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Randive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Matters上两岸浓稠的误解,化的开吗?

Randiver
·

来到Matters将近三个月了。刚来的时候,香港的游行愈发白热化,在这里看到了不少讨论两岸政治的帖子。之后沸沸扬扬的台湾大选,以及现在令人恐慌的武汉疫情,所有的公共议题都会在这里上升为政治辩论,到最后就是意识形态的角力了。

因为人在国外,上面几件事我都没有直接参与,自觉没有资格下笔,对其中的细节指指点点。毕竟认知太容易被扭曲,“所见”都不一定是“所得”,更何况自己每天消费的都不过是二手信息。我也一直认为,谨慎发言是一种美德。

我想能来Matters的大陆人,最起码都懂如何科学上网,都渴望那么一点自由的空气,以及多多少少对大陆现状不太满意。当初来到这里,是想在没有审查的环境下写点东西,也顺便看看香港和台湾人民都在做什么,想什么。我的确在这里找到了表达的自由,不用在敲字和按下“发表”按钮的时候感到惶恐;但这里日益滋长的意识形态对立,着实令我无奈。

香港游行的白热化让我感到,两岸已逐渐失去理性的思考和对话的耐心了。港人控诉大陆威权,腐蚀香港的自由和民主;大陆人嘲笑香港年轻人“废青”,只知道把怨恨诉诸于暴力,其实自己都没想清民主和自由意味着什么。双方互贴标签的拉锯战,在舆论场上日益焦灼。

再聊一聊台湾大选。由于大陆不满蔡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削弱台湾在媒体中的声量。这次民进党大赢,大陆更不会施舍报道的空间。这种单方面的屏蔽,只会让大陆和台湾民众之间越来越陌生。

大陆人也许越来越难理解,为什么台湾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如此拥戴蔡英文。16年的时候,我的一位学姐在台湾旅行,看到大选结果出炉时身边沸腾的年轻人,说自己头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民粹”的胜利。几年过去了,蔡英文再次高票当选,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给这届政府再次扣上个“民粹”的帽子,但我知道台湾这几年的社运稳中有进,对LGBT更友好,文化事业也更蓬勃了。而反观大陆,言论空间严重萎缩,社运更是踟蹰前行,举步维艰。于是,在对岸眼中,大陆也就成了“不文明”“不自由”“威权政府”的代名词,贬低大陆政府也就成了舆论场上的政治正确。

写到这里,你可能以为我要鼓吹一种爱国主义论调,为大陆辩护。恰恰不是。我今天想谈的是两岸无形的割裂。到今天,大陆,香港,台湾,都躲进了各自的玻璃罩子里,在极其自洽的轨道上运转,偶尔试探对方,但每次都充满攻击性。我也不知道如此浓稠的误解和偏见,要经过多少代才能化开,还是永远都不会化开了。

最近爆发的武汉疫情,又让Matters变成了政治议题的角斗场。大陆政府早期压制消息,让疫情迅速发展;封锁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是否存在伦理争议;“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样的官方叙事是否有意转移公众视线,模糊事态的严重性;而难得一见的放开媒体报道,会不会只是秋后算账的序曲......在Matters看了各路评论,大陆的,对岸的,仍然是熟悉的论调,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但实际上,大陆政府现在正在复刻非典时期的“小汤山”模式,计划在一周之内在武汉建出大型隔离医院,专攻被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很多工厂用五倍工资吸引一线员工回到岗位,赶制短缺的医用口罩;疫情爆发后,物价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扬;《财新》等良心媒体仍坚守在武汉,发回一线报道......这些公共和个体层面的努力,怎么就在讨论中被选择性遮蔽了?

我是希望,当我们讨论公共事件,能主动去吸收更多的角度,而不要为了政治正确去阉割一些可能重要的观点和事实。

还想说一点题外话。我一直能看到很多批评大陆政府这不好那不好的大陆人。他们也的确能举出很多实锤,也熟悉各种倒置图片或者改文件名等躲避审查的操作。我佩服他们对信息的敏感度,也佩服他们的信息整合与反思能力。但我总觉得,每天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活在对自己国家意识形态强烈的否定之中,以至于只要出现负面新闻,便会条件反射般搬出很多事实来影射这个政权的黑暗。也许这种方式能让人保持敏锐与清醒,而不轻易把一些不正常的事情合理化。但对我来说,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消耗了。

我相信,总有一些望向自由的路径,是更低耗的。我们当然不能忘记批评,但也不能忘记在批评中多攒点力气。毕竟这场马拉松,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剩余的路程还有多远。

最后,回归文题,Matters上浓稠的误解,化的开吗?其实这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言论自由。总说“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但现实是,无意义的赞美遍地开花,而懂得自由的批评在夹缝中生存。自由不是信口拈来,一泻千里,更不是划分阵营,用语言暴力攻城拔寨。自由的前提是对文字心生敬畏,谨慎地表达,有理地讨论。支撑自由前进的车轮,永远是谨慎与理性,以及一颗包容的心。若两岸能有更多民众领会到这一点,懂得如何尊重自由而不是滥用自由,懂得如何倾听而不是贴标签,懂得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获取信源而不是困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里,这种误解就有化开的可能。

而这一切,和你脚下站的土地,和你每天浸淫其中的意识形态都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就是爱自说自话,到了哪里也不会走出思维的局限;如果你的身心是自由的,没有一片土地会限制你。

最后放一张坚持在武汉报道的《财新》记者。他们是真正的时代之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