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亂說話的地方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讀書心得摘要

亂說話的地方
·
·
記錄最近從圖書館借回來讀完的書,還回去有時候會忘記自己曾經讀過,感受就這樣不知不覺塞到腦袋的深處,可能成為潛意識又或者在某些不自覺得斷捨離的瞬間丟出腦袋。

《伊凡諾夫Ivanov》-契科夫 Anton Chekhov

讀契科夫的作品,但更準確的做法應該是喜歡讀俄羅斯作家看待生命的視角。生命是沒有意義的,任何的奮鬥都只是一種一意孤行,結局始終都是被不可知的力量給徹底擊敗,即便重新站起來繼續奮鬥,但不管憑一己之力還是群眾集氣力量也始終渺小,小時候不懂,以為努力可以克服一切,長大認清了這樣的現實才是生命真正的開始,認清以後在有限的生命裡、在被死亡擊倒前,如何繼續活著才是看見一個人如何是一個人的重點,可以接受然後就這樣過日子,也可以繼續相信著自以為的希望,又或者決定先投降,妄想著下一次的投胎可以去到什麼新的地方又或者終結可笑生命。

寫下這些可能顯得生命是多麽侷限,而也只有自己能夠給自己這些侷限,可能性從來都不是自己能夠想像得到的,活在幻想裡,機會與命運跳脫不出小腦袋,只是也有人說腦袋也只開發了10%,或許幻想到了極致能夠往100%靠近,會做什麼選擇,選擇以後的答案沒得坐壁偷翻到最後一頁,苦惱了老半天,不管自信還是自負,焦慮還是恐懼所選填的答案,直到死亡前都不會曉得,又或者死了也不會曉得,生命的光亮在於即便如此,仍然不畏懼選擇,很多作家會行動者是這麼說的,我也這樣相信。

《卡里古拉Caligula》-卡繆 Albert Camus

面對上帝的全能,人面對不可知所做出的可笑選擇已經夠荒謬了,但對比眼前的人想成為上帝,又或者那些自己以爲自己是全能的,才是真正荒謬的現象。看著荒謬也只是因為是站在旁邊看著那些自己曾經有過的想法甚至有過的行為,被寫進書裡某個角色,又或者幾乎每個角色都曾經是自己一部分,除了生命是如此可笑這種結論以外,想著還有沒有其他的見解,想到結尾的方式,是用看起來很悲劇,但實際卻是得到解脫的結局,能在生命結束前看見自己完整的答案是幸福的,那些意外死亡,又或者一意孤行後自殺或自然死去的沒機會看見,活在執著跟自己的缺陷裡死去,看不見最後完整的另一半,那我的完整是什麼?始終看不見自己真正缺少的,在早已的擁有裡面尋找不在裡面的缺少,在這樣的盲點又該如何超越。

《在流刑地。鄉村醫生》-卡夫卡Franz Kafka

有些很punchline,有些又只是很日常的描述,但相信這些本人沒有意圖出版,卻被朋友幫忙公諸於世的短篇,我想應該都成為未來某個故事發展出來的概念。punchline 原本是指好笑的梗,但在饒舌裡面是用一個詞來為某個段落做一個高潮的節點,每個人都喜歡自己處在很好、很高的狀態,但現實是這些高點都是相對出來的,沒有低跟平緩的來對比,高潮跟高山也不存在,生命會終其一生都是平緩的嗎?還是始終的高低起伏?自己能控制嗎?還是終究都是被決定好的?什麼也決定不了,能決定的只有紀錄自己在生命的經歷裡看見的一切,一樣的現象差別之在與彼此用什麼方式看見,同時決定如何記錄。

《白夜》-杜斯妥也夫斯基

「愛」即便早就被談的庸俗,還是生命的終極問題。愛是什麼?是希望?是自我的某個部分?是缺陷?是孤獨生活得以被填滿的藥?還是自我滿足的催化劑?愛是必須的嗎?愛是動詞還是名詞?是主動還是被動?如何愛自己?又要如何愛他人?該愛他人如愛自己嗎?想起以前談了無數次自認認真的愛情,好像都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但仍然沒有可說服自己的結果。

「『認識生活勝於生活本身,了解幸福之道勝於幸福本身。』------這才是該要去對抗的。」

大概自己的困境就是現在認識跟了解的圈裡面。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