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134《史記》卷五〈秦本紀〉26:比賽舉重也會出人命?!
武王元年,與魏惠王會臨晉。誅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摢裏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於魏。三年,與韓襄王會臨晉外。南公揭卒,摢裏疾相韓。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取魏女為后,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
──────────────────────
來到秦武王在位第一年,這位新上任的秦武王先與隔壁的魏惠王在「臨晉」會盟。接著,他處理了父親去世那一年發生的大事:「蜀相壯殺蜀侯來降」。面對這位以下犯上的蜀相「陳莊」,秦武王決定處死他(誅蜀相壯)。另外,「張儀」與「魏章」這兩位前朝老臣也因為失寵而離開秦國,前往魏國發展。
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為秦國新君上任,讓周遭部落有些浮動的情況下,秦武王也派兵攻打西戎的義渠、丹、犂等部落。
秦武王在位第二年,首次設置「丞相」一職,由將軍「摢裏疾」與「甘茂」分別擔任左右丞相。這一年,秦國的老臣「張儀」死在魏國。
秦武王在位第三年,他與韓襄王在一樣在「臨晉」城外會盟。這一年,韓國相國「南公揭」去世,根據秦韓在臨晉的會盟約定,由秦國的左丞相「摢裏疾」前去韓國擔任相國。
這一年,秦武王曾對右丞相「甘茂」說:
「我想開一條哪怕只能容車子通過的路,到達洛陽,看一看周王的都城,如此一來,即使死了也不會感到遺憾(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
因此在這一年的秋天,秦武王派「甘茂」和庶長「封」攻打宜陽。
秦武王在位第四年,攻佔宜陽,殺了六萬人。接著渡過黃河,在「武遂」地區築城(涉河,城武遂)。
這一年,魏國太子也前來朝見。
秦武王是個有力氣,喜好角力的人(武王有力好戲),所以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在這一年與大力士「孟說」透過舉鼎來比力氣,結果意外折斷了膝蓋骨(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同年八月,武王去世。「孟說」也因此被滅族(族孟說)。
秦武王娶魏國女子做王后,但沒有生兒子。武王死後,只好立了他的異母弟弟繼位,這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親是是楚國人,姓羋(ㄇㄧˇ),稱為「宣太后」。武王死時,他的弟弟秦昭襄王還在燕國做人質,因此在燕國人送他回國下,他才得以順利繼位。
補充一下,也就是說,秦昭襄王的父親是秦惠文王,哥哥是秦武王,哥哥的媽媽是惠文王的王后,但秦昭襄王的媽媽並非王后,根據《史記‧穰侯列傳》的記載:
「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后。」
換言之,這位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的妃嬪之一,位階為「八子」,因此又稱為「羋八子」。由於出土的文物中,發現刻有「羋」姓及「月」字,因此被小說家寫成了近來很流行的《羋月傳》。
在這段史料中,我們看到了另外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秦武王,他一樣接續著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以來的富強之路,繼續透過軍事與外交來擴張秦國的勢力。
然而,這場秦國的擴張,或該說是秦國的一統天下之路,卻在秦武王這裡略為中斷了一下,原因竟然是因為秦武王的興趣─與人比力氣!看來身為君王,其實應該要有些自知之明才是。君王的身體健康,與國家的興盛衰亡是有很大的關聯的,因此君王應該不能做些危險的舉動,不能讓自己陷入危險,以防國家得因為轉換繼承人而出現差錯。
至於這秦武王的驟逝是否會對秦國造成什麼影響?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