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經典貳壹年:吳林峰《樂壇已死》
所謂「樂壇已死」的説法,早就成為老生常談。中年一代,熱愛藉由《流行經典五十年》緬懷舊事,骨子裡流着的是他們對於香港黃金年代的自豪;年輕一代,其實亦不遑多讓,不時大聲疾呼「陳奕迅之後再冇人識得唱歌」的人恐怕並非少數,血液裡流着的始終是他們成長時期在千禧年 K 歌所得的段段集體回憶。
不論出於善意還是惡意,每年叱咤過後總會有不少人試圖為香港樂壇重啓死因聆訊。我自問沒有什麼資格多加評論,但我從這些討論、以及小克聯同一眾年輕音樂人合力煉成的《樂壇已死》一曲當中,發現到某個新一代的香港神話:一個年輕一代即使被香港徹底拋棄,卻依然堅持不願放棄香港之神話。
急凍香港
記得立場新聞曾經訪問過一個大台 PA,他談起了一次製作搞笑節目的經歷。本來一班年輕同事深受《100 毛》啟發興致勃勃想度新橋,沒料到中年的主管快速揭過雜誌後便當頭拋出冷水一盆:「我唔明有咩咁好笑喎,以前《歡樂今宵》啲笑話好笑好多囉!」後來他乾脆腰斬討論,直接拿出一本李力持的《真係笑話》叫他們照板煮碗。
以上情節如有雷同,恐怕並非巧合,畢竟懷舊乃是人之常情。然而,實在是太少人為意到,懷舊背後其實必然牽涉篩選:每個年代的成功背後其實都充斥著眾多石沉大海的劣作,但隔着朦朦朧朧的復古 IG filter 審視過去 —— 種種失敗隨着年月漸漸都被遺忘,種種成功卻因着「倖存者謬誤」之故而被不斷放大,慢慢甚至被美化成了一個無論後世如何努力都無法超越的現代都市神話。
畢竟 8、90 年代的流金歲月,實在是給了那代人太多的自豪和成就 —— 呂大樂在《尷尬》一書甚至形容香港好像一個被強行急凍了足足四十年的城市。正因為當時的人實在親眼見證過太多的成功,慢慢開始便過於迷信自己的能力或是經驗。久而久之甚至開始認為,原來只需要不停地遏制社會任何改變的可能,然後千秋萬世地重複着某套成功方程式,就必能夠將黃金年代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
香港歌手經已死,
甩嘴走音兼無氣,企在原地!
所有青春嘴臉,邊個邊個都沒有星味!
嘆口氣:往昔金曲的歲月,哪可媲美!
別再開收音機,沾污這大氣。
這些活於上世紀的聽眾,不停藉由腦海中某個被急凍了的巨星形象來論斷當代的流行文化:「一啲星味都冇,舊時邊個先真係有魅力!」、「噉樣都叫唱歌?咬字不清又冇台風!」、「家下啲歌都唔知噏乜,以前啲歌就真係句句都係人生哲理正能量!」、「唔怪得家駒都話,香港只有娛樂圈而冇音樂!」
呂大樂指出,問題其實甚至與兩代人究竟何者較為優越無關,其實只需冷靜下來就不難發現:這種「以不變勝萬變」、用前人成功來界定後人失敗的做法,説穿了不過只是迷信着某套出產自 80 年代的成功方程式,竟然能夠橫跨足足 40 年後依然能夠行之有效。再者,世代之間必然只會存在與日俱增的差異,因此期望着 2021 年的年輕人能夠依然沿用着 1980 年的標準和思維模式過活,細想其實非常之不可思議。
在急凍思維之下,樂壇根本難逃一死 —— 因為世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一條四十年不變卻依然流動着的河流。
可歌的一代
聽著這首歌的前半部本來相安無事,直到後段卻突然開始鼻子一酸 —— 因為我發現到原來「樂壇之死」不過只是煙幕,背後原來其實是小克獻給年輕人一個友善的催淚彈。
豆豉記錄興與衰,
用心愛這裡,小店小區。
六百字四十句,是故事與情緒。
有歌,在我心裡。
畢竟,後獅子山年代的年輕人實在是可歌的一代。雖然他們其實早被上一代人揚言要徹底放棄 —— 可是他們實在是太過心愛這個城市,於是就在五線譜上畫上眾多微細的豆豉,以此記錄時代的興衰。然後,他們在橫線上一筆一劃的填上歌詞,以此刻劃城內每個有血有肉的故事,為的是能夠同在,為的是要能夠與每個失意的同伴同呼同吸同哭同哀。
專輯已處死,EP 也半死,單曲更抵死!
失戀好慘,三幅被!
頒獎禮已死,要是年輕該死!
可悲的是,明明這一代已經恰如其份的秉承著時代精神,何苦還要執意要判他們萬惡不赦的死罪?明明他們已經盡善盡美地發揮著「有心在我歌裡」的精神不斷創作,明明每首歌都同創作者般都是一個擁有著獨有生命力的個體,何苦單單為了自顯清高 —— 連每個生命、每個個體最基本的尊重都不願意給予?
明明他們燃燒着青春和錢途,不過只是想為殘喘着的城市吹入一股生氣,何苦還總要高舉着「年輕人該死」的論調 —— 將一個枕頭狠狠的壓在年輕人的愁容之上,死都要在他們身上擠出丁點的氧氣,連一個暫且能夠讓他們卑微唞氣的空間都要試圖剝奪?
香港歌手不會死,
怎麼尖酸的你,那樣看不起?
漠視挖苦比較,恥笑指責拋棄這一代!
聽到這裡我腦海生出一個疑問,究竟這首歌是為誰而寫?畢竟歌詞所批判着的人(在卡式機上)根本不會聽到這首歌。説穿了,這首歌豈不原來只是一場讓熱血青年圍爐取暖的營火晚會?
或許必須接受現實,短短四分鐘的時間根本不足以撼動一代人根深蒂固的想法。與其説「香港歌手不會死」這句口號是為惹怒尖酸的你而寫,倒不如説其實是小克為不屈的我們而寫,叫我們無論如何,點都要堅持落去。
前路不容易,但至少還有歌在我們心裡。
我想,眾人獻出各自的微小善意,大概還足以建起一個細細地的爐、築起一座細細地的壇,然後憑着這份温暖和祝福,謹記着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教訓,尚且還能夠恃才傲物不知好歹放肆宣稱:樂壇未死,香港未死,因為我們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