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B3S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社群的人]零時小學校:專案初生的 730 天

B3SS
·
·
「協作的方法就在這裡,或許千篇一律,但讓它有變化的,是人。」我要在這裡用[社群的人]寫社群人的故事。第一篇,就先從自己參與發起的社群開始說起。

2022 年 2 月 19 日,零時小學校 Demo Day 結束之後,我也算完成了在零時小學校的階段性任務。這一個階段包括零時小學校的誕生和茁壯,現在零時小學校要交給新同事接手了,我一直覺得很像是養到小孩會走路了,看著小孩離開自己身邊去上學的感覺原來是這樣,甜甜的、苦苦的。

教育是一個海溝般的深水坑,從小就不服於教育體制的我,最初聽到「你想要一起改變教育嗎?」的確是滿打動我的,畢竟,勇於當個不聽話的小孩是一回事,我真正想要留下來的是,有更多孩子可以不要在學校裡被體制或身邊的大人磨滅掉對人生的熱情。

重新踏入教育現場的失落

這件事情太不容易了。零時小學校最初推廣的時候,我曾受邀到教師社群演講,演講前的休息之間,所有人一起在餐廳吃合菜,我也跟很多初次見面的老師同桌。有位老師很熱心的想要跟我聊天,問到我是哪個學校的老師,我說我不是老師,只是來演講,老師聽了,又問:「哇!你這麼年輕就來演講,是北一女畢業的嗎?」我在當下大概愣住一秒鐘才回答「我不是北一女畢業的。」後來,也遇過幾次類似的問題,不外乎是想知道我這個人有什麼過人之處,有什麼資格可以站在台上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當老師知道我不是北一女或台大畢業的人,露出了稍微驚訝,又或是疑惑的表情,他沒有想到要怎麼接我的話,我們就繼續吃著飯,結束了這次互動。我不是一個很會讀書的小孩,除了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在出社會以前從來都沒有抓到讀書的訣竅,沒有成為老師跟家長的驕傲,因此也可以想像無法在教育體制中表現得優秀的學生,會用怎麼樣的眼光被看待。我難過的是,小時候就知道老師會用成績去評斷一個學生,很遺憾的過了這麼多年,這一切還是沒有改變。

「教育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改變的,但是我們永遠都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

將憤怒轉化成行動

在幾次跟體制內老師的互動之後,更加深了我想要在零時小學校為學生開闢新天地的念頭。我曾經在 g0v Summit 2020 的分享中提到「I hate school」,這句話就成為了我的初衷,我對學校和教育體制的憤怒,是我做零時小學校這個專案的初衷。不過,憤怒是一件事,在一開始需要做出點成績的時候,才是最困難的部分。在前期溝通的時候,為了說服教育界的人們(為什麼開源社群可以來做這件事)和社群的人們(為什麼揪松團想做這件事),我彷彿帶著零時小學校在空中盤旋,到處尋找屬於我們的最佳著陸點。

雖然在最初就被警告過,實際上碰到的時候還是感慨萬千,所謂「開源社群要做教育專案」的概念太難以想像了,就連我自己在最一開始也很難解釋這一切,這件事從我最初寫的零時小學校文件就可以看出來,即使寫的是華語文,始終還在空中盤旋,觸不到地。幸好開源社群的優點,就是永遠都有從開放資料挖到寶的機會,在零時小學校之前,g0v 社群還有萌典、阿美語萌典、iTaigi 和 g0v 獎助金專案獎助的 Chhoetaigi 等專案。

除此之外,來自國外社群的經驗也非常重要,2019 年 12 月那次台南大松,我在短講時間略帶心虛的介紹了揪松團接下來即將要啟動的專案(就是零時小學校),也正是那時候,日本的夥伴帶來了在日本舉辦多年的青少年科技競賽的經驗,我在心虛之餘,也帶回了寶貴的經驗,就此開展零時小學校兩年來的工作向,也就是透過工作坊和黑客松,幫助更多有想法的人們到 Demo Day 提案,促成更多教育科技專案的誕生。而在學習了日本夥伴的經驗之後,造就了多元的零時小學校,我一直都認為,在這裡學習與成長的,不僅限於零時小學校的參與者,我們自己身為專案的執行者,也學習了非常多,這也驗證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學習從來都不是單一、單向的,學習總是多元,而且要能夠帶來想象力。

零時小學校的架構大致底定之後,也是另外一階段苦難的開始。如同最一開始所說的「教育是一個海溝般的深水坑」,為了盡可能的理解教育,並且找到教育與開源的交集,我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教師和學生社群活動,試著鼓勵大家來零時小學校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就遇到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有想法,然後呢?」雖然在第一年就挖出了不少想法,卻苦無解方或者是跳坑的人,老師跟學生太忙碌了,光有想法已經非常不容易,又如何冀望大家完成專案?第一年就在這樣打帶跑的情境之下,我們用力的催生了二十幾件提案,其中,有六件提案最後成為 Demo Day 的獲獎提案,並在 g0v Summit 2020 登台。

實踐向社群學習

零時小學校的第二年在 2021 年開始了,這一年,原本也才起跑一年的專案,又有了重要的轉變,也就是零時小學校開始有自己的講師和課程。前一年,我所設定的「向社群學習」這個理念,從理念變成了實務操作面。基於開源,零時小學校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用開放、分享的方式在做學習這件事,不過,因為我們在頭兩年都還是新手的狀態,進入教學現場面對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體驗。為此,來自開源社群的貢獻者們,也跟著零時小學校踏入了學習之路:把自己擅長的事情轉化為學問,也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

三、四月,我們在台南辦了兩場實體營隊,學生的反應不錯,老師也表達持續合作的意願。那時候的我,好像就跟第一年開始舉辦零時小學校工作坊的時候一樣樂觀,的確開學的時候總是比較快樂,不過所謂的期中考(有沒有人可以繼續來提案)和期末考(有沒有人的提案可以真正進入 Demo Day 的時候),也是零時小學校每年執行的重要關鍵點。

疫情帶來的線上教育轉型

在這一切看起來好像可以慢慢步上軌道的時候,COVID-19 疫情的考驗又來了。因為實體營隊暫緩,我們不得不又開啟了新的嘗試,除了要召集社群貢獻者持續上線集思廣益,找到更多在線上幫助教學現場的方法,g0v 社群本身也湧入了非常多新手,這時候,零時小學校亟需更多有效的解決方案。

雖然每次都說是「危機就是轉機」,但是當時身為負責轉動這一切的人,每天除了擔心疫情之外,還一邊苦惱怎麼幫助停課的台灣教育現場、怎麼幫助湧入 g0v 社群的新手⋯⋯那時候,大松已經先被延後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的線上小松和小聚,大家都在共筆和共筆之間遊走、在 Slack 頻道之間徘徊,因為突然需要在家工作的需求,每個人也都在習慣新的作息,當時的總總,真的有如戰時狀態,每個人都在跟焦慮搏鬥。

排除掉痛苦的部分,跟我們一起努力開發課程的講師們(也就是來自社群專案的資深貢獻者們),在幾次線上會議後,我們定調了源力增能營轉到線上運作的方式,除了營運團隊需要大量協調之外,講師也需要投入錄製課程、每週線上問答和批改作業的時間,整整一個暑假,零時小學校真的變成線上大型學習現場。那時候,線上平台「ARAY」的開發也在進行中,它是一個可以將 g0v 貢獻者時數和專案用視覺化方式呈現的平台,希望可以解決 g0v 社群長久以來無法有一個專案平台的遺憾。如果這個平台可以順利完成,撇除 g0v 專案平台這部分,光是貢獻者時數這個部分,就可以成為零時小學校的時數認證平台,讓學員的投入可以被看見。可惜,因為日常工作已經用七手八腳都不夠用了,開發的進度仍然趕不上零時小學校發展(或者還有被疫情追著急速轉型)的速度。

零時小學校從 2019 年最初的概念發想,到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年,真的是一個新生兒進入未知世界,直到可以走路的過程,就連我自己也是。當然,零時小學校應該不會真正停留在哪裡,因為它會繼續成長,直到學習這件事真的在開放的領域可以自由,直到更多人可以在這裡自由學習。

--

本文首次刊登於 g0v 零時小學校 於 2022 出版之《零時小學校 2021 成果手冊–從零重新思考教育:數位原生世代的教育實踐》。本文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封面:Powered by g0v.tw CC BY 4.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g0v/49612630916/in/album-72157713339812706/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