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kxpres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四年人事幾番新

ckxpress
·
令我錦繡故鄉色變,令我嬌美翠湖含恨。三年零八個月過去,港人並未得到超渡。我們不能忘記,要照顧好自己,活在真相之中,做微小而有意義的事,那日見。

本文撰於 2024 年 6 月,為新版《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前言。


2020 年 7 月,分別發生了幾件事:《港區國安法》生效;我在《明報》的專欄結束後,開始《蘋果日報》專欄 #decentralizehk;《區塊鏈社會學》出版。當時我意料不到,這三件並無關聯的事,都對我日後的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本書。

可不是說洛陽紙貴,我從此過著富足的生活,成為名人之類,而是寫作出版逼我想清楚怎樣理解這個世界,身處國家機器當中如何自處,還能積極做些甚麼,而恰恰這些想法在當下尤其重要,《區塊鏈社會學》遂成為我人生下半場的初稿,描繪我如何跟社會互動的輪廓,確立「人文為體,科技為用」的定位,讓我重新發明自己。

當初撰寫本書時,我一直提醒自己避免時效性太強的內容,盡可能做到十年後拿出來看也不會過時,結果談何容易。有說十年人事幾番新,區塊鏈更像蟲洞般壓縮了時空,比特幣(Bitcoin)減半週期的四年,就足以讓人事幾番新。當下重讀作品,慶幸技術原理和核心理念依然成立,然而書中提及的專案大部分有所改變,以我聯合發起的 LikeCoin 為例,執筆之際我正在草擬 LikeCoin 3.0 綠皮書,如獲社群提案採納,書中介紹到的 LikeCoin 應用機制及治理流程,都會更新。

專案開發迭代雖然讓部分內容過時,但當成舊照片看,比對當年今日,也有另一番風味、另一種意義,因此即使停滯不前甚至關門大吉的案例,包括 Facebook Libra、Voice、Minds 等,在新版中均予以保留,只附以註釋說明。短短幾年已經出現多個失敗案例,像在給我打臉,讀者或會懷疑,區塊鏈真的能實踐麼,還是說只是曇花一現的概念,炒作過後就沒有然後?在我看來,創新本來就九死一生,再加上區塊鏈相關的專案不單面對商業競爭,還有來自體制的壓迫、定見等阻力,我不會因為幾個案例以失敗告終而失去信心。

價格與價值均大幅提升

事實上,總體而言,區塊鏈產業各方面都比四年前成熟得多。對於一般人如何理解區塊鏈及密碼貨幣,我沒有調研數據,但作為發起專案的項目方,我有的是第一身經驗,清楚記得 2017 年發起 LikeCoin 時大部分人完全不理解,甚至認定密碼貨幣通通是行騙,到本書初版的 2020 年情況稍有改善,多數人聽過、部分人敵視、少數人理解,再到 2024 年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聽過,即使不明白也不至於把我視為騙子。普羅大眾改觀是個大躍進,不是因為我有多怕被當成壞蛋,或者幣價就能因此造好,而是一般人至少不反感才有意願去了解,進而成為用戶。

至於幣價的變化則更明顯。參考整個產業的指標比特幣價格,在幾個為期約四年的牛熊週期,高位分別為 2017 年底的 19,665(美元,下同)、2021 年底的 67,617,和暫時 2024 年初的 73,097;至於歷史低位,近兩個週期分別為 2015 年初的 206、2018 年底的 3,687 和 2022 年底的 16,172,可見即使比特幣價格非常波動,但每個週期均是持續向上。疫情總算過去,各國大量印鈔引發的通漲卻歷久不衰,更加凸顯不受環境影響、增發量持續減少的比特幣,只此一家。


【黑五優惠】現凡成為「道友 Pro」,除 DHK 空投、專屬聊天群等多項福利,更可獲贈迎新禮品,價值 20 鎂的簽名版《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或《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電子書 + 紙本書套裝,送完即止。


價格只是反映散戶及機構的投資和投機心態,價值才是重點。價值雖然沒法量化,但可以透過區塊鏈基建和應用評估,參考規模僅次於比特幣,以應用為核心的以太坊(Ethereum),四年前每秒只能處理可憐兮兮的 15 個交易,每當出現受歡迎的應用就大塞車,而且每筆交易的費用非常驚人,往往過百甚至過千美元,極端情況到達難以想像的天價,純粹視乎用戶為搶單子的出價;來到 2024 年,以太坊經過多次更新,透過第二層網絡,每個網絡的容量大幅提升至理論峰值每秒 1,000 筆交易,交易成本也大幅降低 99% 以上,一般都在一美元以內,簡單的交易以美分算,有時由項目方代付。

除了吞吐量低、交易費高,區塊鏈亦以難用「馳名」,用戶一怕丟失私鑰,二怕被盜被騙,都會因此失去所有資產。反人性的用戶體驗不但嚇怕新人,有時連進階用戶都摸不著頭腦,連自問經驗不少的我也必須承認,有時會看不懂簽署的交易內容,只能憑周邊的蛛絲馬跡判斷是否可信。高門檻把「善男信女」推往各種託管方案,有違自主管理的核心精神之餘,也讓資產集中於中心化交易所,到了 FTX 等多家管理不善的交易所爆破,對產業造成沉重打擊。

即使我身為區塊鏈「大好友」,也認為用戶體驗方面的改進於過去幾年乏善足陳,主流的私鑰保存方案和簽署介面,四年前後分別不大。可幸的是,工程師不只著重程式碼,設計師也沒有偷懶,過去幾年在用戶看不見的底層播下種子,準備好從根本改善用戶體驗所需的基礎建設,如全球資訊網協會(W3C)及線上快速身分驗證聯盟(FIDO)推動,於 2022 年獲微軟、蘋果、谷歌支持的通行密鑰標準(passkey),以及以太坊社群於 2021 年發起的帳號抽象化(ERC-4337),都為免記密碼、社交恢復帳號等操作方式打下穩健基礎,平衡保安與便捷。當拋開舊有包袱的錢包軟體和分散式應用於未來四年逐漸流行,新進入區塊鏈世界的麻瓜將不會知道甚麼叫助記詞,假以時日,對於新入網的用戶,「密碼」會像「芝麻開門」般,是只出現在民間故事的概念。

小國加持 中美妥協

民眾之外,過去四年體制對區塊鏈和密碼貨幣也逐漸從抵制到接納。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薩爾瓦多於 2021 年把比特幣定為法償貨幣,跟美元並列。身處已發展國家的我們,大部分對這個位於中美洲的國家所知不多,該國人口比香港還少,2022 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香港 9%,無論哪個層面都只算小國,但反過來看,即使小國也能逆美帝意旨,頂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壓力,選用一種發行量不受聯合國、任何政府或組織左右的資產作法償貨幣,卻又更加凸顯比特幣及分散式技術的重要性。來到 2024 年,推動比特幣成為法償貨幣的總統布格磊連任,另一邊廂,百多年前輝煌顯赫的阿根廷正跟薩爾瓦多取經,醞釀有樣學樣,比特幣有望逐漸獲得更多國家採納成為法償貨幣。

以往每當有人問及是否擔心各國聯手抵制比特幣及其他密碼貨幣,我總是樂觀地指國與國之間存在競爭,博弈關係會使得列強無法達成共識一同抵制比特幣,退一步,萬一強國真的聯手抵制比特幣,小國也定必人棄我取,爭取機會洗牌,擺脫美元霸權。雖然我說得有信心,畢竟這些話純屬推理,況且過去幾年美中兩國的關係持續緊張,高科技企業紛紛被逼選邊站,只有極少數非常獨特、兩國都沒條件失去的產品,才有條件「食兩家茶禮」。

來到 2024 年,區塊鏈的獨特性得到證實。美國方面,證券交易委員會先後通過比特幣和以太幣現貨 ETF,說明即使美元霸權有可能被密碼貨幣動搖,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都沒法全力抵制,頂多只能嘗試以華爾街吸納。另一邊廂,過往多次以各種形式封殺密碼貨幣的中國,全面接管下的香港也於相若時間批出比特幣和以太幣現貨 ETF,甚至高調宣布要打造「虛擬資產中心」、成為「Web3 樞紐」云云,即使企圖實現的是資產託管生態而非真正意義的自主管理,至少反映政府不想、或者無法把密碼貨幣定性為洪水猛獸,予以打壓。

至此,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真心還是假意,大部分都正在以各種形式採納比特幣,或探討區塊鏈的金融以至其他應用,即使因政黨輪替或地緣政治等因素偶爾反覆,總體而言也是難以回頭的單程路。

四年以來,無論是技術發展、公眾認知、體制規管,區塊鏈都取得了顯著進展,而依然為人詬病的用戶體驗也出現曙光,假如下一代分散式應用能夠兼顧易用和安全,一般民眾將能自主管理資產而不是依賴託管,真正實現分散和自主。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有讀者認為我對人性和科技過於樂觀,我接受這個批評。然而,既然本書定位現實的「再想像」,我寧可顯得「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也不要老成而犬儒,四年過去,我依然堅信由區塊鏈引發的分散式浪潮不可逆轉,時間或會漫長,過程也許顛簸,但最終必然會對金錢、資訊和民主等層面帶來新氣象。

新版《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除了全新封面、美術及排版,也因應技術更替重新設計五個習學工作坊,手把手帶麻瓜進入區塊鏈世界。至於內文,為忠實記錄時代和我當時的想法,除了增加註釋、修訂小量錯別字與資料,均保持原汁原味,唯一例外是有關 #decentralizehk 的章節,以及〈區塊鏈共和國〉中的一段,由於《港區國安法》的實施,被不得已刪除,替換上〈DHK:七百萬人上鏈之道〉一文。刪文刪號也許是我國生活日常,但對認真看待每篇文章的我來說,這是史上首次。然而,我不確定是否最後一次。

回看 2020 年 7 月,三件不相干的事,四年後以這個形式關聯起來。四年人事幾番新的,豈止是區塊鏈而已。


【成為「道友 Pro」,享受多項福利,支持 DHK dao 運作】


p.s. 微雨、一號颱風、不合常理地寒冷的早上,看不見盡頭的人龍之中,我撐著雨傘,看著前面大媽在微信「11.19 工作群」聊天(寓公民參與於工作,真有意義啊),聽著耳機,重溫 47 人陳情內容,驚訝而羞愧地發現,即使一直關注案情,竟然仍有幾個名字十分模糊,幾乎沒有印象。「沒有任何事可以做」是自欺欺人的廢話,別的不說,單是好好認識為社會付出的義人,牢牢記著他們,已是我們能做的,最微小而有意義的事。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