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吳郭義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台灣人】到底是指什麼

吳郭義
·
·

當看到這一場爭論的時候,我想起了早年看過的邏輯學導論。其中有一張把爭論分為三種,實質性的,言語性的和表面言語其實是實質性的。第二種爭論爭論是指雙方對於某個觀點的關鍵詞的含義有著不一樣的理解並因此導致了爭論。但他們的觀點本身並不產生衝突。而第三種爭論則是更進一步,既有對某個關鍵詞不一樣的理解也有實際性的衝突。如果我們要搞清楚原文底下的爭論到底屬於那一種就要首先釐清他們口中的“台灣人”是指什麼。

其實對於不太了解政治和歷史的人而言,「台灣人」是一個和地理產生連結的詞語。在他們看來「台灣人」就是指在台灣島上生活的人。然而縱觀歷史,我們會驚訝的發現這樣的用法是少之又少和地理並無什麼關係。清朝統治時期,以一道土牛溝把漢人和原住民分離開來。線外的稱為漢地,居民被叫做台民。線內的稱為番地,居民被叫做番民。此時的台灣人僅指以閩客為主的漢人漢化族群。日本統治延續了漢番分治的政策,這也導致台灣人所指變化不大。蔣渭水等人創立台灣民報,被稱為「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但考慮到民報使用白話漢語發行,此處台灣人宜理解為使用漢語的族群而非日本統治下的非日本台灣居民。大部分原住民依舊被排斥於台灣人之外。而彭明敏等人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從

這種政策,在選舉中表現得最為突出。蔣政權分化台灣人和大陸人,使他們互相猜忌,彼此獨立,以便操縱與統治。因此蔣政權一直防範台灣人和大陸人的竭誠合作,協力消除蔣介石的專制,實現民主政治。

不難看出,彭明敏的台灣人指的是在台灣的非大陸人。此處的大陸人並非我們今天所指的大陸居民而是指跟隨國民政府從大陸而來的人,也就是俗稱的外省人。

而今天台灣人一詞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甚至成為了政黨動員的符號。當在選舉場合喊出台灣人的時候,它指的是“在政治理念上支持台灣獨立的人”。當用來和中國人對立的時候,它指的是“不支持被統一的人”。對台灣民政府來說,台灣人是持有台灣民政府身分證的人。而在海外使用台灣人一詞時,它有可能指的是生活在根據憲法劃定的自由地區居民,可能是指來自台灣國的公民,也有可能只是為了把自己和大陸人區隔開來。而近日捷克議長來台演講中的一句“我是台灣人”則賦予台灣人一種新的用法:想象中的,一個全球性的在政治上支持台灣民主自由的群體。台灣人的地理用法我只在以前的國小課本國民學校暫用國語課本看過。其中的第一課「台灣人」寫道「我是台灣人,你是台灣人,他是台灣人,大家都是台灣人」。

「台灣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的嘴裡竟有如此多的不同含義,這也就難怪當有人使用「台灣人」一詞時往往會引來懷疑和爭論。而原文中,作者直言自己為劃出台灣空間運動感到榮幸,讓所使用的「台灣人」一詞光明正大地帶上政治色彩,自然會引起激烈的討論。

原文作者並沒有明確地說明「台灣人」的具體內涵。但從他把「台灣人」和從「華人」這個文化概念對立起來就不難看出,作者的「台灣人」是一個文化概念。但就像人們對「台灣價值」的質疑一樣,人們不禁要問「台灣文化」的外延是什麼呢?台灣島或者自由地區當然是有文化傳統的。但如果除去華人文化和原住民文化,還有什麼可以留給「台灣文化」呢?

作者本人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台灣文化」沒有實質內容的困境。

我知道不少台灣人的民俗習慣與中國雷同, 但是韓國人、越南人或日本人不也一樣。

而作者解決這個困境的辦法就是先極力解構華人,把台灣人從華人裡面劃出去,至於內容問題留待日後解決。此舉在台灣文化節的網站上體現的更為明顯。「趣」中國化的頁面首先展示了孫悟空,魯迅,孔子,孫文,花木蘭,毛澤東的六副創意畫像,然後在畫像下方寫有“我跟你的相同就是我們都不同“。用個體的不同來解構華人這個共同體當然是可以的,只不過在解構華人的同時也消解了包括台灣人在內的一切共同體。這種殺敵八佰自損一千的口號倒是符合作者”先解構再說“的心態。

雖然台灣文化沒有實質內容,但是我就是要自我認定為X國台灣人不可以嗎?這也是一些用戶在原文下的觀點,並搬出認同自由和稱呼自由來背書。先不論這兩個自由究竟成不成立,光是把個人自由和政治承認相混淆就值得批駁。一個人自我認同為特隆星人是相對簡單的,但是要讓特隆星人這個身份獲得政治上的承認是毫無可能的事。當「台灣文化」想要獲得政治上承認的時候就一定會面臨以下的問題——台灣文化和華人文化有何區別?如果沒有區別,或者台灣文化只是華人文化的一部分,那為什麼要把「台灣文化」獨立出來呢?到底是機構幼稚還是運動的召集人幼稚?這讓我想到雷震在救亡圖存獻議  中的話

政治本不可只講空洞的理論,更不可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自欺自誤,而應拿出最妥當切實的辦法,解決當前最迫切的現實問題。

給各位共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