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出世与入世

孙李
·
·
IPFS
我以为所有人都需要有一点儿出世的想法。我这样说并不是劝人出家做和尚去,而是以出世作为一剂思想的解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出世与入世的说法。世既是俗世,出世是脱离俗世的束缚,入世则是投身于俗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讲出世的道理,儒家则讲入世。所以国人对这些说法是不陌生的,再不济至少听说过「看破红尘」「四大皆空」。

我以为所有人都需要有一点儿出世的想法。我这样说并不是劝人出家做和尚去,而是以出世作为一剂思想的解药。

人生在世,脑子里有各式各样的观念,这些观念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驱使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有些观念简单的显而易见,像是「饿了要吃饭」「下雨要打伞」;有些观念则要复杂些,甚至非得通过系统学习才能搞明白,像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进化论。

我不打算讨论具体观念的正误。我只想指出,观念一旦在脑中扎了根就很难再清除掉。正因如此,我们应该严格审视脑海中的观念,不能毫无保留地把所有观念都纳入常识。一件事是对的,只因为它是对的,而不是因为社会习见或约定俗成。

在不同程度上,我们都是些井底之蛙,局限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我国经历过社会制度的剧变,国人应该对封建社会愚昧偏见造成的悲剧并不陌生。当我们为古人叹息时,不妨想想将来的人又会如何看我们。如果我们接受了出世的想法,在思想上脱离俗世的束缚,也就更容易客观地看问题。

身为凡夫俗子,当我们每天为柴米油盐而奔波烦恼时,打开思维枷锁并不是件容易事。每当我在俗世泥沼中难以自拔时,我总会提醒自己两个事实:

第一,人是渺小的。说到底人不过是地球上的渺小生物,而地球又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正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二,人终有一死。我不相信什么天堂地狱、来生转世,人一旦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名也好,利也罢,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到头来一场空。

看清了这两个事实,很多虚妄的迷惑就不攻自破了。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如果把人生都用在了争名逐利、虚荣炫耀甚至于自我放纵、互相残害,生命就白白浪费了。

说完了出世,反过来讲,人也需要有入世的态度。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类的生存需要互相依靠,不可能不沾染尘埃。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难以独善其身。除非彻底远离人世,只要身在社会中,就要遵循社会的规则。

再者,任何思想都不能走极端,如果一味追求出世,最后很容易陷到虚无主义中去,对现实毫不关注,以为一切都是空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而我认为,正是因为人世短暂无常才更要珍惜,如果我所做的事能为自己、为他人带来一点正面的影响,能让世上多一点快乐少一些痛苦,终归是有意义的。

入世是人的本能,我就不细细讨论了。随着年龄与经验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最难得的是把握思想的平衡。出世与入世,正如理性与感性、自信与谦虚、责任与自由一样,不能单纯地说某一方好某一方坏,而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折衷。当我们不自觉地过于偏向于一方时,就要提醒自己摆正观点。如果能随心所欲却从不逾矩,那就是真正修养到家了。

谈出世与入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孙李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Matters越来越冷清,万一走失,可以来我的blog找我:https://www.xianrenlife.com/。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