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雪杉非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RemNote

雪杉非狐
·

又是好久没来,杂事缠身并不是理由,懒才是主要原因。

这周小朋友闹着去姥姥家,于是有了一周空闲时间,周一周二都改作业,今天本来打算改论文,但早上又有填表,于是士气又消散了,不想干正事,书也不想看。只好研究一点工具问题,假装在干点什么。本来想研究一下网上很火的 Roam Research 和我用了几天的 Obsidian 究竟哪家强,结果在 YouTube 上发现了个专门讨论笔记软件的博主 NotesWithRen,进而发现她最新推荐的笔记软件是 RemNote,于是开始新一轮试用。RemNote 的功能呢,逻辑是可以无限分层,这比 OneNote 或者 Evernote 要更方便,常用语法和快捷键比 Obsidian 容易学习,界面(或者说功能)比 Notion 简单,添加卡片比 Anki 省事,同时能满足我做笔记和记单词两大需求,还免费(这是最终我没有用 Roam 的一大原因),可以说非常完美了。界面当然不如以上各种有名的笔记软件好看,但是和 Anki 比起来已经不错了。还有一个优点:墙内可用,不知用的人多了之后会不会像 Notion 一样又被墙掉。

由于研究软件,又翻看了两本相关的小书。首先是 Scott Young 2008 Learn More, Study Less,在豆瓣看评论,说汉译《如何高效学习》自己发挥过远,原书前面是针对考试,于是听从建议从英文版170多页看起,虽然意思不大,但是有一点觉得很可以借鉴。在讨论每周和每日计划的时候,书里说你应该完成计划列表的内容,但是还有一个重点,”but no more than this list“。这半句话给我震动最大,因为我的计划完不成通常都是因为随时会有杂事,还会有新的想看的书,左看右看就把原计划打乱了。但如果能够坚持先完成现在的清单,把新的放入 waitinglist,对时间安排来说可能会更好一些(对开学以后的备课时间安排来说可能就更好了)。这本书其他的没啥感觉,大概它的目标读者主要是大学生,我已经超龄了。

另外一本 Sönke Ahrens 2017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好像是在看 Remnote 教程时候看到的。这本书比上一本感觉有用多了,虽然没有发现汉译,但是词汇量不大,可以推荐给学生,特别是 bottom-up 的方法感觉太重要了。上学期讲课,不停地有学生要求我讲一个文学史的框架出来,最近集体填表,发现同事都是先填上表,然后再找支撑材料,这都是 top-down 的表现,再联系到学院以及以上各层的各种管理,简直没有人用 bottom-up 的方法来干任何事情,怪不得我一个实验科学出身的人各种不自在。

于是顺手在 RemNote 里写了下学期另一位老师邀请我上论文写作指导课可能可以讲的四方面内容,感觉这个软件我还可以一直用下去~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