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書窩|工作,不再倦怠

■ 書名
工作,不再倦怠:「倦怠」不是宣告末日的來臨,而是開啟新生的大門
■ 觀點
倦怠感所傳遞的訊息
這本書真正想傳達的概念是,倦怠感包含了心靈、精神和身體的狀態,當一個人已經走到人生某個階段的盡頭,自己卻渾然不覺。
倦怠感就是告訴我們,你最好聽聽你的靈魂想要什麼,那是你沒勇氣去傾聽的事。但是,倦怠感就是要你非聽不可!
本書企圖傳遞的訊息
一部分的人會察覺自己已產生倦怠徵兆,於是變換一份新的工作或感情,然而心態卻從未調整。不願做出正確判斷的結果是,類似的狀況也許會不斷上演。另一部分人選擇與大環境妥協,只是不再真心付出,就像個夢遊者一般,直到退休為止。以上任何一種方式,或許能夠避免倦怠期的苦痛,卻也無法習得倦怠感試圖教導我們的人生功課。相反地,假如我們選擇從根本去治療,把握倦怠感所給予的難得機會,便能重拾喜樂的人生。這也正是這本書企圖傳遞給大家的訊息。
是人證明了工作/成就的存在
工作或成就不過是個人能力的一部分,是人證明了工作/成就的存在,反之則不然。
■ 解方
根本治療
根本治療是建立於以下幾個步驟:
等待。放棄希望。保持信念。
讓你的靈魂有歇腳之處。
鍛鍊你「忠於自我」的肌肉。
聆聽靈魂的聲音。
當新的道路為你展開,請帶著你的喜樂一塊兒上路。
■ 評論
這本書與《零恐慌》持相似觀點,認為焦慮、恐慌、倦怠等多數心理狀態並非「病症」,而是內在向我們發出的警訊,提醒生活中有某些迫切需要改變的地方。因此,「再適應」並非最佳選擇,而是應該正視這些訊息並作出調整。
我有時也對「創傷後成長」的概念存疑,因為這似乎暗示人生的成長必然伴隨傷痕累累,甚至可能合理化「適應被傷害」作為一種成長的必經過程。
本書的解方較偏向靈性層面,對於偏向理性的讀者而言,可能較難接受這類方式。然而,許多改變確實來自於對某種徵兆的信任,並賦予其意義或儀式性。簡而言之,「相信靈魂的聲音」而不過度理性分析,或許更容易促成行動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