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快閱世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们离发达国家有多远?

快閱世界
·

发达国家这个词始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始终不是发达国家,至今还是地球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成为发达国家呢?先说结论,只要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可能5-10年内,我们就将变成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


葡萄牙、希腊这两个欧洲国家一直被称作发达国家守门员,他们的人均GDP刚过2万美元,葡萄牙人均GDP全球排名39、希腊43。


理论上,只要能超过葡萄牙和希腊,挤进全球前40,我们就算是发达国家了。当前,我们人均GDP一万多美元,只有葡萄牙的一半,全球排名59,比葡萄牙低了整整20名,我们离发达国家好像还很远。


但是,如果看一下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你会发现,我们离发达国家其实不远。2005年时,我们人均GDP全球排名132,但是到了2020年,我们就挤进了全球前60,15年进步了73位,差不多每年都能进步四五位。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再过5年,也就是2025年,或者再保守一点,到2030年,我们就能进入全球前40,超过葡萄牙、希腊这俩位守门员,成为高大上的发达国家。


2019年,我们人均GDP第一次站上1万美元的关口,1万美元可以算作是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


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在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就发展不动了,就像掉进了陷阱,这就是有名的中等收入陷阱。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南非等等很多国家都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里,经济始终停滞不前。

为什么会有中等收入陷阱呢?

我们以泰国为例,泰国经济起飞靠的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劳动力工资低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便宜,就有竞争优势。


靠着出口廉价商品,泰国慢慢变富,工人的工资也逐步提高,当泰国的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就没了。


此时的泰国,既没法跟落后国家竞争劳动力成本,又没法跟发达国家竞争高科技产品。产业升级不上去,就只能生产低端产品,而低端产品的生产成本又比其他国家高,就这样,泰国卡在中间,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

怎样才能成为发达国家?

我们现在也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未来的5-10年,如果能再进一步,我们就成了一个有14亿人口的发达国家,这绝对是个史无前例的奇迹;而如果进步不了,那就可能和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一样,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未来5-10年的发展很关键,事关我们每一个人,这期视频我们将重点分析:未来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先说遇到的问题,一共有三个大问题:

第一,全球化受阻的趋势短期难以逆转。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是总需求的三个组成部分。我们是全球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出口占了GDP的20%。由于18年以来,我们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受阻,而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又是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所以在未来,找到替代发达国家的新市场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三驾马车中的投资,边际回报越来越低。

近二十年来,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的支撑,投了很多基建项目,好的项目投完了,就超前投一些相对差一点的项目,超前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是比原先规划建设的时间早十几年。


投资是要讲投资回报的,随着基建投资的产能过剩,能赚钱的好项目越来越少,以后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条路也不好走了。


第三个问题是技术上的卡脖子。

经济的蛋糕想要做大,就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带来产业革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才能做大全球的财富蛋糕。


但是全球的科技创新已经停滞了很多年,这导致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蛋糕做不大了,大家只能争抢彼此的蛋糕份额,这就是内卷。


未来哪个国家能在科技创新上率先突破,哪个国家的经济就能脱颖而出。科技创新不只是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而且关系谁能抢到发展的先手。


分析到这里,我们未来会遇到的问题就说清楚了,如果你觉得我分析的有道理,可以点赞加关注,支持我一下。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先说贸易受阻和投资过剩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下手:


首先是稳住出口和投资的基本盘。

最近很火的RCEP协议,以及正在推动的中欧贸易协定,其实就是想稳住我们对外贸易的基本盘。而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些新基建投资,也是为了替代过剩的老基建投资,稳住我们投资的基本盘。


其次就是刺激国内消费。

在出口和投资都乏力的时候,消费就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大的指望,这也是提出畅通内循环,以及需求侧改革的原因。


要刺激内需,就一定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富人有消费能力,但是消费欲望有限,而低收入群体有旺盛的消费欲望,但是却没消费能力,只有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变成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才能被刺激起来。


前面说的RCEP,新基建这些概念,离老百姓有点远,但刺激消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事儿却和我们每个人相关,会产生两个最直接的影响:


第一是房价。越有钱的家庭房产越多,房价上涨会让有钱的家庭更有钱,会扩大贫富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另外,高房价也让很多家庭因为凑房贷,还贷款,而没钱消费。想要畅通内循环,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就一定会坚持房住不炒。


第二个影响是防止资本无节制扩张,这也是最近很火的新闻。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上市会造就一大批千万富翁与亿万富翁,而在互联网企业之外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却因为巨头的挤压,连维持经营都困难。资本巨头的无节制做大,只会让少数人受益,却让更多的人承担损失,这也会加剧贫富分化。为了扩大内需也好,为了共同富裕也好,资本巨头在未来一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接着是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这是我们眼前最大的问题。前面说过,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在劳动力成本升高的时候,没做好科技创新,生产不了能和发达国家竞争的高科技产品。做科技创新需要大笔的投资,只有舍得砸钱的国家,才能搞出高科技。


我们看一下当前中等收入国家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


虚线是世界平均值,以下是中国、巴西、俄罗斯、泰国、阿根廷、墨西哥的投入比例,可以看到,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一枝独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在科研上很舍得投钱,科技创新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根据哈佛大学的数据,中国出口产品的复杂性指数,也就是技术含量,从2000年的全球第39名,上升到2018年的第18名。


我们再看一下低收入的印度,以及高收入的日本、美国研发经费投入占比。


印度的投入很低,但是美国、日本的投入比例却远高于我们,发达国家为了维持住技术优势,是很舍得花钱的。

搞好创新的两个条件

搞好科技创新不仅仅要大把的投钱,还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是要有足够大的市场。研发投入的钱是要赚回来的,靠钱堆出来的研发成果只有卖到足够大的市场上,才能摊薄研发成本。


苹果的智能手机,如果只能卖个几万台,那苹果肯定不会再搞研发。只有搞科研能赚大钱,企业才有动力继续投入。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是搞创新的前提,这又回到了扩大内需的问题上,只有老百姓有钱消费,科研成果才能转化成足够多的利润。


创新需要的第二个条件是发达的资本市场,创新的风险很大,不是所有的创新都会有成果,很大部分的科技研发会失败,也就是钱白投了。


搞创新不能靠银行贷款,银行本身不敢贷,搞研发的人也不敢借。跟科技创新配套的是VC、PE这种风险资本,股权投资机构会给看准的科技企业烧钱,一旦烧钱成功,企业做大上市,VC、PE也能大赚一笔。


科技创新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只有资本市场发达了,企业才容易上市,VC/PE的退出渠道才能通畅。我们国内以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很发达,但资本市场发展却不够,相比美国,我们的金融体系不利于创新。美国的资本市场发达,科技企业上市方便,融资也方便,所以美国的科技企业发展的更好。

史无前例的崛起奇迹

想要壮大资本市场就要让居民存款变成了基金份额,这就需要有足够多靠谱的机构投资者,只有基金公司靠谱了,老百姓才敢买基金,资本市场才能壮大。


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加起来没有我们的人口多,如果我们成为发达国家,那意味着地球上过上发达国家日子的人多了一倍多。


我们当前的人均GDP是1万美元,经济总量是美国的66%,如果我们人均GDP提高一倍达到2万美元,那我们的经济总量也会翻一倍,经济总量就变成了美国的132%,就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曾经有位美国的大人物说过:如果让超过十亿的中国人过上美国人或者澳洲人的生活,那大家就悲剧了。


我们有个外号叫发达国家粉碎机,因为体量太大,一旦我们冲进发达国家的行列,那很多老牌发达国家地位就可能不保,所以有些人不希望我们发展的太快。

贸易受阻、技术卡脖子这些问题都是外部强加给我们的。不管是成为发达国家还是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我们的发展之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如果我们能有足够的智慧,保持住当前的发展速度,那再过5-10年,就真的会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崛起奇迹。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