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的涟漪
有国内的朋友去看了,说战斗场面很精彩,“冰雕连”那一幕破防了,哭得一塌糊涂。可惜电影没在我的地区上影,网上也找不到资源,所以不能亲睹。不满足于看影评来凑热闹,我带上好奇心去读了一下这段历史。
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伟大领袖金日成挥军南下,准备武统韩国,美其名曰“解放”,朝鲜战争打响。朝鲜既然敢挑事,当然也是有备而来,仅两个月余,就打下了几乎整个韩国(仅剩釜山一隅)。
韩国是被联合国承认的主权国家,那么朝鲜的行动就是侵略了。所以联合国也很快通过决议,出兵(主要是美军)援助韩国。在仁川成功登陆后,联合国军只用了半个月,就把朝鲜人民军打趴下了,光复了韩国的河山。
接下来的问题是,联合国军要不要越过38线,继续打朝鲜。联合国的决议,的确没有说帮韩国统一朝鲜半岛。但是,朝鲜政权既没有覆灭,也没有议和,战争就没有结束;正所谓“宜将余勇追穷寇”,不打出个说法就作罢的话,说不定哪天朝鲜又卷土重来了,对吧?
10月初,联合国军跨过38线北上,攻占了包括平壤在内的大部分朝鲜领土,把朝鲜人民军主力也给歼灭了。自身难保的金领袖,只能向大哥(苏联)和二哥(中国)求救。大哥满嘴跑火车,就是不肯出面,还顺带把二哥往前推。
据说毛泽东也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在解放台湾和向大哥交投名状之间,慎重地选择了后者。中共宣传的参战理由,则有些牵强。说战争威胁到中国边境,那派兵去边境上戒备不就完了?说联合国军侵略了朝鲜,可朝鲜是最先侵略的一方,二战的时候盟军打进德国境内算是侵略吗?估计毛心里也有数,所以没有以国家的名义出兵,而是挂了个志愿军的名头。
在东部战线,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的是第124师和宋时轮(咦,不是周杰伦的伦)的第九军团。联合国军在元山登陆后,打算穿过北面山区,直接打击朝鲜残部的补给线。在黄草岭,他们最先遇到了第124师。但是该师只防御了两个星期,就主动撤退了;联合国军则继续往北,进入长津湖地区,但他们不知道,这时第九军团已经悄悄来接防了。感觉这是共军惯用的“诱敌深入”啊。
长津湖其实是个大水库,四面高山环绕,中间是狭窄的山谷,而联合国军的坦克和车辆辎重,只能沿着谷底的公路通过。这个地形,听着就是搞伏击的好地方,美国人怎么没有想到呢?
美军的飞机也侦察过附近的地区,但没有发现任何补给车辆的痕迹(当时没有热量探测这样的设备,只能看大点的东西,如汽车轮印)。1950年,长津湖地区遇上了罕见的寒冬,11月底气温已降到零下20-30度。美方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放弃补给入山作战几乎是自杀,以此判断前方没有大规模的敌军部署。
美国人可能忘记了,就在几年前,来自另外一个亚洲国家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在“制度优越性”下,“自杀”一部分人来换取某个战略目标,并不是太难的事。于是在11月27日,刚进入长津湖山谷的联合国军,遭到了志愿军第九军团的突袭--他们靠随身携带食物和装备,穿山越岭徒步来到埋伏地点。
志愿军有人数优势(第九军团投入了6.7万人,联合国军只有3万),而且占据了有利地势。国内宣传的美中装备差距如何的悬殊,其实主要是表现在海军和空军上,地面部队差距一般。而且装备的优势,在狭小空间内短兵相接,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就像在衣橱里打架,拿刀和拿枪的区别并不大。所以战斗刚开始,联合国军就被分割包围了,伤亡十分惨重。
其中,在湖东面的战事最为惨烈。志愿军宣称成建制地歼灭了一个团,即第31团级战斗队(中国称之为“北极熊团”),并缴获了团旗,这也是电影的主要情节之一。但按美军的报导,第31团级战斗队原编制2500人,只有1000多人成功突围,其中300多还能战斗,组成了一个临时营。依此说法,应该是击溃,而非歼灭,不过损失也是相当大了。
双方的敌人,除了对方,还有严寒的天气。随着战斗的胶着,志愿军补给不足的问题开始突显,棉衣棉裤和食物的匮乏,造成了大量冻伤冻死的非战斗减员。电影里的“冰雕连”就是一个例子,整个连的士兵,被活活冻死在阵地上。我不知道电影里是怎么展呈现这一幕的,战争的可怕、人文关怀是我能想到的。但是有观众却写下这样的评论: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坚守阵地的精神,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了。希望他不是996吧。
推崇牺牲精神没什么问题,但我们更应知道的,是如何避免无谓的牺牲。像“冰雕连”事件,就应该检视一下军队的管理是否存在问题。第九军团隶属华东野战军,没在东北打过仗,所以领导下命令时,不知道东北那旮瘩冬天趴野地里一动不动是很容易冻死的,这也情有可原。但和战士一起冻死的连长,他应该是知道的。全连一起冻死,既完成不了伏击任务,还得搭上那么多性命,除了营造一个悲情的效果外,别无他用。那为何不撤出阵地,找个隐蔽的地方生火取暖呢?是抗命的成本太高,比死还可怕,还是军人已被训练成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
志愿军战斗力的整体下降,也为联合国军带来了转机。因为有空投的物资,被包围的联合国军补给不至于中断,因此能有效地组织反击和突围。12月11日,联合国军从长津湖的黄草岭山口全部撤出,开始向兴南港进发。
来到平原地带,联合国军的压力就小得多,很快撤退到了兴南港,而在那里更有美海军第90特遣舰队的强大海上火力。志愿军虽然也来了增援,但还是无法靠近港口防卫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联合国军撤走了所有军队,包括他们的重装备,还有近十万朝鲜难民(他们的子孙也不用费心“脱北”了)。煮熟的鸭子飞了。
整个战役,志愿军战斗伤亡19202人,非战伤亡28954人(其中冻死了3000人),总共减员48156人。联合国军方面,则总共减员17843人,但只有7338非战伤亡,且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都康复归队了。伤亡数字并不能论成败,志愿军帮朝鲜抢回了地盘,领导在谈判桌上也有底气了,当然而然被描述为一个伟大的胜利!而美方也认为,这是一场敦刻尔克式的胜利(也确实比喀布尔撤退好多了),颁发的勋章是朝鲜战争所有战役中最多的一次。
战场上没有真正的赢家,真正的赢家应该是《长津湖》的投资人。电影的评分并不高,豆瓣是7.4分,但票房却节节攀升;很多单位、学校都组织去观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求写观后感,甚至有让学生啃冻土豆的。商业大片的成功,莫过于成为了政治任务,赚大钱的同时还带上了爱国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