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Kuàn-k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跨越台東池上斷層的潛變儀

Kuàn-ka
·
·
之前在公視上面看了一部紀錄片《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裡面講述了法國地質學者安朔葉(Jacques Angelier)來台灣進行地質研究的經過,後來更是為台灣地質學培育了許多在地學者。而我是看了這部之後,想要再訪池上去看看潛變儀

我自己曾經多次去池上旅遊,從教科書上認識池上斷層,卻從不曾認真站在池上斷層的兩側,更不曾看過、聽過潛變儀。看了這部大地之心紀錄片,對我很大的啟發是原來地質科學也可以這麼的藝術,看到安朔葉教授的台灣地質學記錄本,對我而言就像是描繪大地地貌的藝術品。很高興安朔葉家族願意讓池上鄉保留教授的手帳副本,這樣我們才能在池上的地牛故事館看到這些珍貴的收藏品!

潛變儀手帳複印

對於如何定時定量的斷層移動,我一開始沒有很明確的想法,等看到潛變儀的設計才知道原來這麼簡單。設計裡需要兩個金屬柱連接著一個儀表,監測著金屬柱的相對位移,金屬柱分別固定於斷層的兩側。就在我看過紀錄片過沒多久後,朋友們剛好要去池上逛逛,就把尋找潛變儀加入我們的行程了!

最容易找到的潛變儀是在上圖的第一張,大坡國小的溜滑梯剛好就跨過池上斷層,從照片也可以清楚看到斷層斷面。

左側水泥斷面可以發現斷層剛好切到這個溜滑梯,右側藍綠色裝置為潛變儀本體

之前大坡國小會請小學生當志工,對觀光客說明此斷層相關的知識,但因為疫情就沒有了。剛好我跟朋友前往的時間是假日,只有學生打球,沒有解說。我們就自己研究了旁邊的說明,以及複習紀錄片中介紹的知識。

潛變儀本體

看到潛變儀本體還是非常驚訝,使用這麼簡單的構造就可以監測每年斷層大約數公分的移動。更敬佩安朔葉教授的遠見,架完潛變儀後,有找到當地志工到大坡國小以及溪邊持續的監控斷層變化,所以台灣池上的斷層研究可以持續不間斷地繼續進行!

安朔葉教授在之前九二一大地震時,十分迅速的在事件過後就來台灣協助各地的地貌調查。雖然是個法國人卻好似個台灣人,連比較年長的池上鄉親,甚至是後來變成鄉長都曾記得有個法國人以前時常出現在池上走動。他們工作很累時會喝保力達B來回復體力,真是很本土的補充劑啊!這次去池上逛了他們每次田野調查開始前會參拜的保安宮,是拜神農大帝的。教授雖然沒有信道教,但本著入境隨俗,每每地調出發前都會來祈求平安、研究順利。

後面我們接著去找尋錦園溪邊的三座潛變儀,這個就比較難找。因為紀錄片中也沒特別明說地點,們有先在地牛故事館看到手繪的圖片,相對位置去尋找潛變儀,一開始找不太到,後來在一個橋邊終於看到了!才發現原來以前曾經光顧過的咖啡店小安比樂旁邊就是潛變儀的所在地,店外的花圃旁邊還特別做了個外框加告示牌!

錦園溪河堤受擠壓的水泥涵管,上方藍色支架即是潛變儀

這個解說牌的說明很不錯,但要進去小安比樂的店內才可以看到,如果大家有去喝咖啡或吃甜點可以看看(他們甜點好吃!)。這三個潛變儀有圍欄擋著,沒辦法看到內部,站在橋上遠眺還是能認出此處就是安朔葉教授的手繪紀錄的潛變儀喔。


寫這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有到池上時可以去看看潛變儀、地牛故事館,了解一下安朔葉對台灣地質學研究的幫助:看他那像藝術品的手繪筆記,同時又富有地質科學分析的素養為,台灣留下許多寶貴的資料。另外,池上很多好吃、好喝的店家別錯過了啊!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