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引导保罗进入欧洲(徒16:6-40)
圣灵引导保罗进入欧洲(徒16:6-40)
阅读经文:路10:18耶稣说:“我看见撒但,像闪电一样从天坠落。19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去践踏蛇和蝎子,胜过仇敌的一切能力。绝对没有甚么能伤害你们了。
证道经文:徒16:6-40
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姊妹:
二十多年前的某个寒假,在从G州回C的通宵班车上,就是公交车那样的长途车,高靠背都没有。我和发小刘先生睡不着,就把我们喜欢的歌手张蔷新旧专辑里的歌唱了个遍。那时记性真好,歌词都在脑子里,就算偶尔不记得,另一位一定记得,提醒下,马上又能跟上、合上。全程都没人责备我们吵到了他们睡觉。两个人可以互相壮胆。如果只有一个人,不见得有这个勇气,也不会这么快乐。引起此番回忆的,是本章保罗和西拉的夜半歌声,我们尽可想象他们的歌声,浑厚的低沉的,或高亢的激越的,在黑沉沉的地牢中反复回荡。保罗会不会想,西拉弟兄的歌声果然好棒,比老巴强多了。这歌声引得多少人一边倾听、一边遐想——这两位是什么人,挨了那么重的伤,还能唱得出来。其实,我们也应多多记住歌词,以备不时之需,但记住了歌词,我们就能想唱就唱,并唱得响亮吗?还真不敢说,这实在需要圣灵的带领。
引子(6-10)
本章6-10节,可视为保罗前往欧洲宣教的一个引子。这短短的引子,充分显明了这次宣教依然和全然是圣灵引领。何以见得?君不见上帝二次出手拦阻吗?1、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传道,他们就走遍弗吕家、加拉太地区(6节)。2、想要去庇推尼,耶稣的灵也不许(7节)。他们经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8节)。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去这里,因为这二处隔着六百公里的距离。但圣灵偏偏引导宣教团向爱琴海进发,越来越靠近目标。然后,来都来了,著名的异象随之出现,保罗梦见——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9节)我们就认定是神呼召我们去传福音给他们。(10节)
这些地名是不是让人听了头大。让我试着这么说看会不会形象些——1、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江西传道,他们就走遍湖南、湖北地区。2、(然后)想要去安徽,耶稣的灵也不许。他们经过河南,到达山东的青岛。然后,保罗梦见一个朝鲜人要求他们去朝鲜帮助他们。于是就渡海去了平壤。
这个”我们“一词,显示路加在特罗亚加入了保罗团队,这就奠定了他书写使徒行传的基础,但圣灵没有让他大书特书他们的相识相交而偏离主题。本章结束时暗示路加在保罗离开后仍留在腓立比。直到保罗第三次旅程途经腓立比时,才重新加入(徒20:6)。
二次拦阻是怎么发生的,路加并没有交待。好巧不巧的是他的行文,可以显示了三位一体的神——圣灵、耶稣的灵(其实也是圣灵,但故意突出圣子)、神(可视为圣父),同心合意地引导了这件事,这是祂们共同的决定。这几位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的行程变更,其实酝酿着撼动人类历史的大事。所以这么大的事,当然必须由三位一体的神来主导和推动。
圣灵引导了路加的陈述,祂刻意省略了细节,就是简单粗暴地交待结果,为的是强调这就是神的计划,神就是这样迫不及待地从幕后走到台前,对保罗大声疾呼——你们不要老在亚洲转来转去了,赶紧去欧洲吧。
这表明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是神的预备,是圣灵的工作。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圣灵引导保罗进入欧洲。分为三个部分:初战告捷,遭遇逼迫,完胜仇敌。
一、初战告捷(11-15)
保罗的宣教策略历来是每到一处,先去犹太会堂。但犹太会堂的设立至少需要有十个成年男人,而腓立比的犹太人可能比较少,所以没有会堂。一些虔诚的妇女就去到城外的加格斯河边聚会,那里就成了她们”祷告的地方“(13节)。因为政府是不允许犹太人在城里集会的。保罗找了几天,才找到这里,就前来宣教。
进犹太会堂宣教,是不是有转化的意味,圣灵也曾如此引导腓利和彼得,向有一定基础的明白摩西律法的外邦人宣教,比如非洲太监和哥尼流。这像不像如今改革宗教会对其它教会肢体的归正。瞧,转化自古就有,是不是大有可为。福音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讲给零基础的外邦人听的,圣灵对教会的带领是逐步升级的。从自己的地盘到别人的地盘,从耶路撒冷到撒玛利亚和犹太全地,再到安提阿、路司得、腓立比(截至本章),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全地。宣教的经验和果效总是随环境和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增长。
买卖昂贵的紫色布匹,这位吕底亚可能是位女富商。她的名字来自吕底这个地名,也许她的老家在那里。
圣经没有说她生意上有没有遇到困难,或者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她纯粹就是听了保罗的证道。圣灵特别施恩怜悯,要大大使用这位肢体。怎么使用?首先透过保罗的证道生发她的信心,其次,透过保罗为她全家施洗坚固她的信心。然后呢?她对此发出感恩的回应——立刻开放家庭,强留使徒。
“强留”这个词,新约只有二处用了这个词——路加显然是刻意为之——还有一处是在以马忤斯,二个门徒强留耶稣住家里。因他们听耶稣讲了一路,就心里火热。所以吕底亚服侍宣教士,就像服侍主。这是真信心带出来的好行为,是所有蒙恩归主之人对主该有的回应。吕底亚就是要亲近使徒,就是要多听多学。她是教会忠实的会友,是教会宝贵的财富,她的家成了弟兄姊妹的聚集地,就像耶路撒冷的马利亚之家,甘愿为主摆上的姊妹是多么蒙福。
这里保罗是给她全家施洗,就像彼得曾经给哥尼流全家施洗,都在向我们揭示,给整个家庭施洗是使徒当时标准的做法,而家中的儿童甚至婴儿很可能包括在内,这是神赐给圣约家庭的福分。
从此福音顺利地在腓立比生根发芽、长势喜人(腓1:1-5),印证了保罗看到的异象(9-10节)。从保罗书信可知,为了不绊倒软弱者,保罗很少麻烦当地的教会(徒20:33-35;帖前2:9;帖后3:8),他只接受腓立比教会的供应(腓4:15)。腓立比教会一再供给保罗所需(腓4:16-18),表明保罗非常认可腓立比教会的成长。
腓立比是保罗进入欧洲的第一站,初战告捷。但随即,仇敌就给了保罗一个下马威,但也是这个下马威,会引出一系列连锁反应,它们将大大彰显基督的大能和神的美意。
二、遭遇逼迫(16-24)
保罗继续每天来到河边证道。但仇敌撒但可不甘心失败,牠透过一位被鬼附的婢女对保罗的宣教实施了搅扰。这位婢女被她的主人们用来发了大财。生财之道就是邪灵附体让她发出预言,想知道的人可以交费问卜,这门生意在腓立比做得风生水起。
邪灵为什么驱使婢女找到这里?因为邪灵对圣灵引导之下的使徒的到来异常敏感。属撒但的与属基督的实在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耶稣曾遇见个被鬼附的男人,他也是这么喊着说——路8:28 ......“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在徒13章,圣灵曾充满保罗,当场让一个诋毁基督的假先知双目失明。
但撒但这次似乎想拉拢保罗,就像牠曾在旷野拉拢耶稣一样。这婢女说的话似乎很动听——“这些人是至高神的仆人,向你们传讲得救的道路。”(17节)
好在圣灵引导保罗识破了魔鬼的试探。起初他对她不予理睬,但一连多日这么大喊大叫,实在很干扰宣教团的讲道,所以保罗实在是忍无可忍——就转身对那鬼说:“我奉耶稣基督的名,命令你从她身上出来!”那鬼就立刻出来了。(18节)
在圣灵的引导下,保罗当然不肯与魔鬼合作,就像之前彼得不肯与行邪术的西门做交易——徒8:18西门看见使徒一按手,就有圣灵赐下来,就拿钱给他们,19说:“请把这权柄也给我,叫我为谁按手,谁就可以受圣灵。”20彼得对他说:“你的银子跟你一同灭亡吧...”
邪灵怎么可能助力圣灵?婢女的聒噪实在是对福音的搅扰。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见证基督当然不应该如复读机一般机械。赶鬼行动非常必要,它当众见证了基督的大能。
邪灵应声而逃。19-24节,婢女的主人们恼羞成怒,因为保罗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告到官府,从而把保罗和西拉关进监牢。因为保罗和西拉是犹太人,也是宣教团的领袖,所以被揪住。而与他们同行的都是外族人(路加是来自叙利亚的安提阿的外族人,提摩太则是来自路司得的半个外族人),所以没有被指控。
21节,传我们罗马人不准接受、不准实行的规例......这是指控保罗和西拉散布非法宗教,因此骚扰到罗马的和平。但这个指控是因着文化与宗教的偏见而激起的。
22节,对二人极尽羞辱和折磨,但保罗和西拉是罗马公民(37章),应该得到政治的豁免,免受这种待遇。但是在暴民群情汹涌的情况之下,这一点却被忽略了。
24节,把他们押入内监,两脚拴了木狗:把他们当作罪犯般对待,囚在最高防备措施的监牢中。“内监”据说就是地牢。锁住双脚的木狗通常用铁链牢牢钉在墙上,犯人也因此没法躺下来睡觉。
保罗当然知道他的赶鬼行为会招人忌恨,这也是他隐忍多日才不得不发作的原因。正如耶稣当年招犹太人忌恨的一大原因必然包括他在圣殿挥舞绳鞭,驱赶那些利欲熏心的买卖人。
但只要你见证基督,哪怕不那么高调,一定会惹来仇敌攻击。既要宣教,又要百分百安全,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保罗必须出手,他出手的重点并不是解救婢女,而是宣教被搅扰,他必须扫除障碍。他能预见可能遭到的逼迫吗?为什么不一走了之?如果就这么一点挫折,就像我们楼下一设扫脸,教会就换地方,那也太经不起风雨了。保罗心系腓立比的灵魂,总想多救几个。这既体现了圣灵引导下的使徒敢于担当、甘付代价的勇气,也揭露了撒但的仆役——既得利益者一定会邪恶地抵挡基督。
如今教会的宣教原则依然要传承使徒当年的做法。保罗的宣教策略,对我们是宝贵的启迪。有人可能会说宣教团是不是太冷漠了,为什么不满城解救铁链女,实现社会公义?如果这个婢女不来搅扰,是否就听之任之?是的,就连耶稣也无意颠覆罗马政权,重建大卫王国。宣教士不应主动干预既有秩序,因为传讲基督、拯救灵魂才是他们的首要和唯一的目标。当且仅当宣教事工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实施一定的防卫。虽然,随着越来越多的灵魂得救,社会公义也会局部地阶段性地程度不同地实现,但撒但不会善罢甘休,总会不停搅扰,公义的全然实现还是必须在基督再来后的新天新地。
那么这婢女后来怎样,圣经没有说。也许圣灵不会浪费这个典型,就让吕底亚她们接济她,引导她进入腓利比教会,向人见证基督的大能,就像路加福音里被基督赶鬼的那个人一样。但如果,婢女被神的使用到此为止,我们也不该纠结。这也是常态。耶稣当年那样施恩帮助人,有多少灵魂得救?比如十个被祂医治的麻风病人,只有一个前来感谢。婢女的出现只为抛砖引玉,让保罗的宣教过渡到下一个场景。百转千回,只为拯救那一家的灵魂。
三、完胜仇敌(25-40)
这场景是一个黑暗的地牢。试想,这是一个换了谁都很难接受的漫漫长夜。被棍子暴打一顿的保罗和西拉,伤口疼得根本睡不着,双脚被锁在墙上的木狗固定着也没法睡,只能勉强坐下。保罗就提议,咱们唱歌赞美主吧。我们不知道他们唱了什么,不妨想象是这首诗篇23:耶和华主啊,你是我的牧人,有你的带领我必不至缺乏。西拉也跟他一起唱着,他的声音很好听。这歌声在狭窄的地牢上空回荡,众狱友屏息聆听,心灵也彷佛受到洗涤。他们唱了一首又一首,一遍又一遍。
忽然,地震发生了。地基动摇,隔墙错位。狱吏醒了,隐约见监门大开,锁链松脱,以为发生了一场越狱。他本应通宵看守,囚犯若逃走他该当死罪。于是一间间看过来,发现大多倒在一边,口里不由惊呼:完了完了,这门都是开的,人全都跑了,我命休矣!急得他要拔刀自刎。其实并没有人趁机逃走,也许众囚犯都被那歌声催眠而睡得格外香甜,也许只是沉默,想静观其变。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保罗看狱吏要自杀,就连忙大声制止——不要伤害自己,我们都在这里(28节)。狱吏是一个罪人,无论是对他的主人还是对上帝,他对工作不肯尽责,对囚犯比如受伤的保罗和西拉极其冷漠,对福音毫无认识。但保罗怜悯他。他的怜悯可以说发自本能,也可说从基督而来。不管怎样,正是这怜悯——是圣灵大发怜悯要使用这怜悯——仅仅不希望他就此自杀——推动了一颗灵魂的得救。
听了保罗的大声疾呼,狱吏如梦方醒,握刀的手停在空中,随即后怕到全身发抖。他就请人点灯过来,就近观看刚才是谁救了自己。一看是保罗和西拉,就连忙向救命恩人俯伏感谢,还把他们请到值班室,把全家人都叫来向二人谢恩(解经家说他家就在楼上),并求问怎样才可以得救。
但这问是不是问得有点莫名其妙?他是不是仍然认为确实有囚犯逃走了,保罗只是出于不忍而刀下留人地要救他,但自己终究要面对被问责和处死的结局?还是路加这里省略了前面的交谈,关于二人是怎么关进来的,保罗对基督的见证让狱吏心生向往,所以如此发问。
不管保罗和西拉是否误会,他们的回答是那样言之凿凿——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人都必定得救。(31节)同时把更多的真理讲给他们听。狱吏听了,就立刻起来服侍,为俩人清洗伤口——曾经冰冷的石心换作温柔的肉心。保罗就给狱吏全家施洗——瞧,虽然狱吏的身份和经历跟吕底亚不同,但圣灵工作的方式一模一样,圣灵透过圣言生发信心,透过圣礼坚固信心。狱吏则把他们带回家吃饭,用感恩的行动回应基督的救赎恩典。
这位零基础的狱吏无名无姓,不晓得是哪里人。后来他这份工作还有没有干下去,有没有去吕底亚家聚会,都没更多交待。但他是保罗宣教团的一个经典案例,丰富地展示了一个罪人从被神寻见到呼求感谢再到受洗再到感恩回应的全部过程。宣教团是怎么千里迢迢来到这个罪人身边的?
正如圣灵必须透过基督的舍己、降卑、受苦、受死、复活、升天,然后才降下,在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子,教会由此建造起来,不断得人如得鱼一般。这一模式在教会向全地扩展的过程中也必不断呈现。圣灵必引导圣徒接力效法基督的舍己,在全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圣灵还引导我们从祂引导路加的写作中发现这一传承的蛛丝马迹。神不会让圣徒的经历落空,总会使用圣徒的舍己让基督舍己的爱临到一个又一个被罪恶、被黑暗权势辖制的灵魂。
解经家摩根指出:保罗和西拉的坐监,恰恰表明了——撒但再度受挫。什么时候撒但将一个基督徒下在监里,什么时候他就被打败了。对基督的仆人而言,十字架就是得冠冕之处。当魔鬼和世界联手迫害一个属基督的人时,他们是将他放在能力的宝座上。
保罗和西拉被关进地牢,看似降入阴间般的黑暗,却因圣灵的大能而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基督向仇敌夸胜的大戏,必有新的灵魂从那里得救和升高。
保罗走进欧洲宣教,就像基督甘愿降世、寻找迷羊并因此受苦、受死,只为给这黑沉沉的大地带去光明,解救成千上万被囚于罪恶黑暗中的灵魂。
是圣灵引导保罗进入黑暗权势统治的欧洲,这个曾经的罪人,因着基督的救赎而成了甘愿为义受苦的圣徒,就代表基督下到一个正在为罪受苦、本该死在罪中的狱吏身边,把他全家从黑暗权势下拯救出来。这是福音的果效,是教会的功用。
因着仇敌的逼迫,基督的仆人下到坟墓一般的地牢,然而地震发生了,那一幕就像基督的坟墓大开,基督复活了,仇敌失败了,正如路10:18-19耶稣说:“我看见撒但,像闪电一样从天坠落。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去践踏蛇和蝎子,胜过仇敌的一切能力。绝对没有甚么能伤害你们了——所以,保罗自由了,他可以就此拯救狱吏。宣教团必能完胜仇敌,因为这是基督的应许。
所以,那令所有狱友都竖耳聆听的夜半歌声,其实是对神美妙计划和丰盛恩典的高声赞美,是基督得胜的前奏,像天使合唱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彼得曾在耶路撒冷上演过这场拯救大戏的1.0版,他演被拯救的那一个,神差遣天使光芒万丈地来到,带走了彼得,并审判了狱吏,接着还审判了黑暗权势的代表希律。仇敌既被审判,圣灵就带领保罗和西拉,加上狱吏全家和全体狱友,完美出演了下半场,它是彼得那场戏的2.0版。不但自己得救,还要拯救狱吏全家。
这狱吏的蒙恩得救也是那蒙基督怜悯的十字架上的犯人的2.0版,因为基督的怜悯,这罪人虽然将死,却蒙恩能与基督同在乐园。狱吏本该死去,但神竟然会用远渡重洋的宣教士+地震来救他——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不要伤害自己,我们都在这里(28节)——以让他的肉身继续存活,继续为基督作见证。
就像彼得当年手持天国的钥匙去到哥尼流家,全仰赖圣灵的预备和引导。保罗宣教团也没有计划去到欧洲的马其顿,保罗是为了福音而被迫赶鬼,他并没有四处寻找被鬼附的人。他和西拉满身伤痕下到监牢,并没有主动宣讲福音。但圣灵让他们祷告和歌唱,就在这祷告和赞美声中,神施恩拯救的神迹如期而至。圣灵引领了这一切的发生,为的是让宣教团在地牢般的欧洲示范和象征性地收割一波果子,彰显基督的大能。
圣灵让我们听到这歌声,看到这一幕,是为了叫我们重温基督的慈爱和怜悯,再一次看到——既然全然圣洁的基督都因替罪而死在了十字架上,那么千里跋涉是必须的,远渡重洋是必须的,皮开肉绽是必须的,祷告歌唱是必须的,神迹是必须的,拯救是必须的。
请看,那地牢中的狱吏不就是你我吗?请看,基督来了,祂本无罪,但祂替罪受死降在了阴间,而地震发生了,基督复活了又升天了。祂虽然走了,但祂差下的圣灵和圣灵引导下的使徒不会走,他们是专门来救我们的,他们一旦离开,我们就得死。
瞧,我们就是如此被基督寻见而得救的——哦,恩主基督,我是个罪人,你竟然屈尊找到这里,把我拯救!
既然被基督寻见,我们该怎样带着感恩的心来回应神?怎样像保罗和西拉一样,不辞辛苦,不怕危险,冒死传讲和见证基督的舍命之爱?那太难了不是吗?但圣灵必赐给我们和他们一样的心志和践踏蛇和蝎子,胜过仇敌的一切能力。
圣灵必透过教会对每一个深陷各种压力和焦虑、骄傲中的人,像保罗一样大声疾呼:不要伤害自己,我们都在这里!
你听见了保罗的呼声吗?你还有责任发出这呼声,让更多人听见这呼声。
35-40节,这完胜还在继续,表现在保罗和西拉第二天就被释放了。保罗这里为什么要根据二人的罗马公民身份据理力争?因为他要为日后福音在这里宣讲不再被随意定罪争取正当的权利和更大的空间。他们被要求离开,但教会要继续在当地建造。所以他们没有仓皇离去,而是像上次彼得去到马利亚家一样,去了吕底亚家。
显然,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圣灵就引导众弟兄包括提摩太和路加在这个姊妹家里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团契,从保罗后来给腓立比信徒的书信中,可以看见那是一间很有组织也很坚立且有力量供应宣教所需的教会(腓1:1;4:15-19)。这足以印证作为欧洲第一站的腓立比教会,千真万确是圣灵透过保罗宣教团建立的。保罗和西拉在这里现身说法,安慰众人并坚固众人的信心,然后踏上新的旅程。他们将继续一路向西,继续去打那美好的仗,从胜利走向胜利,把基督的爱带给更多死荫幽谷里的人。我们受恩也感恩圣灵这样的带领,愿一切的荣耀都借着那十字架上受死、黑洞穴中复活的耶稣基督归给神,阿们!
讨论题:
1、为什么说是三位一体的神亲自决定了保罗宣教团前往欧洲的宣教?路加对此的叙述为何刻意省略了具体细节?从哪里可以看出路加加入了宣教团?圣灵为何没有引领路加对此详细描写?
2、吕底亚是怎样重生的?从她哪些行动可以看出她的重生?她的奉献和喜乐从何而来?与狱吏的回应有哪些相似之处?保罗惯于采取何种宣教策略,它与今天我们对其他肢体的归正有何异同,有何启发?
3、保罗宣教团为何不第一时间为婢女赶鬼?他们因何被控告坐监?在受到搅扰时他们为何不默默离开腓立比?保罗这次赶鬼经历对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和福音事工有何启发?
4、保罗宣教团对狱吏的拯救与基督施行救赎有哪些相似之处?宣教团是怎么千里迢迢来到狱吏身边的?保罗和西拉狱中歌唱给了你什么启示?彼得为何没有出手拯救那三个狱卒?
5、观看圣灵引导教会的工作为什么重要?保罗宣教团的经历可以怎么应用在我们的信仰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