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電影)多元宇宙的存在與虛無 ▏《媽的多重宇宙》
這兩周《媽的多重宇宙》跟《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的接連上映,「多元宇宙」似乎是如今影視作品的熱門題材,相信熟悉科幻題材的觀眾絕對不陌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多元宇宙」除了是重開機、換演員時的好用藉口,其實背後有著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哲學議題。
我在這篇文章中會借用《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奇異博士找不到插入點拉),帶出「多元宇宙」的核心議題,以及虛無主義跟存在主義兩個哲學思想的討論。
背景知識
關於「多元宇宙」這個設定,常接觸科幻題材的觀眾應該都了解一二,背後是有其科學理論依據的,雖然跳得有點遠,就讓我從多元宇宙的科學理論說起,關於多重宇宙其實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我不會在這邊深入介紹,把主要幾個分別介紹出來就好。
開放宇宙:
宇宙無窮大,可以想像在可觀測範圍外,也許還有「另一個地球」,只不過跟我們這邊長得不太一樣,有個八大洲之類的
泡泡宇宙:
這是在前面的開放宇宙邊緣外,還有無限數量的開放宇宙,差別在於這些宇宙有著不同的物理常數。
量子力學:
這應該就是大多數作品會運用的理論,也就是每個不同的選擇都會產生不同的時間線,進而產生另一個平行宇宙,可以想像成所有的後果都有可能是一個宇宙,這邊稍微進一步解釋。
到目前為止的量子力學,實驗結果幾乎都難以被古典物理所解釋,古典物理經由實驗會獲得的客觀事實,在量子力學中並不存在,因為每一次的實驗結果都是不同的,這就是量子物理的不確定性,進而衍生出疊加態這個說法,這個特點使得多重宇宙的理論得以成立。
不過實際上這遭受很多的反駁,最著名的當屬「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指出,貓不會同時既是死的也是活的。
稍微認識多一點的人可能有聽過「哥本哈根詮釋」,關於不確定性,其實是粒子只有在被觀測的時候才是確定的,因此從古典物理的本體論(本質),轉向量子物理的認識論,也就是一種主觀的描述,本體論觀點會告訴你:「一個電子不能同時『擁有』確切的位置和確切的動量。」而知識論觀點則會說:「不可能同時『知道』電子確切的位置和動量。」
我這樣說可能會有點難懂,我試著用一個舉例來解釋這邊,不知道你有沒有玩過單眼,拿著大砲瞄準別人,試圖拍出自然的美照。
觀測粒子就像是要拍小孩子,那種放出去會到處跑的、混亂的存在,你可以教小朋友站好、擺好POSS讓你拍,這時候你扛著單眼去拍就是一種觀測的狀態,把小孩固定在確定的狀態,但是這樣拍不到小孩那種亂跑、自然的狀態,那才是小孩的本質。
也因此像是「秘密」、「吸引力法則」這些使用的量子力學完全是鬼扯,觀測並不會改變世界的本質,只是讓混亂的現象確定下來而已。
選擇題
以前面說的,量子力學下的多重宇宙極大程度是不存在的,但是這為影視作品的敘事提供絕佳的題材,創作者可以開始設想,「假如」故事這樣發展會怎樣?
「可能性」就成為多重宇宙這個題材,一定要處理到的核心課題。
這邊可以請各位思考一下,關於「可能性」的想法,像是我們都當過台灣學生,都超會考試,尤其是選擇題,就算不知道答案,去分析選項、刪去法也能猜到答案,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不會這樣做,很多人是碰到一個選項就直接撞下去,看不到其他選項。
在《媽的多重宇宙》裡面,秀蓮會看到在不同的選擇下,他可能成就更不一樣的自己,其中很多奇怪宇宙分支乍看都是來鬧的,但是我認為不同宇宙,其實都回應一些選擇的後果或是課題。
像是熱狗手手的宇宙,秀蓮其實很抗拒這個宇宙,因為他變成個蕾絲邊,這不是選擇所導致的分支,本來不應該成立的,但其實在這個宇宙要面對的是,他其實不能接受女兒是蕾絲邊這件事,雖然表面上表現得很開明,但要談論到這個問題時他都是迴避的,也不能和自己父親介紹女兒的伴侶。
存在與虛無
這是我看《媽的多重宇宙》到後來,會覺得這部片根本超神的地方,到第二部反派開始解說他的動機的部分,根本的回應到如何處理「選擇」這個課題,有「可能性」就必然要面對「選擇」,如果不做任何選擇,結果就會走向一開始的秀蓮,明明有無限的潛能,卻活出最無用的人生,而秀蓮與反派,正正帶出兩種互相對立的結論。
虛無主義
「人不在意,天下無敵。」或是「認真就輸了」,我很少遇到有人真的使用這段話,但這是我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習得的觀念,如果在成長時期是屬於不擅長與人交流的,或是經常遭遇挫折,在現實生活中就會難以發展自己,但是在精神上,只要不對任何事投入感情就不會因此受傷,虛無主義代表的是放棄選擇。
虛無主義是哲學上的一種觀點,它認為一切是無意義的,知識、道德、價值觀這些,抱持虛無主義的人會拒絕接受有所謂客觀事實這回事,片中幾乎是用這句話作為台詞,確實沒有所謂絕對的客觀,但是我們都能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找到你我都同意的共通點,這是建立知識的基礎。
反派為何會發展成虛無主義呢?
電影中有指出,反派在成長過程中,被灌輸太多的可能性,但很關鍵的部分是,反派缺乏一個中心思想,電影用很多隱喻說明,最直接的就是那顆貝果,被放入一切的事物,卻依然是空心的狀態。
這就像是每個人都有的選擇障礙,現在人不是沒有選擇,而是被塞了過多的選擇,但是卻沒有依據去選擇自己要的是什麼,最終放棄、去反對一切。
存在主義
其實中間反派說完他的動機以後,秀蓮是有被影響到,已經要跟著反派的路去走,但被拉了回來,這邊就要說到另外一種處理「選擇」的方式,也就是「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同樣是哲學的一種思潮,大致有兩個脈絡導致思潮的發生,一是啟蒙運動以來,理性崛起、宗教退場,失去以往由上帝主導的價值體系,二是兩次大戰,戰爭摧毀一切,於是精神上失去上帝、現實裡世界被破壞,人似乎沒有可供依靠的對象了,存在主義就是把人生的意義,從外界拿回到自己手中,也因此被稱為人本主義。
很多的哲學家對於存在主義都有不同的見解,不過大致上的可以回到一句話「一個人要成為他自己」,用哲學家齊克果的觀點,存在(Being)是動詞,這凸顯選擇的重要性,在還沒選擇之前,任何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未來是多麼美好,一但做出選擇,自己的人生就是這樣了,但是至此以後的人生都是有意義的。
電影裡,以往的秀蓮是我全都要,他沒有做出選擇,於是要為所有的選項奔走,而到了最後,他選擇當下的宇宙,並開始為選擇負責,開始願意放手,於是他開始存在。
對於選擇,你會是放棄還是負責?
小結
最開始的時候提過的量子力學,觀測是讓混亂確定下來的方法,像存在主義是去關心的是人的主體,把主觀置入混亂中實踐存在價值,雖然世界是混亂而充滿無意義跟可能性,參與就是創造意義的開始,相反虛無主義是反對任何意義,0乘上任何數字還是0,不會有任何改變。
*本文所舉的科學及哲學理論僅為個人理解
*參考文章:「量子力學」如何天翻地覆的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給自己的事後反省
(無意義的廢話,請略過)
這一篇與其說在討論電影或是「多元宇宙」,根本上這是我想辦個人的交流會,這是第一次的活動內容,我在準備過程中,一直覺得選多元宇宙當作開始的主題,完全就是我想辦活動的初衷,要是不和人交流,自己永遠都是單一的價值觀,和不同的價值觀碰撞才會認識到更多的可能性,我的帶話題功力可能不足,但是我期待在這種聊天中,能夠創造有意義的結果,然後......我不幹了。
我發起過三次,內容都有差別,但幾乎是失敗的,沒有人參與還是其次,我居然是到第三次才覺悟,我沒有帶活動的本事。
我沒有多少朋友,也因此很期待有一些能夠交流觀點的夥伴,但其實是,我不在乎別人,如果你有很棒的內容想分享,我很有興趣聽聽,如果沒有,也許可以聽聽其他有趣的酷玩意,但我自己就只是想講自己有興趣的話題,管它功利面、管它活動節奏、管它目標群眾,一旦我對於現況沒有想法,就真的不會有輸出的動力了。
回想起第一次失敗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時間過去後都丟的一乾二淨了,大概我會一直有這樣的遺憾吧,雖然不會有來提醒我的這個人,不過麻煩要是我以後再想不開,正在打著這篇的我會想穿越時間來捏爆自己的卵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