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從養成一個好習慣開始|《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不知道你會不會跟我一樣,每個新年都覺得自己跟去年一樣,沒什麼變化、沒什麼成長,但今年我想不一樣。正巧,遇上了《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雖然我早就讀過《原子習慣》但一直沒有親身實踐過,一方面是直覺自己做不到,另一方面是國情不同,書中的例子讓我很難應用在生活。而怡慧老師的書就沒有這些問題。
簡單介紹一下作者,雖然大家應該都認識。宋怡慧老師現任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因熱衷推廣閱讀,被大家譽為「閱讀傳道士」。因為一次健康檢查讓她下定決心成為一名運動者。書中不只提到了運動習慣還有閱讀、寫作、教學、思維,甚至將原子習慣四大步驟延伸外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閱讀習慣。是一本十分接地氣且含金量極高的實踐寶典。
四個步驟養成新習慣: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獎賞(讓獎賞令人滿足)。
一、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
我們可以與子彈筆記做結合,把自己想要養成的習慣寫下來,按表操課,每日檢討、隨時調整。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子彈筆記術六點建議:
每個時間段只做一件事即可。
將目標「迷你化」,例如十分鐘執行一項小任務。
目標設定需合理化,根據前一日的執行情況,增減今日的工作內容。
培養新習慣時,以分鐘為記錄單位,且避免設定抽象的任務。例如冥想三分鐘、閱讀五分鐘、手作料理十分鐘等。
這裡我們可以加入「執行意向」的小技巧。
公式:我會於(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
範例:我會於每天早上八點,在餐桌前,閱讀書籍十五分鐘。
每日書寫子彈筆記,作爲專注力執行的提示。
一個區間,一個習慣。
二、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
可以使用習慣捆綁,在做完原本的習慣之後馬上接上想要的習慣,降低心理的排斥感。
改變內在對話的方式,讓習慣盡可能與正面感受產生連結,我們可以把你「必須」早起,改為你「可以」早起。這可以讓我們把行為的重點放在它的好處,而非壞處。
三、簡單:讓行動輕而易舉
最小努力原則,將目標迷你化,循序漸進,每次完成一點點。核心概念為我們不跨越舒適圈,而是藉由每天每次的努力將舒適圈擴大。如果我們想要培養運動的習慣,前面幾週可以只要做一下伏地挺身就好,之後在慢慢增加次數。
四、獎勵:讓獎賞令人滿足
完成習慣行為就會收到實質獎勵,會讓我們更想要從事下一次的行為,促成正向循環,最終完成行為習慣化。
但實質獎勵效果有可能讓習慣進入停滯期,我們可以嘗試將獎勵轉化為無形的,像是成就感之類的。或者運用「獎賞延遲法」,每達成一個目標,或完成一個好習慣,就在旅遊基金存入固定的金額。
注意!獎勵機制不能和正在從事的行為產生相反效果。完成運動健身目標後不能獎勵自己一杯奶茶,可以獎勵自己一雙慢跑鞋等等與運動相關的物件。
其他幫助習慣養成的小撇步
利用社群的力量,找到志同道合好夥伴。
利用懲罰機制,與監督者簽訂習慣契約。
習慣契約:清楚表明自己承諾投入某項特定習慣,以及未能貫徹時會有的懲罰,同時必須找到一到兩人來擔任「問責夥伴」,因為有人監督,才會有更強大的動機去執行且完成任務。
題外話:首先恭喜老師出新書喔!《善意溝通》。怡慧老師利用習慣契約養成一年出兩本書的習慣,出書都可以習慣化!真心覺得強大!
最終,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變身分認同。
焦點永遠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
2025年初期目標,先成為三種人:
寫作者
感恩者
運動者
具體的計畫還未徹底成型,未來再找機會跟大家分享。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一個是十年前,另一個是現在,2025年想成為什麼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