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生活本來就沒什麼答案跟解方。
昨天看到同學的限時動態,他說不知道進這個系究竟是一種解脫還是陷入,因為會讀很多社會學的關係,他終於看清母子關係中的自己,原處的位置是如何泥濘不堪,比起原本還能在這段關係裡不斷迴避、看起來相安無事,他現在卻透過社會學直面這樣的現實,「這種痛苦無法言喻。」他這麼說。
社會學就好像一面鏡子,原本的生活看起來還可以、還能苟活、運用各種伎倆拼命生存,往鏡子裡一照,所有看不見的關係與情緒其實都有一定的痕跡可循,人類的彼此建立的關係在社會中形成一個龐大的齒輪,問題的產生與糾結,已不是一個拿著放大鏡仔細觀照在一個癥結點上就能解決。
回想自己當初進這個系之後也是修了有關於社會學的課,由於高中時期的自己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很想要理解人的思維模式與和社會互動的過程,想更了解社會和自我的關係,所以對社會學非常有興趣。
在研讀的過程中,社會學讓我知道了很多人與事物、社會的互動關係、了解資本主義的運作與模式,知道了很多平常看不到的、隱藏在背後的交互影響軌跡,這些能滿足我龐大的好奇心,對此我很滿足。但當我開始知道越多之後,身心狀況卻越來越糟糕,倒不是說有明顯的憂鬱症狀,而是在思考這些的同時,一開始會因為察覺有脈絡可循而感到安心,卻又會發現這一切的形成通常又牽涉到另一種循環、好像很難真的去解決或排解這一切,那種只能看著那裡敗壞,而我卻在這裡相安無事的感受會在我的心中蔓延,常常覺得很失落和絕望。
又因為共情能力很強,常常看到一些社會問題或身旁的人受到無法遠離的苦痛(比如家庭問題)時,也會大大影響自己的情緒。以前的我很愛傾聽別人心事、是因為覺得我能給予他人,但後來有一陣子我發現,我會看著自己摺好的衣服覺得很悲傷、突然失控的再全部打亂之後,我就意識到自己或許沒有看起來那麼的沒事,事實上還是受到了環境影響,變得只能看得到悲傷的事情。但當然,現在有學習如何感受自己的情緒臨界點,身心狀況已經有好很多,知道何時該停止傾聽他人而關心自己、同時也傾聽自己。
「直到現在我的疑問也跟你相同」我這樣和他說。看著身旁把社交、玩樂做為人生主軸的朋友們是多麼快樂,常常會覺得如果我當初選擇了除了社會學的別條路,我是不是就比較能夠看見開心的事情了。「縱使以社會學的角度感覺是沉醉在表象之中,但好像真的比較快樂一點喔,常常我也在想這些事情。」就像沉醉迪士尼樂園一樣,這個被社會學撻伐到不行的場域,我卻超愛的。
「其實我現在也在調適之中,」最後我這樣跟他說。我們拼命尋找人生的真相,試圖解決所面臨到的所有問題、拼湊人類的存在意義,或許人永遠只能付出所擁有的一生做一點細微的改變(也可能沒有),也許拚了命尋找的真相也並不存在。但,或許生活本來就沒什麼答案跟解方,
有的只是諒解與擁抱,還有那些願意讓自己繼續活著的事物與日常。
「還在學習中,一起加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