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掌櫃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巴黎野玫瑰--瘋狂是一種勇氣,還是一種病?

掌櫃
·
·
Knabe sprach: "Ich breche dich,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sprach: "Ich steche dich,dass du ewig denkst an mich, und ich will's nicht leiden."
《巴黎野玫瑰》在法國上映時片名為「37°2 le matin」,是法國新浪潮時期的經典電影,1986年在法國上映時,造成極大的轟動,並獲得1987年奧斯卡獎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雙料提名。是關於一對瘋狂戀人貝蒂Betty和佐格Zorg的愛情故事。貝蒂是個率直重崇尚自由的女孩,但是無法忍受不能順遂己意的不完美世界與人世間各種的不公平對待,算是典型的「強迫症」性格。佐格確實深愛著貝蒂,但這幾乎是一開始就註定毀滅的戀情。佐格沉溺這濃烈的愛,也包容她的瘋狂,他們都想在對方身上尋找慰藉與希望..... 影片介紹擷取自 http://app2.atmovies.com.tw/film/fBone0511269/


每個人內心多少都有過幾次瘋狂的念頭,真正能實踐或去執行的有幾許?將念頭留在腦袋的是道德、法律,亦或是害怕失敗。


一個美妙的夜晚,在新光影城看了「巴黎野玫瑰」。桃園電影節對於這部影片介紹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但相信電影節團隊的專業,跟友人的眼光,毫不猶豫的應承這場約會。這份信任帶來的獎勵,就是一場嘉年華式的感官刺激。

每當影片在枯燥、陳舊這些字眼快要跳出的前五分鐘,感官忽然就會得到刺激。有大飽眼福的胴體、激情的性愛,有將現實情境誇大好幾倍的荒謬。讓整部影片的節奏有快有慢,有鋪陳有渲染。就如同片中年輕警察同理初為人父的心情,讓他放過了失速行駛的主角。宛若我們在辦公室茶水間相遇侃侃而談子女,而忘了在上班的同事們。多麼日常,多麼荒誕,卻也十分合理。那存在與你我日常的荒謬,突顯後讓人忍俊不住的乖張情境。

當然片子裡更直覺的是青春的彆扭、浮躁、宣告與無力......男女主角間的愛戀,投射著彼此的匱乏與追求,我戀上你的勇往直前,你愛著我能拿來宣示的才華,在此依存間已無法想像獨自前行。而他們在對世界的吶喊與宣示過程中,無法等待的尋求被認同,在求不得或未得的狀態下,否定並自我放逐。透過與世界拉扯,尋找定位,並試著主張自己的存在,多 青 春。

女主角的姣好面容、性感青春的胴體、時而溫柔、大方,時而可愛淘氣,襯著她燒房子、刺傷客人、帶走小孩、自殘的種種瘋狂,是她無法認同黑白軸距間的各種灰階下的表現。男主角妝扮成女性而進行的報復、強劫,透過性別借位想取得是勇氣,還是一種致敬/逃避?在影片裡大家生活裡的體驗亦真亦假,吃飯喝酒做愛上班,卻有著許多大鳴大放的作為,讓人思考在這脈絡下的劇情發展,可能是真實行為後的結果,也或許只是一種想像。尤其在在開場/結尾男主角煮食場景的呼應下,我不禁懷疑貝蒂是真的存在,還是是男主角小說裡的一角--用來感嘆他文采的奔放與逝去,忽然腦補出這個可能。

影片終了,不免感嘆(羨慕?)--年少才敢/能要求別人、要求社會、彰顯自己的不妥協,那時目標可以是種理(夢)想,而不是實在。追求目標的過程,單純的只是過程,而不是達到目標的路途。不過懷念也僅僅是懷念,過去的青春浪蕩不再,多了歲月刻痕的我,平凡且平安。

CC BY-NC-ND 2.0 授权