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潛規則」之七
14:36
今早溫習了節氣,時令介於「雨水」與「驚蟄」之間,難得今日休假,可以從容放肆,紓展身心,開懷探索生活,紀錄思緒,思考人生……
昨日的話題圍繞著電子書的優點和缺點,今天要來繼續談我買書是怎樣在抉擇「紙書和電子書」。
歷經反覆深索,尤其今早才又上網買了一本書,一面紀錄自己是怎樣在抉擇:
去哪買?
買幾本?
哪取書?
且聽我娓娓道來。我發現最令人糾結的時候,是遇到「紙書和電子書」同樣價格時,以下是我列出的幾個一環又一環的相扣思路:
看當下趕不趕時間
「一次購足」取方便(多半會順便回想有哪些待購書籍,也會瀏覽一下先前在網路書店勾選起來的待購書籍」)
有無二手書可買
才發現,精彩的地方發生在「二手書 vs 電子書」,於是又有以下的思路:
是否真的急著需要研讀此書?
知識內化可能性的高低(高者就可能買紙書,未來可賣出折現)
在同類主題的待購書籍中,再做篩濾優先取捨
試讀觀感
挑戰網站動線和完單流程設計的購書誘惑
紙書厚度(前提是在實體書店瞥過紙本書厚度,原則上只要是一定厚度以上的書,不加思索,一律選電子書,以省除安排空間存放問題)
若要買電子書,又要顧慮「版式」或「流式」,以及可否開放聽讀書文
繼續深思若要買二手書,不禁又問了自己:
折現機率高低(有些書因讀者出清供給數量過多,平台不過度收書)
收藏性高低(我的藏書裡,還是有遇到自己覺得有價值收藏的書,會買了紙書後又買電子書,或是反之亦然,也就是紙電皆購)
基於折現率高低、以及收藏性高低,我測試搜尋了《賈柏斯傳》、《原子習慣》 的二手書行情,於是獲得新書、新作者不易觀察折現率、收藏性的結論
經典長青/銷書及電子書的價格都很硬(長尾理論)
此書將否常用(常用者會考慮買電子書,方便隨時翻閱)
在按下購買鍵前,終究還是要兼顧現實,盤算「荷包壓力 vs 二手書折現率」;在完單的末端流程,便是取書地點和運費的選擇!
15:40
此刻我在一家位於桃園觀音、第一次到訪的藝廊兼咖啡廳,整個空間的陳列擺設,處處吸睛,為了先完成文章日更,暫時忍住了拍照的衝動,剛剛來的路上,試播一下森山大道DVD記錄片(買了幾個月放著),才發現是日語旁白、英日字幕,不好在車上收看,趕緊關掉影片,專心開車……
身後的落地窗外,天色仍陰,細雨飄落,室外偶有汽機車路過,耳邊是空靈的不知名樂曲,剛剛在書店才瀏覽過焦元溥的書單,我坐在距離馬路最近的座位,背對馬路,放眼是空間主人處處的巧思,粗獷的水泥牆,坐在一樓可以窺伺中庭簍空的二樓片面景緻,入門處不遠掛著一個盆栽,右手邊是通往二樓的階梯,服務櫃檯在我左前方,放眼是沙發、老木長凳、石磚與海綿綁在一起的座椅、鐵板凳,我正坐在不鏽鋼?/鋁?的椅子上,墊著塑膠材質不知名紋路的椅墊,每個桌上都擺了一瓶伏特加酒瓶裝的樹枝,枝上結有小果和開小花,可惜葉子已少了油亮光澤;右前柱旁有幾株我不認識的盆栽,最顯眼的是一盆幾乎觸天花板頂的樹;左後方是一台 CRT 舊款透明外殼、跟初代 iMac 同時期的 Apple Studio Display 擺設(如果名字沒記錯),這老古董螢幕旁是我不知名的水管零件,上頭插著一小枝結穗的不知名樹枝,點點滴滴都是設計……,怎麼有點像是在給 AIGC 下繪圖描述語!?頭往左轉,一個切了邊的大圓鏡倚靠在牆上,旁邊是一顆超大的 party 反光球,直徑應該有一米,整個構圖「乾淨俐落」,誘我好想自拍;處處的投射燈、日光燈,混著一盞櫃檯上的中式燈籠,還有好多小細節……,不時還有兩隻安靜的狗狗走來走去,我最近才領悟到自己太過習慣使用 iPhone 內建的相機 App,放著花錢買來的 Camera+ App 不用,於是告訴自己買了就要物盡其用,跟那森山大道紀錄片一樣,忘了自己,忘了時間,忘了東西擺哪,淪為慾望的奴隸……,我此當下沈浸在此靜謐氛圍,又是鮮活的一日!
文末追加這一段當下場景的描述,旨在生活經驗的內化,而不只是知識的內化,眼睛望外、耳朵無塞、剛剛試用一下廁所的洗手乳,濃郁的檀香味撲鼻,讓人有想購買的衝動,但它售價不菲,一旁的標價毫不臉紅地靜靜展示著;今日早午,不同地點,各點了兩杯無糖水果茶,怎麼剛好都有百香果?!不敢忘記自己仍在努力減脂,早上做完了比較不花時間的小運動,剛剛買的書就是減脂相關,我住在桃園觀音的鄉間,難得有這樣的一家藝廊/咖啡廳,隱於市,我住此地七、八年,對這家已開幕四年的空間,原本一無所知,心往內看,過完年的新春,宛若新生兒,卻又更懂得如何妝點生活,佈置居家,創意源源,喜樂如泉,念念得費心紀錄,總怕靈感稍縱即逝……
深呼吸一口氣~憋、用力吐~呼~~
明日再會!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