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药水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家族往事

小药水
·
可能是年纪大了,最近对这种家族故事越来越有兴趣...

7月回家时候,听我爸说起件挺有意思的事,他有个经常一起锻炼的同事,姓陆,家中有98岁依然健在的长辈,我也不知姓名,就喊老陆吧。有次我爸登门拜访,聊起来才知老陆认识我爷爷。我爷爷90年代就去世了,童年完全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只有很模糊的印象,比如作为口头禅的俚语,其他一无所知。但老陆谈起的往事,是我爸都完全不知道的部分,从陌生人口中,得知自己熟悉的人,自己并不知的事迹,还是很有趣的体验。

老陆是无锡消防事业的前辈,早年江南地区水网密布,现在无锡城区四通八达的道路,多数是49年后不断填埋河道形成的。那会也没消防车,主要靠船,比如房子着火了,消防船沿着河道行驶到附近,再用水泵抽水灭火。具体的原理我也说不明白,大概那会机械的精度都很低,调节太松水压就很小,太紧机械就会爆掉,要一直靠人工维持在一个适宜的状态才能维持灭火的效率​。我爷爷当时是无锡最好的车工之一,陆师傅消防船上灭火设备的维护就是我爷爷负责的。因为一直维持良好的状态,经常能及时扑灭火灾,无锡消防还拿到过全国性的表彰,陆师傅在天安门城楼得到过领袖接见。而我爷爷维护过消防船这件事​,似乎整个家族里也无人知晓。

我爸说98岁的陆师傅依然精神矍铄,现在还经常接受采访,参与无锡地方志的编写,大半个世纪前无锡城中的往事,那些模糊在​中国近代史中的碎片,都能被细细数来。但能活这么久的老人总是极少数,按年纪算来,我​外公和陆师傅也是同年,​2014年故去时88岁,其实已算高寿。

因为从小就和外公外婆同住,直到2007年大高中毕业,所以我和外公的关系要亲密的多,从人生经历来说,外公可能是家族祖辈中最丰富的人,但他在世时并未和我说过太多,人生的最后几年更为沉默。现在想来也有些遗憾,应该在他在世时,做些口述历史的采访,但时光总是无法倒流,此刻把所知的碎片编织起来,也依然感慨。

外公民国16年(1927)生,江苏海门人。海门现在隶属于南通市,​地理上看是长江以北,但并不是文化意义上的苏北,联系更多的其实是现在归属上海的崇明岛。海门我也只去过一次,可能还是幼儿园时候,记忆真的非常模糊,大清早可能四五点,天完全黑的,就有司机来楼下接。我路上还晕车,一直在吐,那会还没长江大桥,过江要等轮渡,等到海门已是午饭时间,下午呆了没多久就要往无锡赶。去干了什么也完全不记得,小时候外公一直会问我,记不记得在田里拔大萝卜...

外公叫施乐舜,家里是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二,大哥叫施乐尧,虽然没问过,但想想就觉得三弟叫施乐禹,但再后面的我就不知道了,因为见面也只会喊称呼,不会问名字。外公也就是海门的一个农民家庭,觉得百年前,中国农村取名字都如此讲究,还挺感慨,想到了《白鹿原》。

外公1943年加入新四军,44年入党,想想也挺唏嘘的,也就是当年生活在新四军的地盘,要是国统区,又没坐上去台湾的船....人生的际遇和选择,后面几代人起伏的命运,可能都源自某个细小的瞬间。

抗战故事外公没和我说过太多,就一段在草丛里怎么躲避日军的搜捕,还有1945年日本投降时,外公说正在熟睡中的他被老战士喊醒,和他说“小鬼别睡了,日本鬼子投降了”,然后他也加入了屋外欢庆的人流。

外公好像有在村里读过几年书,那个年代能识文断字就算文化人了,所以一直在部队里做政工干部,国共内战时期基本​也都跟随部队在苏北地区活动。

1951年4月入朝作战,我之前听过一个版本的故事,说他原本要去南京军事学院深造,但因为朝鲜战争就中断了,直接赶赴东北,谁和我说的已经忘了,现在也早已不可考。外公在朝鲜战场应该是后勤部门,最初是志愿军15军运输5团,最后是志愿军后勤一分部三大站​政治宣教股副股长。

如此详细的履历也是在外公去世后,去无锡市老干部局办手续时候得到的“生平简介”里写的,​大概给每个老干部都准备了一份。

志愿军胸章​

志愿军后勤司令部饭票、北朝鲜银行券​

朝鲜战争的纪念章

立功证明

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就可以拿到70周年纪念章了,可惜我外公已经在前一年故去。

这两支笔,深色的说是在朝鲜战场缴获的美军战利品,不过看上面的汉字觉得更可能是抗战时期日军的,浅色的是外公自己买的第一支笔​。

上面这些都是外公生前嘱咐留给我的,考虑很久后,我在2017年把这些,连带行军床、军用水壶、还有包括各类书籍在内,总计40件左右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捐赠给了​无锡博物院。考虑是这些东西肯定不可能拿去卖,但放在身边也很少会去看,于我确实很有意义,但即使我有后代,对他而言,就是完全陌生物件,不会有什么感情。

不论这片土地的未来如何变化,那些大半个世纪前,选择离家从戎的人,总是多少抱着某些让国家变得更好的理想,​也一定能激励后来人。

外公在童年和我谈论到的战争岁月并不多,主要还是朝鲜,记忆中有肉一直管够,但新鲜蔬菜很难运上来,所以会用​植物树叶榨汁之类的方法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某次他接了任务要回国一趟,一路上都要躲避美军空袭非常危险,他到东北呆很久都不想再去朝鲜。还有在东北只能吃到高粱米,那玩意他怎么都吃不下去,一直想吃大米饭...

这可能也是最真实的战争回忆,应该没多少普通士兵、基层军官会滔滔不绝如何英勇杀敌,更多还是战争岁月的艰苦、甚至残酷,真正的战场,一定只会让人厌倦。

1954年10月转业后,在营口市委工作了几年,1957年来到无锡,后面就一直在各种企业、机关辗转到1988年离休。据外公说,他回无锡的契机是组织上关心他一直不结婚,他说和北方的女同志处不来,生活习惯差异太大,后来就把他调到无锡了。

再后面就是中国最动荡的六七十年代,外公的孩子只有两个,我妈还有个弟弟,也就是我舅舅,但在当时火热的政治运动中,年幼的舅舅高烧在家,无人照看,有了终身的精神残疾。现在生活勉强可以自理,​但也需要我妈每天去照看一下,自然也终身未婚。外公此生唯一次动用职权疏通关系,可能就是给舅舅在企业改制前安排了病退,这样才有现在最低的生活保障,不然拖到90年代下岗潮​,肯定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但这比起我所知那些收到冲击的家族,​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我许多同龄人,小时候在无锡都住过私房,我完全没经历过...1989出生时候就已经在楼房里了,我妈说我们是1986年搬进的扬名新村,之前她小时候一直是住在私房里,南上塘39号大院,院子里还有假山,有鱼塘,我估计是没收的什么资本家的地产.....我就很气,问她为什么要搬,这么好的房子我都没住过,她说那肯定还是楼房好,有抽水马桶,私房还要自己倒马桶,我想想也有道理。

我后面还听过一个版本的故事,好像是我爸说的,说外公当时的级别是可以分联排别墅的,但因为邻居是个以前的副市长,他觉得那个副市长是个傻比,不愿与之为邻.....但也是完全不可考了。

​之前说到外公兄弟六人,前面四人应该是都参军了。大哥施乐尧做过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的党委书记,这个学校后来迁到常州,也就是现在的常州大学。三弟据我妈说,在国共内战时期,受过国民党的拷打,老虎凳辣椒水那些,也落下了残疾,后面一直留在了海门,好像一直做到县委书记,在本地也算不错,但生活质量应该不如我们在无锡城里的,外公也经常接济,我印象中小时候也见过海门来的亲戚,但非常模糊了。老四据说是做了叛徒,出卖过同志,所以家族内所有人都和他断绝来往,应该也是一直留在海门。我妈说她堂哥,作为家族长子的责任感,似乎一直有接济老四那家,但具体情况就完全不知。老五老六相对年幼,都是青年时代,在大哥二哥的照应下,离开海门,到无锡读书工作。老五和我家关系很好,经常来看望外公,但现在也已经身患阿兹海默症长居养老院。老六好像后来和外公关系比较差,但晚年也和解了,我妈说上次逛超市还有碰到。

当然我所知的都是一些残片,真实情况可能相去很远,但也没动力去找还在世的长辈一一求证,就这些模糊的家族历史,还蛮感慨的。毕竟也不是什么有影响力的家族,把名字粘贴到浏览器的​输入框,也不会得到什么生平事迹,就是在这片土地近代百年动荡中,一些最普通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恩怨情仇,生存的痕迹,过往的影子。

​外公可能就是一个执拗的老干部的形象,复习《我爱我家》,看文兴宇饰演的老傅,我经常会想起他,真的是活灵活现。成长过程中的相处细节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但在外公生命的尽头,记得他在医院和我谈心,安排身后事。说你们不要难过,人会死不要太正常,​能从朝鲜回来,这条命就是捡回来的,如果人都不死,地球上哪里呆的下这么多人。我死了以后不要通知任何人,不要办葬礼,不要买墓地,骨灰运河里撒撒掉就好.....

但最后其实没能遵照他的遗愿,​还是简单办了下,中国么反正就是这样,葬礼也不是给死人办的,是办给活人看的。​无锡日报还登了讣告,无锡市委也送了花圈,​但其实也都是很虚无的事。但在追悼会场,还真的有碰到因为看到讣告特意赶来的人,说是外公的故旧,虽然​我妈也不认识,就很呼应最初我讲的那个故事,你熟悉的人,其实也在很多你不知道地方,在影响着其他人。

墓地还是没有买,因为是离休干部,外公的骨灰可以放进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老干部骨灰存放室,一年一百还是两百块钱就​先这么放着,外婆还在,可能以后再海葬吧。

有资格放进这个骨灰存放室的人,其实社会地位相对都算还行,我看很多格子都会有生平简介配上照片之类的,也​给外公做了一个。去扫墓的时候,无聊也会看看附近的格子里有点什么人物,记得好像就隔壁柜子,有个老同志是参加过长征的,如果能活到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应该非常优渥,但70年代就没了....

看看这些过去的故事,想想人一辈子,功名利禄,起起伏伏,其实都蛮虚幻的,最后的归宿都是小小方格,结合最近的新闻,甚至盒子里都到底是什么都难说。

人生也就是几个关键节点怎么做选择,以怎样的秉性去面对各种困境,最后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吧。​

2024.08.11 傍晚 滋贺大津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