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鷸 Common Redshank
赤足鷸 Common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台灣生息狀態:普遍冬候鳥
赤足鷸 (Common Redshank) 又稱紅腳鷸,學名 Tringa totanus,廣泛分布於歐、亞、非洲,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台灣的海岸溼地均有記錄
外觀特徵
赤尾鷸為中型的鷸科鳥類,雌雄鳥同型,嘴喙黑色,上下喙基部為橙紅色,有白色眼圈、黑色過眼紋,有白色眉紋,但到眼後變得模糊。繁殖羽時頭部、頸部灰褐色密佈暗色縱紋,胸腹部白色帶有暗色緃紋。體背為灰褐色,有暗色橫斑,腳橙紅色。非繁殖羽體背為褐色,橫紋不明顯,頭、頸、胸部有褐色細縱紋,腹部為白色。飛行時可見到腰部和翅膀的次級飛羽後緣為白色,此重要特徵可用來辨識飛行中的赤足鷸。
生態
赤足鷸在台灣是常見的冬候鳥,喜歡在鹽田、河岸、魚塭等海岸溼地出現,單獨或小群活動,常邊走邊啄食,以溼地中的貝類、蝦蟹為食。
近似種
赤足鷸和另一種同樣有紅色腳的鶴鷸 (Spotted Redshank) 在非繁殖羽時十分類似,鶴鷸的體型略大,嘴較細長,且只有下嘴基為紅色,另外鶴鷸的白色眉線較長。關於赤足鷸和鶴鷸的辨識,請參考鶴鷸 (Spotted Redshank) 的對照圖。
參考資料:
1.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2.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