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總是停在情面上 ---為何情是人生?
到底問題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別人問起開始講述,聽後別人說原來是這樣,真值得同情,此時發現是不是自己講述不詳細,心裏想著我不需要你的同情,事情的發生跟我無關,我只是剛好路過遇見,話沒還說清楚,別人就離開,自己以為已清楚表達,但對方看到聽到感受到的,跟自己所表達的不一樣,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問題產生了,離開的人又將自己的感受去告知另一人,以訛傳訛,造成更多的誤會,問題的對不對已不重要,問題已停留在感受上。
感受是什麼?看了此情此景,令人鼻酸痛哭,聽到天籟之聲,為之動容怎會如此美妙,話從口中說出,心似乎得到了釋放,是種感受的表現,古代稱為七情六慾,這就是人的本性,個 人的感受表現出來,可說是性情表現,人與人之間有了情面,社會講求情面,是相處的大家都期望有好的感受、好的生活,互相尊重是基本的情面。孤獨的一人無需情面,本身是自由的,但感受是寂寞的,兩人以上組成了社會,面對不同個體不同感受,有著不同情面,社會需要和諧,所以講情面,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此種敬重讓社會問題停留在情面上,就為了顧及到情面,個人開始感到不自由,陷入情面而不可自拔,人生的問題出現了,情面與個人為何要如此?難道不能做個自由人嗎?疑惑和困惑一直遺留在社會上,最後問題總是停在情面上。情是人生,相處的情面是個無解的課題,就像換了服裝,可以看到心情的好壞,卻從不知所謂的心懷鬼胎?
困惑為何發生在人生?總是有個關鍵點,靈魂之窗的雙眼,眼在看是靈魂有了動作,那動作是種感受,持續性的感受,引伸出的是情,累積的情,如同心中建構了橋,那是堆疊記憶的情橋,心生情橋憶難忘,情橋生出,記憶起這份情,雙眼看到了,記錄了這份情,看書也是同樣道理,看完書後有了心得,是整理過後的心情,鞏固了這份心得,存放在記憶,閱覽無數記憶不斷,堆疊了許多情份,心中情多到易多愁善感,有了文人的特質,建構了完整的情橋,記憶中的不了情,記憶和現實的情,發生了交感,時間是暫停的,眼看到了現實的情與記憶交感著,活靈活現似靈魂,眼睛確實是靈魂之窗。
心中的靈魂展現而出是感受,感受向外表現出來,是個人情的表徴,有了感受因此說情是人生,人一生害怕寂寞,只會感情用事渡過一生,你說你很用心看待一切,那是心中想擁有美好的一面,而努力去維持著情面,其實未曾真的改變過心,用心非所謂的用心,只是在情面下足了功夫。紅塵紅在情濃,出家人不陷入紅塵,是不想要那份濃情,問題總是停在情面上,修行就沒完沒了,拋情不是無情,減少紅塵的感受,心才有初步的改變,出家是個苦行,人生苦短又何必出家呢?減少情的感受,但不是無情,心中的問題自然就減少,放空的心正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