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射手媽咪婷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

射手媽咪婷婷
·
·
很多時候你以為是自己運氣不好總是遇到壞男人(女人),其實那是自己早已設定好的戀愛劇本。
圖片來源:博客來

初看這本書名「愛無能」以為講的是在愛中失能,但真正翻開這本書才理解到原來想要呈現的是許多人在愛的洪流中迷航而找不到上岸的方向,總是氣惱挑選了老半天卻總是找到錯誤的對象,不是在戀愛關係中唯唯諾諾失去自我,就是溝通出現問題而無法維繫長久且穩定的關係,尤其不解這樣的惡性循環到底要繼續到何時?是自己的戀愛運太差,還是真的不夠了解自己?其實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告訴我們這一切都與「依附關係」有關,而依附關係則是要從我們出生與照顧者的關係開始說起,照顧者對待我們的方式會形塑出我們的「關係世界觀」,這會影響到長大成人後人與人的相處模式,更會在親密關係中展露無遺,而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互動模式也會形塑出我們的「愛情世界觀」,雖然孩提時的我們可能會在心中默想以後絕對不要複製他們的負面經驗,但卻不自覺在戀愛關係中也以相同的情緒及互動方式呈現,或是以另一種極端的面貌來面對,這都是無形中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所導致,因為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最熟悉的印象會深烙在心裡,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但若是讓我們在關係中感到困擾,或許我們就必須要抽絲剝繭檢視一下哪裡出了問題?

四種依附關係:

安全型:沒有太多的恐懼與擔心,並且在他的世界充滿希望,並且認為「我是值得被愛的」。

焦慮型:常討好別人、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恐懼,對自己不信任也缺乏自信,在關係中是卑微的,也時常有負面情緒,並且害怕過於親密的關係。

逃避型: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別人,經常覺得自己達不到別人的要求,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在關係中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排拒型:對自己信任、對他人不信任,認為跟別人一起生活是件麻煩事,害怕失控的感覺,在親近人的過程中感到焦慮、不安全感。

以上不同的依附關係,都深深地影響我們的戀愛品質與劇本,如同我們總是不解有些人總是遇到渣男,那都是因為自己看見的世界是符合自己設定的,而不是真正自己渴望的。

比如不安全感依附關係的人會在戀愛關係中疑神疑鬼,於是不斷行使監控的手段來對付另一半,後來的結果可想而知不是被劈腿就是被分手,也坐實了原本心中設定的「男人都很花心」的劇本,殊不知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戀愛世界觀形塑而成,而並非只是運氣不好遇到壞男人而已。

要破解這樣的既定腳本,作者說要先有足夠高的自我覺察,真心叩問自己:「到底不信任什麼?」,並且透過自我對話去思考這一切是真實的嗎?是否有重新思考的可能?而這本書便扮演引導及重塑自我世界觀的角色,一步步帶領大家去剖析並修復。

很喜歡書中提及的所謂的「門當戶對」並不只是兩家經濟與社會地位,其實更重要的是與家人互動的親密度與情感世界觀。許多女性朋友都曾經誤以為只要男朋友跟家人的感情越不好,那男朋友就會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也會降低婆媳同住的機率,逢年過節也不需要應付許多婆家親戚,光用想的就覺得自己婚後的生活是一片美好,殊不知結婚後卻發現彼此對於家庭應該呈現什麼樣貌有著極大的歧見,由於成長環境及感受的不同,需求自然也有所不同,在平凡的日常中就出現了許多摩擦與衝突,這就是作者想要強調的情感世界觀關乎到兩人看待事情的標準與價值。

書中列舉了十種愛無能症候群的樣貌,或許我們能對應到自己或曾經交往過的對象,理解並非想要究責任何人,而是期許能從這些不健康的關係中找到舒服的相處模式,如同作者所說的:「令我們不快樂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面向的解讀,自然也會引發不同的情緒感受,進而影響到我們的選擇,想知道如何調節思維與情緒,可以在這本書中得到解答。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