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香佳譯|估唔到你係翻譯喎(粵語篇)
#估唔到你係翻譯喎#系列又返嚟喇~ 上次介紹過幾個「不為人知」嘅翻譯,有啲源自日文、梵文,有啲就同宗教有關,今次就介紹幾個「(我)估佢唔到」嘅粵語外來詞。(戴返頭盔先,可能得我唔知XD)
19世紀,粵語好多外來詞都源自英文。翻譯過程中,除咗大家最熟悉嘅音譯,有啲譯詞採用「譯音兼釋意」嘅方式兼顧音義,再勁啲仲可以選用本身啱意思嘅字跟手譯埋個音,「讀則音近,拆則可解」,簡直神乎其技,完全睇唔出佢係翻譯。(再次戴頭盔:其實會唔會得我睇唔出(T▽T) )
1️⃣ 吉列 Cutlet
準確嚟講,其實係估唔到佢係「英文翻譯」。可能因為每次見到「吉列」就會諗起日式料理,所以從來無諗過佢原來音譯自英文「cutlet」。「cutlet」源自法文「cotelette」,意思係「肉片、肉排」。
至於「吉列」點樣由西方料理嘅「肉片」,變成日式料理嘅代表作,中間原來都有段故。話說,日本人以前係唔食肉的,佢哋覺得食用獸肉係「不潔的飲食習慣」,只會從魚肉攝取肉質。直到明治時期,天皇為咗要國人身體好似西方人咁強壯,從而令日本躋身「先進國家之林」,於是開始提倡食肉。但日本人唔習慣食肉,更加唔習慣西方人嘅飲食方式,西洋料理店「煉瓦亭」就根據日本人口味調整烹調「cutlet」嘅方式,用天婦羅深油炸代替西方料理嘅淺油煎,將「吉列牛肉」改為「吉列豬排」,配菜由麵包、薯菜改為白飯、甘藍,為咗方便日本人用筷子食飯,更將豬排事先切好再上碟。就係咁,「日式吉列豬排」就誕生喇。
漸漸「吉列」就演變為指代食材蘸麵包糠油炸的烹飪方式,出現咗「吉列蝦」「吉列蠔」嘅講法。
2️⃣ 波(球)Ball
識咗呢個字咁多年,唔知點解從來無將佢同「ball」聯想埋一齊(係我錯了T.T)。特別嘅係,「ball」最初其實譯作「波球」,正正就用咗「譯音+釋意」嘅方式,以「波」音譯「ball」,再附加「球」字說明類別,以解釋其意。後尾用多咗,就省略為純音譯詞「波」。而「打波」呢個講法,亦早喺1828年已經出現,漸漸就無人再講「波球」嚕。
3️⃣ 芒果 Mango
根據《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芒果」 曾寫作「𣙷菓」,音譯自「mango」。當中「𣙷」譯音,「菓」則身兼二職,既可表聲「go」,又可表意「水菓」。呢種方法將外來語同譯入語完美融合,除咗要靠譯者深厚嘅文字功力(唔識多啲字點諗到邊個字啱用呢),唔多唔少都需要少少運氣(又要啱音又要啱意思喎)。
4️⃣ 拗撬 Argue
好多人認為「拗撬」音譯自「argue」,聽落又真係幾似(第一次聽嗰時都有啲震驚,估唔到呢個講得咁順口嘅廣東話詞,原來都係外來詞)。但網上亦流傳另一種說法,認為「拗撬」本身就係廣東話,並非音譯而來。1933年出版的《廣東俗語考》載有「拗撬」的解釋:「『撟』讀若轎。執拗曰拗撟。如撟馬脚。阻止之意。」更引「倉頡篇」、「荀子」中語句作例。而粵語「拗」本身也有「反抗、爭執」之意,例如「拗頸」。所以,究竟「拗撬」本身就係廣東話,定咁啱有大師諗到可以用「拗撬」譯「argue」,啱音又啱意思呢?似乎都未有定論~ 如果你哋有更多情報,不妨留言同大家分享吓!
【傳送門】 💬
張洪年(2021年),《香港粵語:二百年滄桑探索》
胡川安(2014年10月7日),日式豬排飯的小歷史
梁雅婷(2017年5月28日),【明周文化】天婦羅、唐揚、吉列:日式油炸三種滋味
我講(香港)廣東話Facebook Page(2020年9月29日)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Reviewing | 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inbetween.trans@gmail.com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