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inakoKojim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去中心化為什麽重要

MinakoKojima
·
·

互聯網的前兩個階段

在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 —— 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 —— 互聯網服務是建立在由互聯網社區控制的開放協議上的。這意味著人們或組織可以擴大他們的互聯網影響力,並清楚遊戲規則之後不會變化。龐大的網絡實體都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包括Yahoo,Google,Amazon,Facebook,LinkedIn和YouTube。在此過程中,像AOL(美國在線)這樣的中心化平臺的重要度被極大地削弱了。

在第二個互聯網時代,從2000年代中期到現在,以營利為目的的科技公司(如最著名的Google,Apple,Facebook和Amazon——GAFA)開發的軟件和服務迅速超越了開放協議的承載力。智能手機的爆炸性增長加速了這一趨勢,移動應用程序成為了互聯網的主要用途。最終,用戶從開放服務轉移到了這些更復雜的中心化服務裏。盡管用戶仍然訪問像網絡這樣的開放協議,他們通常也會通過GAFA的軟件和服務來作為中介。

好處是數十億人得以訪問超棒的技術,並且大多都是免費的。壞處是,對於初創公司,創作者和其他組織而言,擴大其互聯網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困難,需要擔心中心化平臺更改規則,並奪走他們的受眾和利潤。這反過來扼殺了創新,使互聯網變得不那麽有趣和生動。中心化也造成了更廣泛的社會緊張局勢,在關於假新聞、國家資助的機器人、用戶的“無平臺化”、歐盟隱私法案和算法偏見等話題的辯論中都看到了這種緊張局勢。這些辯論在未來幾年裏只會加劇。

“Web 3”: 互聯網的第三個階段

針對這一中心化問題,一種方案是對大型互聯網公司強加政府監管。這一方案假定互聯網與過去的通信網絡(如電話,無線電和電視網絡)是差不多的。但是,過去那種基於硬件的網絡與基於軟件的互聯網完全不同。基於硬件的網絡一旦建好,就幾乎不可能重新構造它們。但是基於軟件的網絡可以通過企業家創新和市場力量被重構。

互聯網是終極的基於軟件的網絡,由相對簡單的核心層組成,核心層邊緣連接著數十億臺完全可編程的計算機。軟件是人類思想的編碼,因此具有近乎無限的設計空間。 連接到互聯網的計算機可以自由運行所有者選擇的任意軟件。配合適當的激勵措施,想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快速傳播。互聯網架構是技術創造力和激勵設計交融的地方。

互聯網仍然處於演化初期:核心互聯網服務在未來幾十年中可能會幾乎被完全重造。加密經濟網絡能夠做到這點,這是對比特幣中首次引入並在以太坊中進一步發展的思想的概括。 加密網絡(Cryptonetworks)結合了前兩個互聯網階段的最好的特征:社區控制的和去中心化,該網絡最終將有能力超過最先進的中心化服務。

為什麽要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個常常被誤解的概念。舉例來說,加密網絡擁護者傾向去中心化的原因經常被說成反政府審查,或者當做自由主義者的政治觀點。這些都不是去中心化如此重要的原因。

讓我們看看中心化的平臺有什麽問題。中心化的平臺遵循著一個可預測的生命周期。當他們建立,他們做任何他們能做的去招募用戶和互補的第三方(像開發者、商務、媒體組織)。他們這麽做是為了確保他們的服務更值錢,因為平臺(字面意義)是帶有多邊網絡效應的系統。當平臺往采用曲線(adoption S-curve)上方移動的時候,他們對用戶和第三方的控制權穩步地增長。


當他們碰到S曲線的頂端的時候,他們和網絡參與者的關系從正和博弈變成了零和博弈。保持增長的最簡單的方式存在於從用戶身上獲取數據並和互補方競爭受眾和收益。歷史上的例子是“微軟 vs. 網景”,“谷歌 vs. Yelp”,“臉書 vs. Zynga”,還有“推特 vs. 它的第三方客戶”。像iOS和安卓這樣的操作系統表現得更好些,盡管仍然收取了適度的30%的稅,和看似以任意理由拒絕應用程序,和隨意地包含第三方應用的功能。

對於第三方來說,從合作到競爭的轉變就像“誘餌和開關(bait-and-switch)”。假以時日,最好的企業家、開發者、投資人會對在中心化平臺之上構築事物變得謹慎起來。我們現在有了數十年的證據,揭示這麽做下去會以失望告終。此外,用戶放棄隱私權和數據控制權,而且在安全漏洞面前變得脆弱不堪。中心化平臺的這些問題將來很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

進入加密網絡

加密網絡是建立在互聯網之上的網絡:1)應用諸如區塊鏈之類的共識機制來維護和更新狀態,2)使用加密貨幣(貨幣/代幣)來激勵共識參與者(礦工/驗證者)和其他網絡參與者。一些加密網絡,例如以太坊,是通用的編程平臺,幾乎可以用於任何目的。其他加密網絡具有特殊用途,例如比特幣主要用於存儲價值,Golem用於執行計算,Filecoin用於去中心化文件存儲。

早期的互聯網協議是由工作小組或非營利組織創建的一些技術規範,這些規範取決於互聯網社區一致的利益來獲得采用。這種方式在互聯網的非常早期的階段運行得很好,但是自1990年代初以來,只有非常少的新協議被廣泛采用。加密網絡通過代幣的形式向開發人員、維護人員和其他網絡參與者提供經濟激勵來解決了這些問題。代幣在技術上也更加魯棒。例如,它們能夠保持狀態並在該狀態下進行任意轉換,這是過去的協議無法做到的事情。

加密網絡使用多種機制來確保它們在增長過程中保持中立,從而防止中心化平臺的“誘餌和開關(bait-and-switch)”。首先,加密網絡與其參與者之間的合約被強制開源運行。其次,通過“聲音”和“退出”機制對他們進行檢查。參與者通過“鏈上”(通過協議)和“鏈下”(通過協議周圍的社會結構)的社區治理獲得話語權。參與者可以通過離開網絡或者出售其代幣來退出,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可以通過分叉協議退出。

簡而言之,加密網絡使網絡參與者團結一致,共同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努力 —— 網絡的增長和代幣的升值。這個一致性也是即使在以太坊這樣的新加密網絡發展壯大的同時,比特幣仍抵制住了懷疑論者並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今的加密網絡遭受到限制,使它們無法應對中心化在位者的嚴峻挑戰。最嚴重的限制是關於性能和可拓展性。未來幾年將是關於解決這些限制,和在加密棧基礎設施層上構建網絡。這之後,大部分精力將轉向在該基礎架構之上構建應用程序。

去中心化如何勝出

一個說法是中心化的網絡應該贏,另一說法是網絡會贏。讓我們看一下應該對此持樂觀態度的具體原因。

軟件和Web服務是由開發人員建造的。世界上有數以百萬計的高級開發人員。只有一小部分在大的科技公司工作,然後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在開發新產品。歷史上,許多最重要的軟件項目都是由初創公司或獨立開發者社區創造的。

“無論妳是誰,大多數最聰明的人都在為別人工作。” —— Bill Joy

去中心化網絡能夠贏得互聯網的第三個階段,而且與贏得第一個階段的原因相同:贏得企業家和開發人員的熱情和頭腦。

一個類比是 2000 年代 Wikipedia 和其中心化競爭對手(如 Encarta)之間的競爭。如果您在 2000 年代初比較這兩種產品,Encarta 遠超 Wikipedia,主題覆蓋面更廣,準確性更高。但是 Wikipedia 以一個更快的速度在進化,因為它擁活躍的誌願者社群,人們被去中心化、社區主導的精神吸引而來。到 2005 年,維基百科已成為互聯網上最受歡迎的參考網站。Encarta 則於 2009 年關張。

這告訴我們,在比較中心化系統和去中心化系統時,需要動態地看待他們,以發展的眼光,而不是以靜態的視角將其當做固體產物。中心化系統推出時通常就充分成熟了,但只有在出資公司的員工高效改進他們時才變得更好。去中心化系統半生不熟地啟動,但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會吸引新的貢獻者而呈指數級增長。

就加密網絡而言,存在多個復雜的反饋回路,涉及核心協議的開發人員、互補的加密網絡的開發者、第三方應用程序的開發者以及運營該網絡的服務提供商。這些反饋循環通過相關代幣的激勵而進一步放大,正如我們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中所看到的那樣,它們可以增速加密社區發展(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例如,比特幣挖礦的過度電力損耗)。

到底是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系統會贏得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問題在於誰將制造出最引人註目的產品,在於最終更多高質量的開發人員和企業家站在誰那邊。 GAFA具有許多優勢,包括現金儲備,龐大的用戶群和運營基礎架構。加密網絡的價值主張對開發人員和企業家則有更具吸引力。如果加密網絡能贏得他們的支持,他們可以動用的資源將遠遠超過GAFA,並急速超越他們的產品開發步伐。

“如果您問1989年的人們改善生活需要什麽,他們不太可能會要以超文本鏈接的去中心化的信息節點網絡。” —— Farmer&Farmer

中心化平臺通常與一些吸引人的應用程序捆綁在一起發布:Facebook帶著一些核心社交功能,而iPhone具有許多關鍵應用程序。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平臺通常會半生不熟,沒有明確的用例。 因此,他們需要經歷產品市場適應性的兩個階段:1)平臺與建造平臺並構建生態系統的開發人員/企業家之間的產品市場適應性;2) 平臺/生態系統和最終用戶的產品市場適應性。 這兩個階段的過程使許多人(包括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始終低估了去中心化平臺的潛力。

下一階段的互聯網

去中心化網絡並不是解決互聯網上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但是它們提供了比中心化系統更好的方法。

將Twitter垃圾屏蔽問題與垃圾電子郵件問題進行比較來看。自從Twitter將其網絡對第三方開發人員關閉以來,從事Twitter垃圾屏蔽工作的唯一公司就是Twitter本身。相比之下,有數百家公司在數十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和公司資金的支持下,對抗垃圾電子郵件。雖然垃圾電子郵件還沒解決,但是現在情況要好得多,因為第三方知道電子郵件協議是去中心化的,因此他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業務,而不必擔心遊戲規則會在之後發生變化。

或考慮網絡治理的問題。如今,大型平臺上不負責任的員工團隊決定了如何對信息進行排名和過濾,哪些用戶被提升、哪些用戶被封禁,以及其他重要的治理決策。在加密網絡中,這些決定由社區使用開放和透明的機制來做出。正如我們從離線世界中了解到的那樣,民主制度並不完美,但比其他制度要好得多。

中心化平臺占據主導地位如此之長,以至於許多人已經忘記了有更好的建立互聯網服務的方式。加密網絡是開發一些社區擁有的網絡的有力方式,並為第三方開發人員、創作者和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環境。在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我們看到了去中心化系統的價值。希望我們之後能再見到它。

Thanks to Ali Yahya and Jesse Walden.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