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月 每天碎念一本書雙週記錄
起心動念想要整理自己發在臉書上的 #每天碎念一本書,很久了。
就這樣一年拖延過一年,哈哈。
決定趁著兩週年紀念,開始整理移動到 MATTERS,為了輕鬆一點雙週紀錄,以利日後回顧尋找。雙週的數量約十本,好像跟 OPENBOOK 短評差不多。
2020-07-02
《月亮與六便士》,William Somerset Maugham,麥田
感覺又回到最初的起點,每天碎念一本書的第一本書。
最初,只是一個簡單的起心動念,單純渴望留下自己讀完這本小說,心底的衝動。
於是,一天一天,第一篇三個人按讚一路發展。有時常想也許能夠堅持至今,某個程度上說,感謝選到一個好的開頭。看過《月亮與六便士》後,不免對「理想」二字,所需投注的心神與生命,有一個揣量的尺度。
浪漫的月亮美景與現實的銅臭錢幣;當書名並置這兩組概念時,不免會讓讀者先入為主,描寫的肯定是理想與現實生活拉扯的主題吧!是,但也不只二分,如此淺薄。
讀毛姆小說,會感受到很明顯的小說時代特色。特別是當新人物登場,一定會先走三四行描述,勾勒外貌,之後接一連串對白進入性格設定。
從道德層面上論主角,史崔蘭。簡直讓讀者難以忍受。
我到現在還是留下許多強烈的印象,完全無法接受他的動機,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強行佔有摯友的老婆、害得摯友老婆自殺後卻不聞不問、張狂的自以為是。這種人物性格根本就不是好人,讓溫良恭儉讓的我,反覆覺得這人也太靠北了吧!
偏偏,透過這種自以為是張狂的人物,犧牲了自己剩餘生命為賭注去探求心中的藝術。被藝術附魔,旁人無法理解的狀態。
現實生活的困頓,越慘烈反而更襯托出他追求藝術的必要。為了藝術,最終,瞎眼、病貧病交錯,雖然可以說是報應,但這樣的情景,對讀者來說卻感受到幸福,因為,所有讀者都曉得最終史崔蘭達成了他的追求,創作出心目中最重要的作品。
至今還是愛書中這句:
「美,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你怎麼會覺得美會像沙灘上的石子一樣躺在那兒,等著偶然路過的人隨意拾起?」
「美」容易嗎?不!
它索求的可能是一個人完全犧牲自己投入。
2020-07-03
《字母會|K 卡夫卡》,字母會作者群,衛城
卡夫卡的生日,當然最適合讀卡夫卡(以及文學上的徒子徒孫)
從字母會完全出版完畢後,就像是一個幽靈般不斷纏擾著自己,等出完後再一起讀,就一直擺在書櫃上成為好看的裝置。
曾想過,如果合集的方式不是以字母編排而是以作家集合呢?也只是想想。
主要是自己的偏執讀法,幾乎不看最前面楊凱麟的說明還有最後的評論直接讀其中的短篇。甚至更多時候,我也不太在乎到底這些小說跟字母之間的關連為何,有點像是小說的圖鑑或字典一般,查找比對自己閱讀經驗中相似或同一個作者先前的作品。
這樣獲得的閱讀樂趣,坦白說基於相當個人廣博又雜食的胃口,吞過夠多之後,才稍微有趣些。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時候,字母會就像拉下一道又一道鐵門,設下重重關卡,精挑細選著「合格」的讀者。至少,在 K 這本,勢必要先過卡夫卡《變形記》、《審判》和《城堡》這三關,才約略能觸摸到每個創作者鋪設的機關。
當然,數位創作者合集,讀者並定會在心中排序定奪好感度的高低,其實相當容易引戰吧!哈哈。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路數與絕學,一字列開後就相當明顯,大學的小說課堂上,老師如果偷懶,可以摘引段落讓學生連連看,判斷這是哪一位的作品XD
卡夫卡作品中「不可接近、不可探求」的主題,曾讓年幼的自己很焦慮,不只是小說意旨上的接近,小說中人物對己身命運的不由自主,都讓人很阿雜,生活已經夠苦悶了,為什麼還要讀小說讓自己更加苦悶呢?
這本 K 之中,陳雪跟黃崇凱的兩篇,給了自己舒一口氣的空間,從反向拆制度的不可理喻不可解,甚至有些荒謬,給了一種逸逃的可能性。但是那種逸逃在胡淑雯的結局呈現出另一面,獨自的自由卻荒涼。
是要掉進駱以軍那篇公寓導遊般許多他者糾纏的地獄之中呢,還是童偉格我的不斷變形,最終疏離變異裡?
卡夫卡的小說,我唯一能肯定的是,他開啟了人看見人類精神中最神秘且殘忍的境地。
2020-07-06
《這世界太複雜,還好我們有小精靈》,窩塔(Wtaa) ,創意市集出版
收到邀請後,才注意到這本有點好笑的圖文書,第一時間還以為是惡搞的吧!小精靈,記憶中原本只是 PTT 八卦版上大家互相接龍虛構出的奇妙生物?就像會不斷滋生的沙威瑪核一樣,經過眾人的創造,增補更多細節逐漸完備成一個可信的世界觀。
但是,這一切在 Wtaa 持續不斷地創作小精靈系列故事後,成為一種鄉民集體共有的浪漫傳說故事,作者的暱稱反而比較響亮,每次都可以看到推文大量出現的精靈王!
相當訝異,這本小精靈的圖,作者的畫技跟網路上隨性 PO 文的水準也落差太大了吧?原本只是簡單的鉛筆勾勒草稿,竟然一出書就變成全彩!而不論鉛筆線條圖稿或成書彩圖,最吸引我的一點還是氣勢磅礡的透視與各種充滿想像的中世紀風格建築。
而故事內容,結構上共分三大章,不過彼此之間並沒有太多連貫,甚至前兩章都有種刻意溫馨賣萌,兒童取向的家庭故事感。有種家長可以說出來騙小孩的純真XD
假的!
第三章,小精靈歷史傳說佔了整本一半的篇幅,充滿了各種歷史事件的即視感,土地歸公、移民內戰、階級抗爭、權利法案,甚至抗爭的一整片黑色長龍,不免讓讀者直覺想到過去一年的香港!
應該不是我多心,但在小精靈的服飾顏色選擇上,移民小精靈都身穿藍色,而原生本土的小精靈全都是綠色衣服,是作者本人的惡趣味?還是某種政治象徵?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言而喻,讓知道的讀者心領神會的小彩蛋,河蟹啦、沉默的大多數啦、聯合重工啦、連最終那台電腦畫面都是港片《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中,你名義老爸在你後面他非常火的諧擬。
我不禁猜想所以這是一本假裝以鄉民或小孩為目標讀者,其實是要透過「小精靈」這種暗中推動萬事萬物的可愛奇幻生物,偷偷啟蒙家中小孩政治概念的「成人級」繪本?
整個來說,我覺得相當微妙。有點歡樂愉悅又帶著政治影射批判的圖文創作。不過自己倒還蠻想看更多長篇連貫的故事。
PS:好喜歡封面的漸層藍色
2020-07-07
《給未來的讀者》,李惠貞,繪者: 霧室,維摩舍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參加夜讀講座後,便迫不及待地買下這本宛如精品的書。從封面紙張紋路,閃亮如星,秀麗的手寫字書名,打開書封,「閱讀,是為了讓自己更自由」一行字,若隱若現。
這種包含手指觸感、視覺美感、精神上的舒緩;如此全方面的體驗,正是長久以來霧室吸引我,讓讀者感受到用心投入的設計。
我想這是一本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書與閱讀之必要、重要,可以帶給人們什麼思考、快樂還有我最喜愛的一個詞彙,「餘裕」。
每一篇的行文步調緩慢舒適,像是在四月春季的陽光底下散步,走在不知名的綠蔭小徑上頭,那般自由自在的心情。因此,讀者的閱讀速度也勢必要跟著緩慢下來,仔細地品味許多美好的金句,反覆地喚醒自己愛書、被閱讀吸引的美好經驗。
我特別喜愛「知識可以速食嗎?」這篇。談到別人的讀書經驗這件事情,別人轉述一本書或別人的讀書心得無法捕捉到自己的共鳴點;反之亦然。
讀到這個段落時,我安心許多。
雖然說偶爾心底還是會苦惱,畢竟長久下來有些書的契合或者緣分,其實是相當個人的,反映出來也只是個人偏執的興趣或喜好。
喜歡或不喜歡一本書,終究要自己讀過之後才曉得。我想大家肯定都有過聽別人談到眉飛色舞,自己卻一點感動也沒有的經驗。
所以當聽見別人為了一本書喜悅感動,自己無感時笑一笑就好。無論如何,這巨大遼闊的書海當中,肯定有本書正在等著你前去發現、喜愛。而當發現到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最棒最快樂了!
2020-07-08
《空白》,井上雄彥,尖端
《灌籃高手》的結局就是「沒有其他結局比這個結局更棒。」
由作者井上雄彥本人說出這句話,只有帥與自信可以形容。昨天還在驚嘆,距離結局已經二十年了,關於《灌籃高手》的劇情討論還是可以在網路社群上掀起波瀾,這樣的影響力實在是超越時空!
但這本《空白》更多的是自白,休載、停筆、復載起起伏伏的心境,一本主角性格與生命歷程極度貼近作者本人的畫與不畫的探求。
或者更精準點說,面對不順、停滯、不舒服的空白狀態,如何思考應對?如何走向結局?而最困難的一點是,連創作者自身都還不曉得完結的終點會怎麼結束!
中間還舉辦了漫畫展覽以及東本願寺的委託,繪製屏風,喜歡一句形容,「讓活在當下的人感動的畫」。確實,多年以來,無論是《灌籃高手》或者是《浪人劍客》甚至是畫冊。讓我著迷深深打動自己的部分,不完全是劇情的鋪排、不需要對白,單純的畫足矣!
苦惱、苦難、被困住。
這樣的狀態與生活,影響著創作者的心境與思考,而心境的達觀與改變又會反映在創作上頭。創作的奧秘與靈光或許便是在這反覆的循環中迸發吧。
2020-07-09
《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Ernest Cline,麥田
今天一大早,就分別從書訊網站、電玩遊戲網站、電影資訊網站,幾個不同管道,得知同一條消息:續集,Ready Player Two 要在今年 11 月出版啦!
我自己是蠻期待的!
記得之前幾年,單純因為要打發時間,在現在已經倒閉的京華城,挑了最接近一場 Steven Spielberg 的新電影。 2D 版本的《一級玩家》,非常有娛樂性,也不禁沉浸在那個完全虛擬的綠洲中,過了一個月又被朋友邀請去看了一場 3D 版,當自己臉上也帶著眼鏡,幾乎與電影劇情同步的體驗,走出電影院外還是有一種恍惚感!那是熬夜打了一整晚電玩遊戲,隔天早上走出房門,被陽光曬到眼睛的相同感受。也被劇情吸引去看了《鬼店》,整體來說,非常喜歡。
原著小說上市當晚,剛好人要去台中出差,捷運店買下後,火車上看,工作結束後在台中的旅館中一路看到半夜兩點多。與電影相比之下,毫不遜色,甚至有一段電影修改過的情節,小說中的設計比電影更優秀許多。
主角在卡關時,轉而跑去玩別的遊戲,暫時放下眼前更加迫切的追彩蛋追尋,全神貫注地追求著另一款遊戲的成就。我想那是一種真正喜愛遊戲的心態,不為了利益不為了其他目的,就只是娛樂自己,與自己競爭。更棒的一點是在達到自己心中設定的成就後所獲得的獎賞,也是非常棒的象徵,是電影中也有出現的額外獎賞。
光這一節,我覺得就像一篇精彩的短篇。
還有吸引自己內心當中小孩的一點,比電影出現更多不同作品中的巨大機器人、機器怪獸,打打打,互毆互毆,咻嘎碰,第一次讀小說讀到感覺自己回到小時候的想像一樣的快樂。
期待續集可以再次給讀者相同的娛樂感啊!
2020-07-10
《俄羅斯方塊:從誕生、版權之爭到風靡全球的故事》,
Dan Ackerman,商周出版
因為昨天碎念了《一級玩家》,被推薦了這本《俄羅斯方塊》。相當認真仔細地去追求「俄羅斯方塊」這個偉大、簡單又經典的遊戲,從創造初始到傳遍全球數千萬人玩過的奇妙旅程。
若說《一級玩家》是一窺近未來電玩的科幻想像圖景;那這本《俄羅斯方塊》則是帶領著讀者回顧,無論是電玩遊戲程式開發或者機器發展,競爭詭譎又步履蹣跚的歷史。
全書主要分兩線進行,創造出這個遊戲的俄國工程師以及想要競爭取得遊戲版權,自己也曾經創作過「黑瑪瑙」的羅傑斯這兩個人的生平。
時代背景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特色,當年還是蘇聯鐵幕,電腦發明初期、程式設計還需透過打孔紙帶,遊戲程式的傳播最快速的方式透過一個又一個玩到著迷的人,複製又再度複製出去。
除了遊戲程式的發明以外,遊戲機硬體業者之間的競逐,也透過俄羅斯方塊,開展日本、歐美的電玩史。許多今日耳熟能詳的遊戲機,GAMEBOY、任天堂紅白機......要爆紅到人手一台、家家戶戶必備,除了男孩都愛的馬力歐外,還需要一款全家人也都喜歡能上手的好遊戲!正是俄羅斯方塊。因此任天堂熱切地希望取得這款遊戲的掌機版授權
取得版權的過程,也相當戲劇化。同時有幾個商業巨頭競爭,而達成協議的關鍵,或許是在於,橫跨不同國度、文化,兩個遊戲創作者之間彼此的意氣相投。競價交易會議的過程尤其精彩,羅傑斯談判的思考運轉速度直讓讀者嘆為觀止,本來不小心說溜嘴出了大包,竟然可以簡簡單單地化解還扭轉成對大家都有利的局面。
雖然說前半大半都在介紹遊戲創造的不易與推廣的辛苦。但最後一部份的商戰也格外精彩。巧妙透過合約小字的修改,乍看沒有問題的備註,卻成為法律論戰中無能反駁的證據。當合約簽訂後,不滿的一方還直接嗆聲說自己家的巴庫特別硬,是當時蘇聯的戈巴契夫XDD
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對上封閉鐵幕瓦解前,逐漸衰敗的政府單位,再加上日本對這款遊戲勢在必得的死心,讓這一整段過程戲劇效果十足。
最後,我只能說,「正版」的意義與價值遠遠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2020-07-13
《先生白書》,味野久仁和,時報出版
這本書一直在自己網路書店的下次再買清單裡頭,沒想到這麼一放,距離出版也過了將近兩年,還好還有持續販售。
讀完《手塚番》後意猶未盡,腦海中浮現有位知名的漫畫家曾經見過手塚一面,這個畫面卡在腦中,遲遲想不起來一兩天,終於才搜尋到,腦海中的畫面出自這本《先生白書》
說起冨樫義博,最近最流行的笑話大概是,《鬼滅之刃》的主角,禰豆子都從鬼變回人了,《獵人》的酷拉皮卡還在前往黑暗大陸的船上 XDDD 叫孫子記得燒獵人完結篇給自己,也成為我們這一代一個共享的笑話與記憶。
偏偏不得不佩服冨樫的天才,獵人中蟻王梅路艾姆跟小麥的終局,畫面全黑,完全透過對話,直到最後乍見擁抱的光明。不得不提,無論是漫畫或動畫,總是輕易地騙走自己的眼淚。
有這等才華,或許也才擁有能夠在 JUMP 拖搞的特權。
《先生白書》中,作者透過自己擔任助手的觀點,側寫冨樫。圖當然經過一定的修飾與美化,最經典的畫面還是冨樫側躺在地板上打電玩,如果看過原貌照片,一定會為那巨大的落差會心一笑。
冨樫的性格是否也經過美化呢?或許有,或許本來就是作者的主管感受,但書中的冨樫簡直是個有理想又待人親和的大好人啊。無論是毫不介意地直接將錢包交給助手去吃午餐,或者是對於繪畫技巧的指導,還有變成立方體的紅包,許多小細節都可以感受到「冨樫老師」對於助手的照顧。
對於本來抱持著可以窺見一點創作論,或者漫畫論的心情,反而被如此平實的生活記錄吸引。打電玩啊、打麻將啊、腰痛、養寵物這些居家日常,一點都沒有天才的獨特,要說有大概是腰痛還是要畫漫畫的堅持。(真想知道現在的冨樫看到這一段時,會怎麼想呢?)
特別是結尾,平淡無奇的分別,那麼就回家了。如果是少年漫畫,肯定會有一段戲劇高潮,迎向夕陽奔跑後才結束的吧。但沒有,這就是人生啊,與一般人的生活無異,只是這個人剛好畫出了一套暢銷漫畫《幽遊白書》而已。
平淡的結束還要使人印象深刻最困難了吧!
2020-07-14
《正常人》,Sally Rooney,時報出版
在愛情中,我們好像都會覺得自己不太正常。
特別是在十多歲的青春期。
關於愛情、性還有階級。
近年來記憶中少數珍稀獲得盛讚且暢銷的小說!
抱持著相當大的期待,或許自己早已過了青春年少的歲月,許多不快與多餘的猜疑,年紀稍長後不免感慨:唉啊!雖然說出來有些愚蠢但是自己年輕時確實也會這樣想啊。
相當久遠古老的一個命題,兩個不同階級間的愛情故事,特別喜歡作者對於文學的嘲諷,無論是讀者或者是創作者,一種幽默的酸,為這個愛情故事多增添了一點餘味。
記憶特別深刻的一個段落,男主角需要借錢又同時向女主角坦承自己早就跟別人交往。相當難以析辨的糾纏心思,羞愧、羞恥、歉意許許多多情緒交雜,在這個特殊的片刻混在一起,就連讀者也不禁揪心。
文字好讀,情節易懂卻千回百轉,難怪能夠擄獲大量的讀者喜愛。
2020-07-15
《九歌 101 年小說選》,甘耀明編選,九歌,出版日期:2013/03/01
今天(七月十五)傍晚,出版界大新聞是九歌出版的蔡文甫先生去世。
原先排定的文章,立刻抽換成碎念九歌每年固定出版的年度小說選,表達個人的敬意。
用今天頒發入圍的金曲獎做比喻,每年固定出版的年度小說選,就像是集結了今年所有好看的、精彩的、厲害的小說,成為一張年度精選集!一年一年收集、閱讀下來,除了可以嗅聞出編者的口味外,也能緩慢地察覺時間正靜悄悄地流動著,觀察到台灣社會的改變與時代的面貌。
從《復活:爾雅版年度小說選》之後,開始由九歌出版社接辦。從出版的角度而言,是一件勞累而繁瑣的事情,主要是十篇小說必須編輯一一去洽詢取得得獎單位或者作者或出版授權。光想就是苦工。而從文學史或文資保存的角度來談,年度小說選也是細緻又漫長的功夫,必須經過一年又一年的累積,才能展現出「年度文選」的價值。(額外提個無聊的藏書冷知識,初版的《復活》有幾本目次有誤,把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印成〈降生十二生肖〉,相當值得收藏XDDDD)
值得一提的是年度小說選與散文選,近幾年的封面設計都讓讀者眼睛一亮,突破新局的期待或前衛的構圖或復古鉛字印刷的緬懷,都更增添了年度小說選收藏的必要。
刻意挑選 101 年小說選為代表,自然是因為收錄數篇自己的心頭好。像是陳柏言的〈請勿在此吸菸〉,還有李嘉淋的〈可可可可〉。陳柏言自然不用多提,現在已出過兩本小說,〈請勿在此吸菸〉至今我還是覺得寫台灣學生青春特有的惘惘茫然感,最好的一篇。
李嘉淋,可能現在大家會比較陌生,收錄的這篇是當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頭獎。這一屆也是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這個傳統的終點了。另外一點是有點無聊但自己覺得很有趣的文壇冷知識,作者的姊夫是歌手杜德偉,哈哈。不過吸引我的理由,還是因為這篇寫出的特殊兄弟情感,相當溫暖感人,還帶著一種是新人耶的驚奇!
101 年小說選,另外一個自己比較在意的特色是,作者群裡面有三位編輯XD 臥斧與麥田的航叔應該是大家都認識的名字,回過頭重翻才注意到,寫〈金花〉的黃淑假,就是今年上半年的奇蹟之書《武漢封城日記》責編的筆名啊。從這個例子可見,年度小說選做為一種見證或者歷史的痕跡,也與出版息息相關。
持續做必須的事情,出版小說、散文新人的第一本書,是我對九歌初版社的印象,這都也都是極不容易的事情。
後生晚輩,謹此向前輩,蔡文甫先生致敬!
2020-07-16
《被消失的香港》,柳廣成,蓋亞
原本寫在昨天,七月十五日,台灣解嚴三十三年!
我還是想要再一次引述作者的話:
「重要的是活下去。但更更更重要的是,毋忘初衷地活下去。
今天的我希望透過畫作,在為時未晚前,把我們香港人的故事,告訴那些仍活在自由平等、不必面對極權打壓的人。除了喚起世人對香港的關注,亦同時希望習慣自由平等的人有所警戒,對各自身處的社會更積極參與。」───柳廣成
回顧台灣解嚴的歷史,給了我另外一個不同角度的想法。在台灣文學史中有個很有趣的觀點:在解嚴之前,許多創作者、小說家不停地創作、發表新作品,除了直接創作政治題材小說之外,透過挑戰各種傳統的認同,更多不同面向的性別議題、原住民議題、環保議題......看似與政治無關卻又密切相關,透過文學創作一點一滴地逐漸鬆動看似堅不可摧的體制,直到瓦解。
在《被消失的香港》中,台灣是個明顯的對照組,對照出一個稍微理想、平和的國家。看著主角對台灣總統大選喝采,還有香港人參與造勢遊行,內心中還帶有對警察的恐懼;相對的是,在台灣不必害怕會變成浮屍,不必怕挨催淚彈或者是被警察隨意攻擊。
但台灣的這一切,並不那麼理所當然,至少在三十多年前還不是。
我們也必須戒慎恐懼,這一切其實很脆弱,也可能轉瞬即逝,需要好好守護。
反過來想,我們是不是能對香港有更樂觀的期待?也許不需要等那麼多年,文學創作、漫畫、音樂......各種讓人感動的藝術,必會凝聚人心,鬆動瓦解無情殘忍的統治方式!
真心推薦大家買紙本書,裡外的銀色都印的非常好看。
2020-07-17
《打噴嚏》,九把刀,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2/15
如果你曾經為這個故事著迷,我的建議是電影票錢可以省下來或拿去買其他書,簡而言之那是一部相當讓粉絲失望的電影。
每個人都年輕過,每個作者也都有早期。
《打噴嚏》肯定是九把刀的書迷,公認的幾本精彩之作。
距離初版的 2004 年,當年出生的小孩也已經是高中生了啊!
三百二十頁的小說,還不到 200 元,更酷的是定價紅標就直接設計在封面上,非常直接!歷經幾款不同的封面改版,自己還是獨鐘這一款游素蘭老師繪製的柔美風格封面,相當具有時代意義 XD
現在,超級英雄電影接連拍了二十多部,新的超級英雄不斷轟炸觀眾。回顧 2004 那年,彼得・帕克才剛被咬,漫威還在發愁怎麼渡過經營危機,大家熟知的超級英雄還是 DC 的兩代台柱,蝙蝠俠與超人,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打噴嚏》開啟了一個中二又充滿創意的故事。
整個故事核心的問題是「如果我愛的人愛上超級英雄,那我怎麼辦?我無論如何努力都超越不了,那我還能繼續愛嗎?」
前面提過了,創作者都有早期。
十六年前,早期的九把刀確實能夠掌握到年輕人喜好的情節,各種有意思奇特的人物與配角以及精確控制情緒的節奏、力道。
《打噴嚏》首次採用相當特別的敘事方式結尾。
用簡單一點的話來描述,就是不斷地透過回憶片段灑狗血,凝聚讀者情緒,最後用一句充滿力量的對白,引爆讀者的情緒!
娛樂或情緒抒發的效果十足!
可惜《打噴嚏》後,這樣的手法,不斷地被重複濫用到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