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產品經理之前,我希望有人告訴我的事
近幾個月很常使用 twitter。在台灣使用 twitter 的族群算小眾,但軟體開發圈內使用的人數倒是滿多的,是個獲取知識、產生人際連結,又不像 LinkedIn 那麼功利導向的地方。
前陣子就是透過 twitter,看到 Melissa Perri—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專長是產品管理和開發—的一則貼文:
What do you wish someone told you/ taught you before you became a product manager?
裡面有一則回覆讓我非常有感:「這份工作,有多大的佔比是在 Say No。」
產品經理,可能沒你想像的那麼酷
職涯以產品經理作為目標的人,應該都有著很賈伯斯式的願景,想要打造使用者超愛、創造巨大成功、可以改變世界的產品,總之是把產品經理想像成一個以創新為主軸的酷工作。畢業那時的自己,也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踏上產品經理這條不歸路。
然而真正開始這份工作之後,我才意識到,產品經理是不可能義無反顧地只朝著「創新」這個目標奔跑的。作為商業價值、使用體驗與工程三者之間的交會點,他/她最重要的使命,是確保資源的投注,可以獲得最大價值的產出。
這不代表「創新」對產品經理不重要;一個思考模式完全受制於現有資源的產品經理,所能達到的高度是有限的,沒辦法將帶領產品走上更遙遠的成功。但產品經理必須有正確的意識,你所做的每一個判斷都在讓公司燒錢,工程師與設計師投注在你賦予他們的工作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做其他任務了,一切都是機會成本。因此在思考時,必須嘗試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再回過頭來狠狠打臉自己:
1. 這個解決方案,有正確對應到你想達成的目標嗎?
2. 這真的是現階段團隊該最優先做的事嗎?
3. 有沒有其他花費資源更少,但同樣可以達成目標的方式?
其實是一個很精神分裂的工作。
我與「Say No」的糾結
也正是因為如此,產品經理最常說的就是 No。對自己、對外部利害關係人、對產品設計師。
INFJ 的我,對自己 Say No 不難,反正又不用講話,思考得夠清楚就好了。但對後兩者 Say No 就真・的・很・難。舉例來說,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最常需要對接的是業務單位,而且剛好遇上的都是在公司已經待超過 5 年的資深業務,凹人與套話的功力之深厚,新手產品經理根本難以招架;更別說內向的我,光是與陌生的同事們對話就已經覺得能量耗盡,還得與業務斡旋過招,真的想哭。
對產品設計師 Say No 的困難則是另一種。看著產品設計師閃閃發亮的雙眼,做了超完整的設計,這也想調、那也想改,我沒有辦法說他們做的是錯的,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這些都能夠做到當然最好——然而在產品經理的眼中,看到的是時程壓力、資源壓力、老闆壓力。Say No 時總是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小心,磨掉了產品設計師的熱情,未來折損一名重要隊友。
工作數年後,我其實對於 Say No 這件事依然會感到壓力。但我很鼓勵大家嘗試依循著原生性格,尋找自己感到比較舒適的方式。
我是信奉誠實路線的產品經理,不喜歡騙人、閃避問題,也期待盡可能獲得利害關係人的同理。因此我通常會完整的說明 Say No 的原因:我如何思考對方的提案、決定不採納是基於哪些考量、這個提案的概念是不是會放到未來 roadmap 處理。(當然偶爾還是會有一些小技巧的,例如選擇性地將某些不會太耗費資源的提議納入,讓對方不會感覺徹底被打槍)
我相信只要自己是誠懇的,對方就能感受的到,被拒絕的感受也會好上許多。
不過,並不是每間公司都適合這樣的產品經理生存。我也曾經和性格強勢,說一不二,也不愛多解釋什麼的產品經理共事過,在公司極為注重快速交付的氛圍中,那個同事反而格外受到產品部門的主管青睞。端視你期待自己以什麼樣的姿態擔任產品經理,而這件事對你來說又有多重要。(對我來說實在是很重要啦。)
🖋 寫在後面: 2021下半年給自己的練習是「誠實紀錄職場的學習與心得」。畢竟平常總是東想西想,不系統性的記錄下來似乎太浪費了。 同時也想嘗試 Medium 之外的寫作平台,Matters、方格子、或自己架站都在考量中,而 Matters 是我的第一站。 如果你喜歡我的murmur,歡迎拍手或留言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