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当灵性绘画遇上佛教心理学|李洋
李洋 心灵自由 2018-05-11
撰文:李洋(中央美院副教授)
大约在2010年,我初次结识了《踏上心灵幽径》这本书。这是一本结合了人类灵性修行传统与现代心理学理论及实践的集大成著作。由于之前多年我也恰好有过对于心理学学习,以及佛法修习虽非专业,却也历时颇久的种种经历、体会、教训与困惑,一翻开这本书,其中对于当代人在灵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跌宕起伏,出人意表的复杂经验竟有着如此完备而深入的描述与探讨,且配合着大量的实际例子与实修指导。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是国际当代为数不多的整合了佛学、禅学与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灵性导师之一。他虽然是个美国人,书中举出的很多例子来源于“西方社会”,(也有大量东方修行人的事例,无论在家,出家),然而那些人们的境况与遭际,奋斗与成就的形式,竟与我在一个社会主义的,东方国家里所闻所见,亲身所感的一切,如此的具有相似性,共同性。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教益是:所谓无我的境界,是要建立在健康、充分、完整发展的自我基础上的。
由于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在关于身体、思想、精神、灵性、社会、审美等个人成长方面的诸多困惑,因此我对它可说是爱不释手,一读再读。直至其中的一些词句在深深的感动之中,产生了鲜明的画面。我便产生了一种冲动,想要将它们描绘出来,于是也就这么做了。
对于一本书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便会有一千种关于它的联想与理解,包括图像与画面上的。因此这些画虽然直率真诚,却也仅仅代表我个人对它极为粗浅的一些认识与感受,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教。
以下便是这些画作。

我接受了 “良好的教育”,也进人“常春藤联盟”大学, 身边有许多聪明和有创意的人,他们虽然拥有成功的事业和知性的成就,但许多人并不快乐,使我清楚看到:才智和在世间的地位,与快乐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太大关联。这点在我家就明显得令人心痛。即使在我寂寞和困惑的时候,我也知道必须往别处去寻求快乐,于是我转向东方。——《踏上心灵幽径》p04

我看到许多学生误解灵性修行的真意,许多人希望用它来逃离自己的生活;许多人就像我一样,曾经用它的理想和语言来逃避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困难;许多人进入寺院、教堂和道场,只为了寻求特殊的效果。——《踏上心灵幽径》p06

我们需要的能量、承诺及勇气,并不是要我们逃离生活,或用任何物质或灵性的哲学来掩盖它。我们需要勇士的心来直接面对自己的生活,包括各种苦痛和限制、快乐和可能性。——《踏上心灵幽径》p0 9

仔细审视每一条道路。只要你认为需要,就尽可能多试几次,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而且只问你自己。这是只有非常老的人才会问的问题。我的恩师曾经对我提起,但我当时太年轻、太血气方刚,无法了解它的道理。但现在我可以理解了。我现在要告诉你这个问题:”这条道路是否有一颗心?“如果有,就是好的道路;如果没有,就是无用的道路。——《踏上心灵幽径》p012

当我们问:“我是否依循了一条心的道路?”会发现没有任何人能明确地为我们界定什么是应该走的路。相反,我们必须让这个问题的神秘和美丽在我们的生命中回荡。然后,内在某处会有答案出现,了解也油然而生。如果我们静下来,深刻地倾听,即使只是片刻,也将知道自己是否依循了一条心的道路。——《踏上心灵幽径》p012

直接与心对话是可能的,大部分的古老文明都知道这点。我们可以像对待好友般,和自已的心对话。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太忙于日常琐事和想法,因而忘了花时间与心对话。我们向心询问目前的道路时, 必须检视自己选择的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时间、力量、创造力与爱放在哪里?我们必须不带感伤、夸大和理想主义,来检视自己的生活。我们的选择反映出自己最重视的价值了吗?——《踏上心灵幽径》p012

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惊人或伟大的事,而是人与人彼此触动的片刻,是我们以最用心和关怀的方式待人的时刻。这种简单而深刻的亲密关系是我们都渴望的爱。这些触动和被触动的片刻可以成为心的道路的基础,它们以最立即和直接的方式发生。——《踏上心灵幽径》p014

在生活的压力和复杂之下,我们也许会忘记内心最深的意图。但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时,最常问的通常不是:“我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我写了多少书?” “我建造了什么?”或其他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陪伴一个知道自己死期的人,你会发现他的问题非常简单:“我是否好好爱过?”我过得充实吗?“ 我学会放下了吗?”——《踏上心灵幽径》p014

当我们看见生命的珍贵与短暂,放下就成为灵性修行的核心议题。我们需要放下时,如果还没学会这一点,就会受到很大的痛苦,而我们走到生命尽头时,可能需要经历所谓的速成课程。我们迟早必须学会放下,允许不断变化的生命奥秘穿透我们,不感到害怕,也不会想留住或抓紧它。——《踏上心灵幽径》p015

当我们想要好好地爱,并充实地生活时,就会看到自我的依恋和恐惧限制我们的方式,也会看到许多打开心扉的机会。——《踏上心灵幽径》p015

全然去爱和好好生活,需要我们最终能体认自己并未占有或拥有任何东西,包括我们的家、车子、所爱的人,甚至我们的身体。灵性的喜悦和智慧并不是来自拥有,而是来自开放的能力、全然地去爱、在生活中自由前进。——《踏上心灵幽径》p016

这个课题是不能拖延的。有位伟大的老师如此解释:“问题就在于你以为自己还有时间。”但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当我们知道这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年、最后一周、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们会怎么生活呢?——《踏上心灵幽径》p016

有时需要极大的冲击,才能唤醒我们与自已道路的联结。——《踏上心灵幽径》p016

心的道路也包含我们独特的天赋及创造力,心的外在表现可能是写书、造建筑物或为他人服务,也有可能是教学、园艺、烹饪或演奏音乐。不管选择什么,我们对生命的选择必须根据自己的心,我们的爱是所有创造和联结的能量来源。如果我们的行动没有与心联结,即使是生命中最伟大的事也会变得枯燥、无意义和乏味。——《踏上心灵幽径》p018

你看,这是行不通的。其实人需要的并不是诺贝尔奖得主,而是爱。你认为人是如何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呢?想要爱,那就是方法。非常渴望爱时,就会花所有时间工作,成果就是诺贝尔奖。它只是种安慰奖。——《踏上心灵幽径》p018

尚未觉醒的心灵很容易制造战争来对抗事物的本来面貌。要依循一条心的道路,我们必须了解内心及外在制造战争的过程与始末。战争的根源是无知,若缺乏了解,我们很容易就被生命中瞬间的改变、无可避免的失落、失望、老化和死亡带来的不安全感所惊吓。误会会让我们对抗生活、逃离痛苦,或紧紧抓住永不能让人真正令人满足的快乐和安全感。——《踏上心灵幽径》p023
李洋画梦
2015年7月15日 于望京梦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