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江上小堂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论语漫读(9):君子不重则不威 — 君子稳重而慎交友

江上小堂
·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第一)。

这段话分两句。后一句,“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在后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单独出现了一次。两句话之间有联系,前者强调君子要稳重,后者强调君子交友要谨慎。

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没有威严,学问也不会牢固。自己注重忠信,交的朋友也如自己一样忠信,那自己有了过错就很容易改正。

儒家说话做事讲究稳重谨慎,考虑周全,三思而后言后行。以防说错话做错事,让人抓住把柄。冒失和冲动都是儒家所极力避免的。这自然是中国过去残酷的言论环境所致。一言不慎,就可能掉脑袋;一言合意,也可能官至卿相。这肯定扼杀了许多真知灼见,不利于思想碰撞和头脑风暴。辩论能极大地促进认知。佛教在这方面就比儒家强,提倡辩经,辩论的风气很盛。

千百年来,儒生在这样的训令和环境磨练下,大多变得老成持重,老气横秋,不露声色,一脸漠然。谨言慎行,城府极深。古时做官的大多是儒生了,所以,官员也莫不如此。《麻衣神相》因而总结出“贵人语迟”的相术。但语迟者并不都是贵人,也可能是蠢人。

儒生这副模样,自然让人捉摸不透。让人不可亲近,敬而远之,甚至让人惧怕,故尔显得很有威严。至于学问固还是不固,跟稳重没有关系。只是如果不稳重,说话不周密,会让人觉得学问不扎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不等于说,慎言少言学问就更厚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直译应为:注重忠信,没有朋友不如自己一样忠信的人,有了过错就不惧怕改正。主,注重的意思;如,类似的意思;惮,惧怕的意思。

孔子这里的意思是交朋友要谨慎,不要交不三不四的朋友。要交与比自己更为忠信的朋友。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得不忠不信。而交忠信可靠的朋友,自己有了过错,很容易就会从朋友身上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朋友疏远了自己,也能及时自省,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者朋友会及时告知。这样,改正起来就很容易,不会养成大毛病。养成大毛病,改正起来就难得多。因为容易改正,所以不会畏难,不惧怕改正。

子贡曾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为仁者。孔子告诉他要事奉贤者,交仁者做朋友。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第十五)。

“为仁”这里理解为成为仁人。孔子先打了一个比方,“工匠要将手工活做得尽善尽美,必须先将工具打磨锐利”。然后告诉子贡,“每到一个邦国居住,就想法去事奉大夫中的贤者,结交士人中的仁者”。孔子把子贡比喻为工具,把贤者仁者比喻为麿刀石,与他们交往砥砺,就能成仁者;就像麿刀一样,越磨越锋利。

孔子交友要交比自己出色的,这个交友指南放在今天还是适用的。交到比自己出色的朋友,对提高自己的学问和道德水准当然更好。就好比下棋,和棋艺比自己高的棋手下,棋艺就提高的快。比和自己棋艺低的下,提高就慢,甚至水平下降。但这并非总是可求之事。得看条件,周围没有比自己更出色的人,那就没办法;还得随缘,看比你出色的人愿不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如果大家都只想交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不愿与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那就没有人能交到朋友了。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