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堂巡禮|聖猶達堂(到訪日期:2018年9月28日)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11d05818-1b0e-48aa-b9a5-f52bdbb422d0.jpeg)
聖猶達堂在1957年落成,與聖猶達堂幼稚園共用同一建築物。雖然如此,但內裡的佈置一點也不含糊,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聖堂的入口處。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4e58c32-59d2-446a-a8b6-b545a82f68da.jpeg)
聖水池位於門口,而且坐落於聖堂的中軸,令教友一進聖堂時,便會想起自己已經與耶穌同死同復活,並前進享用天國的筵席。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d270e64-cea8-40d3-aae9-36c46510264c.jpeg)
十字型的聖水池令人想起,耶穌死在十架之上,但三天後從死者中復活。信徒的生命也從洗禮一刻復活了。而且,因為聖水池位於門口,當人離開聖堂之際也必定會與這聖水池相遇,也再次提醒每人成為教友以後,耶穌所交付的使命。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601eed94-02c1-40af-bf8c-5e7af42c4f5e.jpeg)
希臘文的「魚」是ΙΧΘΥΣ,但同時也可以是「耶穌基督是神之子、救主」的希臘文縮寫。所以在初期教會被迫害的時期中,成為基督徒之間互認的記號。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0ea130ff-ab18-484c-bc7f-07cfbd52eccd.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5f093ea-5962-4f5b-b88b-d1aceaebd8e7.jpeg)
聖堂的內部沒有柱石的支撐,而且樓底夠高,令空間感十足之餘,亦帶給人有種簡潔之感。在兩旁又有大型彩色玻璃,有足夠的自然光透進內部,令聖堂非常光亮。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a28f9296-aa96-4f3f-90b5-5dc78fae6a21.jpeg)
在聖堂中,最注目的部份是在祭台上的玻璃畫。整幅玻璃畫以由兩部份組成,中央部份是聖猶達像,以建築圓拱圍繞。聖猶達右手手持經書和長木棒,經書代表他是《猶達書》作者;長木棒表示他殉難時所受棍棒擊打之苦。而他胸前佩戴耶穌圖像,則代表他肖似基督,和他以基督肖像行奇蹟。他左手指向上天,表示傳講福音,因為聖猶達宗徒終身以傳教為己任,足跡遍佈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等地。
在聖猶達像兩旁的圖案,左右相同,產生平衡的效果。最上的圖案是棕櫚枝套在皇冠內。棕櫚枝代表聖猶達光榮殉道,皇冠象徵勝利的冠冕,以殉道戰勝死亡。由於聖猶達在宗徒中排行十一,故此有十一枝棕櫚枝。中間的圖案是圓形中有十字和釘,外繞以火焰,內有"JESUS・CHRISTUS・DEUS・HOMO"字樣,意即「耶穌基督,人而天主」。圓形外的火焰,光芒四射,猶如太陽,象徵基督顯示給世界,在《若望福音》14:21-22 所載,在最後晚餐中,聖猶達曾向耶穌提問:「主,為什麼你將你自己顯示給我們,而不顯示給世界呢?」而最下的圖案是展開的卷軸及羽毛筆和墨水瓶,表示聖猶達是《猶達書》的作者。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6c5cfdd9-67a9-4750-8422-3b3e452e9aef.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f5ce0434-7e05-4756-a053-7ccacccb9f53.jpeg)
祭台前有一「上主的羔羊」的圖案,即是代表耶穌基督。在祭台加上「羔羊」,令人很容易聯想起耶穌基督自己成為祭品,為人類贖罪。同時,也成為聖餐上的聖體及聖血。 在2003年該聖堂曾經因為梵二的精神,而重新建造祭台、洗禮池及讀經台。觀其佈置,也可以知道其改變,情況好像聖安多尼堂一樣,保留了舊祭台,新祭台被移出到聖所中間。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272e3c5d-a1b7-4bd7-97df-c8bce1dac1b3.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a3280016-ccf2-46bc-9754-e53a8368a001.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d49da10-4025-4a85-a7d6-07b6668ad977.jpeg)
在理論上,讀經台與祭台應該使用同一塊大石雕琢而成,以表達聖道與聖餐的一體性。在聖猶達堂的讀經台及祭台有一點的變化,就是兩者的主體都用上了極具質感的麻石,然後再加上純白色的大理石,令兩者既保留了一體性,又可以在表達信仰上的標記有更多變化。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f13ff4f-6dca-4014-843e-15cf1f4949ba.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6651d76-ceff-43fa-8ec0-357c725bda7d.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d35d61b6-1320-4c09-833f-93ff0f611662.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1b275617-19c9-41e9-aa31-e873e0aaec15.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955f1c35-8a5f-4d2d-9422-c3c67e6e5687.jpeg)
註﹕
- 在聖猶達宗徒玻璃畫的中央下方,有一句英文"ST. JVDE・PRAY・FOR・VS"(聖猶達,為我等祈)字樣。根據介紹,當中V取代U,是古舊英文的慣例,因為典雅的英文字體,尤其是稍為莊嚴的、字型(font)都取自古羅馬公元114年的Trajan Column碑石底座文字,原碑文沒有U 字,只有V字,所以英文古典碑石銘刻中的U字,一律都用V字代替。
- 聖猶達堂在2003年成立了「信軒」,用作擺放宗教文物。可惜我之前參觀聖猶達堂時,因保安阻止,而未能進入。
聖堂資料
地址 : 香港北角建華街30號
電話 : 2571 4267
傳真 : 2887 6649
網址 :http://www.stjudechurch.org.hk
參考資料
1. 天主教香港教區歷史建築探索 (聖猶達堂)
2. 耶穌魚
3. 聖猶達堂 - 五十周年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