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aurenTaylo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之九

LaurenTaylor
·
·
莊、老放言,破棄“名教”,愎歸“自然”,本來不教人在家庭團體、政治組織裏行使。(自保)

9《國史大綱》

文獻標題:第四編 魏晉南北朝之部

版本: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文字摘錄&讀書心得


第四編 魏晉南北朝之部

第十四章 長江流域之新園地 東晉南渡

二、東晉一代之北伐與內亂

北方的故家大族,一批批的南渡,借著晉室名義,各自占地名田,封山錮澤,做南方的新主翁。當時諸族擁戴晉室,正如曹操迎漢獻帝,挾天子以臨諸侯,把南方的財富,來支撐北方的門第。諸門第只為保全家門而擁戴中央,並不肯為服從中央而犧牲門第。門第自有其憑藉與地位,並不需建樹功業,故世家子弟,相率務為清談。清談精神之主要點,厥為縱情肆志,不受外物屈抑。

對外之功業,既不得逞,乃轉而向內。P241-244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長期紛亂 五胡十六國

晉室東遷,衣冠南渡,北方中國便陷入長期的紛亂狀態中。史稱為五胡十六國,先後凡一百三十六年。P247

時間範圍:304-439年

五胡:匈奴、鮮卑、羯、羌、氐

344-353年,康帝建元二年,至穆帝永和九年(表格內容,p252)

王羲之《蘭亭集序》[1]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2]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曰:“人才莫衰于晉。”永和人物,同東晉一朝人物一樣,足稱者本來不多。他們一般的特徵是嗜五石散,習南華言,浮華相扇,標榜為高。他們不知疲倦地談有無,談言意,談才性,談出處,雖然鴻篇巨著不多,但一語驚人,便成名譽。考其思想內容,核心之處仍然是名教與自然的關係,而這還是洛都“三語掾”的心聲。永和名士多服膺郭象《莊子·逍遙遊》注之說,身在廟堂之上,心無異于在山林之中。

永和文學溺于玄風,內容空泛。王應麟《困學記聞》卷一三:“愚謂東晉玄虛之習,詩體一變,觀蘭亭所賦可見矣。”案蘭亭所賦皆玄言詩,賦詩者王、謝、庾、郗等士族子弟盡在其中,成詩三十餘首,備見桑世昌《蘭亭考》。這種詩,恰如鐘嶸《詩品·序》所評:“理過其詞,淡乎寡味。”永和詩風,從此中可以概見。

(晉)簡文帝在清談方面的確勝桓溫一籌。在他周圍聚集著當時主要的一批玄學名士。他自己的清言佚事,在《世說新語》裡也遺存不少。他是永和玄學名士真正的保護人。但就學識深淺說來,簡文帝的玄學修養也不算高,劉淡目之為“清談第二流”,王羲之目之為“啖名客”。如果兼論他的玄學修養和政治作用,那麼《晉書》卷九《簡文帝紀》說得比較全面:簡文“雖神機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謝靈運跡其行事,亦以為赦、獻之輩雲。”在政治上置簡文帝于周赧王、漢獻帝地位的,恰好就是在玄學學識方面被簡文帝譏諷的桓溫。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

莊、老放言,破棄“名教”,愎歸“自然”,本來不教人在家庭團體、政治組織裏行使。魏、晉名士,一面談自然,一面還遵名教,故曰名教與自然“將毋同”。南朝的王室,既乏禮教之熏習,又不能投入自然之樸素。蔑棄世務的,則縱蕩不返;注意實際的,則殘酷無情,循環篡殺,勢無底止。

(庄老之学,主打一个“自我保全”之技术)

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然而他的思想意境,到底超不出並世名士的範圍。自身既皈依佛乘,一面又優假士大夫,結果上下在清談玄想中誤了國事。P272

姚思廉《梁書卷一·本紀第一·武帝上》[3]:生而有奇異,兩胯駢骨,頂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及長,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幹,時流名輩鹹推許焉。所居室常若雲氣,人或過者,體輒肅然。


第十七章 北方政權之新生命 北朝

三、魏孝文遷都及北魏之覆滅

鮮卑高門子弟,皆在行間,貴族即是軍人,當兵即是出身,雜卑自己規模本如此。及遷洛陽,政治情勢大變,文治基礎尚未穩固,而武臣出路卻已斷塞。一輩南遷的鮮卑貴族,盡是錦衣玉食,沉醉在漢化的綺夢中。P285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4]:“當時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誇競。崇門豐室,洞戶連房,飛館生風,重樓起霧,高臺芳榭,家家而築;花林曲池,園園而有。……而河間王琛最為豪首。常與高陽爭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五色繢為繩。妓女三百人,盡皆國色。有婢朝雲,善吹篪,能為團扇歌、隴上聲。”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5]:士族名士的好尚是廢事功,輕武力,而士族維持其政治統治又必需事功武力。這樣就形成一種現實的矛盾,影響到士族的境況,甚至影響到門閥政治本身。大體說來,士族名士之忘身物外者易獲盛名,而處高位以保障士族利益的,卻不是這些人而是那些不廢事功特別是善於經營武力的名士。東晉以來,門閥士族中不斷有這種人物出現,門閥政治的延續實際上是靠這類人支撐。一旦到門閥士族中不再產生這種人物,門閥政治就會出現危機。



[1] 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M].長沙:嶽麓書社,2021:423.

[2]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64-166.

[3] 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4]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143.

[5]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67.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