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學展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跨時代的困難:再讀鄭南榕

學展
·
·

昨天看到 @嚴搏非 老師發的文章,提到了「當時就被提出的問題,現在仍舊存在」。我一看完這篇文,就立刻想到了最近幾年,在鄭南榕逝世紀念日時,都會有人轉貼這篇鄭南榕在1988年的舊文,每年看到的時候(尤其是前幾年國民黨執政時),心情都跟嚴老師很類似。以下轉錄全文

維持現狀,是台灣人民的死路

作者:鄭南榕 自由時代 第 238 期 (1988年08月20日)

  海外學人兼兩岸「傳聲筒」熊玠,由於宣稱自己從中國帶來中共高層人士透露願意放棄「四個堅持」,與國民黨共同制憲組成聯合政府的訊息,剎時之間,國共和談原本存在的歧見、「代溝」,彷彿皆已煙消雲散,國共兩黨的共同志願「中國統一」似乎很快就要實現了。

  荒謬的是,熊玠一拿出他最新的「統一」訊息,就立刻招來所謂海內外學人,這其中也有許多人同樣具有「傳聲筒」身份,及國民黨高層人士如李煥、蔣緯國等人加上中國新華社否認的反駁圍攻,弄得他只好趕忙捲起鋪蓋走路,下場可以說是灰頭土臉之極。

  而在同一個時間內,國民黨對於是否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科總年會」終於作出決策,三名學者代表獲准組團前往,但是不以中研院名義;稍後,又臨時大費周章搞出一個名為「台北科學學會聯合會」的民間團體,準備接受中研院「委託」,好讓代表團「師出有名」,同時又不會落入中共的「統戰圈套」。

  熊玠的「傳話」鬧得滿城風雨,而國民黨對參加科總年會卻十年如一日,搞得龜龜縮縮,這二種現象合起來看,才具體顯現出國民黨的「中國政策」的走向。

  中研院院士參加北平召開科總年會之事,其實仍然是國民黨「只有探親政策,沒有大陸政策」的一種反映。換言之,國民黨依舊堅持「三不」,對於民間社會的往來交流,則作「有限度的開放」,國民黨對參加科總年會,到最後拿「民間團體」當擋箭牌的作風,正反應了其對中國「沒有政策」的消極心態。而熊玠的「傳話」所以能在媒體上大炒特炒,除了突顯出國民黨內確實有一干人愛打「中共牌」外;更把國民黨在面對中共「統戰」所表現出被動慌亂的種種情結,一一暴露無遺。

  四十多年來國共之間關係的變化,只能說是敵意漸消。但是對於這個影響台灣前途,攸關一千九百萬台灣人民利益的大問題,國民黨除了仍然經常引用「中共不排除武力犯台」來恐嚇台灣人民,藉以逃避內部現實問題之外,其作法總是採取「維持現狀」為臨界點。

  事實上,國民黨在「熊玠事件」上只知一味否認的態度,正與其對島內各界人士要求公開討論台灣前途的呼聲不斷壓制如出一轍。顯然,無論是「統一」或「獨立」的論調,國民黨一直不願意看到以「由下而上」的方式出現,國民黨不容許民間及廣大輿論對台灣前途進行討論,而其本身則只有幾個空頭口號,沒有半點實際的方案及準備。

  國民黨人士對中國的態度,根本上可以分成二種。其中佔大多數的一派是「維持現狀」,換言之,也就是「獨台」傾向。但問題是,這些人在面對嚴重影響台灣前途的「中國問題」,腦袋裡面可以說是空白一片。而少數的「保守派」,則大搞「秘密外交」,私底下與中共眉來眼去,大批海外學人、知名人士兼「傳聲筒」乃應運而生。

  熊玠的言論,雖然一開始造成極大轟動,很明顯的,他因為太愛出風頭,結果卻在國民黨「保守派」玩火玩得太過份的情況下「惹火上身」,最後不得不黯然離去。當然,「熊玠事件」啟人疑竇的問題之一:中共領導人到底有沒有跟熊玠說那些「驚死人」的話,直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新華社」否認,而熊玠堅稱新華社許家屯已經證實他的說法的矛盾情況下,更顯撲朔迷離,難以釐清。

  然而,就算中共領導人的確說過那樣的話,國民黨對即將而來的「談判」,又有何準備?更嚴重的是,這場談判顯然只限於是「國共和談」,真正的一千九百萬台灣人民的意願,屆時又被擺在何處?

  從全體台灣人民的利益來考慮,「中國問題」是台灣變局及前途的一大關鍵,絕不能成為國民黨「保守派」與中共政權私相接受的犧牲品,更不是國民黨光靠「維持現狀」就能解決的事情。因此,在國共兩黨所製造出的重重煙幕裡面,台灣人民必須強烈地表示要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意願與決心。不論過去或現在,威脅壓制台灣人民行使這項權利的,不是中共口口聲聲要武力「解放」台灣,而是國民黨在「恐共」的情結下,加上其為維持其既得利益,因而在「中國政策」上敷衍了事,對台灣人民爭取民主,要求發言權又極盡鎮壓之能事的心態與作法。

  這樣的事實,一經「熊玠事件」與世台會返台召開的比較,便昭然若揭。最後的問題是,國民黨躲得了中國的「統戰叫囂」,對付起台灣人民的要求,便立即浮現出台灣人民與國民黨政權之間雖以解決的矛盾。因為,維持現狀,是國民黨最大的利,對台灣人民而言,卻是一條走不通、永遠活在中國政權與國民黨統治下的死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對心存僥倖、意圖旁觀的台灣人,再三提出警告的理由。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