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閱讀筆耕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閱讀筆耕|七個切角帶你認識 Telegram 與其創辦人 Pavel Durov

閱讀筆耕
·
·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和利益衝突。對 Telegram 來說,如果想真正保持中立、抵抗審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中心化。

本文轉錄自區塊鏈科普網站《鏈習生 Chainee》Telegram 創辦人 Pavel Durov 你不可不知的 7 件事一文。

全球第四大通訊軟體 Telegram 創辦人兼執行長 Pavel Durov 日前(2024 年 8 月 25 日)飛抵巴黎時被逮捕,理由是他的平台被控缺乏內容管理機制,成為非法活動滋生的溫床。

Pavel Durov 何許人也?過去有哪些事蹟?用 7 個切角告訴你。


1. 俄羅斯祖克柏

Durov 出生於俄羅斯,於 2006 年創辦社交媒體 VKontakte(VK),VK 相當於俄羅斯版本的 Facebook 大受歡迎,Durov 也獲得了「俄羅斯祖克柏」的封號。


2. 被迫撤離祖國,定居杜拜

不過 Durov 因拒絕配合俄羅斯政府「刪除反對派帳號和交出用戶資料」的要求,跟當局起了衝突。

2014 年,他在壓力下不得不賣掉 VK 的股份,離開俄羅斯,之後創立了 Telegram,並把總部設在杜拜。

Durov 表示在杜拜做生意非常方便,並形容這裡是地緣政治上的「中立之地」。


3. 抵抗審查精神象徵:抵抗狗

抵抗狗(Resistance Dog, REDO)是 Durov 親手繪製的一隻帶帽小狗,成為 Telegram 抵抗審查制度願景的象徵。

這隻狗最早出現在 2009 年俄羅斯反普丁運動中,Durov 用這張照片回應政府「封鎖反對派領袖 VK 帳號」的要求;

2014 年,他又用 REDO 照片回覆,表達對「烏克蘭內亂」不選邊站的立場。

2024 年年初,市場上還出現 REDO 迷因幣,在 TON 生態中掀起熱潮。Durov 被捕的消息傳出後,REDO 幣價迅速飆升,再度引發話題。


4. 地球百子!Durov 生了 100 個孩子?

日前 Durov 在 Telegram 上透露,他 15 年前捐贈了精子給生育診所,結果成了 100 個孩子的父親

「健康精子的短缺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很自豪自己能為此盡一份力。」Durov 說道。


5. 很多人對 Telegram 的加密服務有誤解

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的研究員 John Scott-Railton 在 X 上寫道:「Telegram 常被視為『加密通訊軟體』,但對很多用戶來說,其實更像是未加密的社交網絡。」

因為 Telegram 上大部分功能,包括聊天和群組,都不是「預設」端到端(end-to-end)加密的,除非使用者自己選擇啟用加密。


6. Telegram 曾經「自打臉」和政府合作

很多人以為 Telegram 是個不受控的通訊平台,但其實它也有過「自打臉」和政府合作的時候。

像伊斯蘭國這些被禁武裝組織,過去常用 Telegram 來聯繫⋯⋯但 2015 年巴黎遭遇伊斯蘭國襲擊後,Telegram 就開始(與歐洲刑警組織合作)刪除與該組織相關的頻道。


7. Telegram 和 TON 的關係

2018 年,Telegram 曾經推出過一個區塊鏈計畫,叫「Telegram Open Network」(TON)。

不過,這個計畫在 2020 年遇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法律挑戰,SEC 指控 Telegram 在未註冊的情況下進行了高達 17 億美元的 ICO(首次代幣發行),最終 Telegram 只好放棄這個計畫。

放棄之後,TON 計畫轉為開源(open source),由開發者社群接手繼續推動。

現在的 TON 已經成為一個社群主導的開源區塊鏈項目。


結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和利益衝突。對 Telegram 來說,如果想真正保持中立、抵抗審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中心化。

什麼意思呢?一旦去中心化,就不會有「管理者」或「自己」這樣的人為因素。這樣一來,Telegram 不用再強調自己多麼中立或抗審查,因為它根本就沒有一個可以決定政策的中心。

中立和抗審查不再是他們(主觀)口中的話,而是成為了一種(客觀)事實。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閱讀筆耕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 合作聯繫:penfarming.writer@gmail.com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