知道」。

警隊中不乏有男性同仁認為克拉拉的死一部份是自找的,但這些聲音在電影中被低調的處理,與其說是做為被批判的男性歧視觀點,這些言論更多是為了突顯主角自命清高下面對真實謎霧的無力,與對當代男女關係的無法理解。電影不斷呈現兩位男性主角生活中的「禁慾」及「性挫敗」,包括約翰的獨居、失眠與在自行車場不斷地繞圈子騎車,以及老警察被妻子拋棄即將離婚的痛苦,就是像是某種男性「心理閹割」的側寫。然而這些情緒並沒有被直接利用做為推進情節戲劇的材料(最近的例子如《分手的決心》),沒有任何報復、自我證明或救贖的旅程能被完成,而僅只是停留在角色狀態的描寫,呈現一種生活與時間的綿延。

電影以這群男性警探歡送前任隊長的退休做為開場,即暗示出電影關於時間推移的主題。而故事後段時間來到謀殺案的3年後,老警察已經離開,警隊加入了一位年輕女警,並且在新任女法官的堅持下案件被重啟偵辦。性別權力的轉移似乎帶出新的契機,但電影並沒有藉此指出謎團可能的答案,僅是為了表達時間帶來改變的可能。在此電影透過女警的口中道出可能是本片最宣示性的台詞:「女性被男人謀殺,並由男性警察負責追兇,一個純然男性的世界。」

女警角色的出現,正表示這樣的封閉結構已經開始鬆動。然而,雖然她不是傳統類型片中被慾望或被拯救的女性角色,卻也很難說她不是一個另類的政治救贖象徵。但這部片畢竟還是關於謀殺世界裡焦慮且轉變中的男性,讓電影收在一個混合著遺撼與勉強,卻仍然正向的結尾。

(2023/5/10)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lfredo網誌Blog on Cinema的作者 業餘影評寫作者 Cinemagoer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